早前舉行的台灣金馬獎,港產片《年少日記》和《白日之下》雙雙入圍角逐,港人隔岸看頒獎禮,也多了幾分興奮。《年少日記》談抑鬱和自殺,《白日之下》裡的記者揭殘疾院舍黑幕,兩者均令不少觀眾喊濕紙巾。台星吳慷仁奪今屆金馬影帝的《富都青年》,即將在港上映,又是另一部「心悒」話題作。 電影拍馬來西亞基層邊緣社群的哀歌,雖然題材聽來與港人有點距離,但入場後會發覺心悒無分地域,社會人間煉獄離不開「問題喺個掣度(制度)」。戲中吳慷仁演聽障人士,因沒公民身份證而要苟且偷生,看他最終身陷囹圄的一幕重頭戲,用手語無聲吶喊:「你知道我活得很辛苦嗎?」已值回票價。 戲中一對「富都青年」,(左)吳慷仁全片零對白,演技獲激讚。 文:凌梓鎏圖:電影劇照、網上圖片 ⚠️注意:以下內容含有劇透 無證兄弟 窮得只剩下愛 由馬來西亞製片人王禮霖首次執導的《富都青年》,獲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新導演等七項金馬獎提名,最終捧獎的是吳慷仁。他演過《我們與惡的距離》、《華燈初上》等台劇,香港觀眾不陌生。稍微看過出爐影帝的洗版新聞,都知他為《富都青年》學手語、瘦身逾17磅又曬得一身黝黑,下苦功演活一個因聽障而不懂說話的街市黑工。吳慷仁角色的弱勢,不只於殘障和貧窮,更在於無國籍身份,是全片重點所在。情節讓你看見,各有前因無法取得身份證的無國籍人士,要避開警察,終日擔驚受怕不在話下,日常生活想開銀行戶口、租屋都成問題。 金馬獎後台,大導李安恭喜吳慷仁封影帝。(圖:金馬影展Facebook) 又瘦又黑的吳慷仁演活街市黑工。 片名的「富都」是戲中主要場景,也是現實中吉隆坡市中心的老社區,混雜外勞、跨性別者、獨居老人聚居。吳慷仁飾演的阿邦無親無故,少時遇上比他年幼的阿迪(大馬男星陳澤耀飾),同因複雜身世無法取得身份證,自此相依為命,以兄弟相稱。兩人情同親人在富都打滾,但性格兩極——阿哥吳慷仁擔屎唔偷食,在街市劏雞切菜,刻苦求存;細佬則不甘等運到,騰雞也要冒險賣假證件賺錢。 大馬近年有不少無國籍者的新聞,是啟發導演王禮霖拍《富都青年》的原因之一,除了希望令人關注這個社會問題,電影更多著墨於「窮得只剩下愛」——吳慷仁總為闖禍的細佬補鑊,總為他煮飯烚蛋;兩個同住的大男人,每晚打大赤肋孖鋪瞓,打鬧起來甚至溫馨得有點過份!不少傳媒問過導演,兄弟情是否濃得有同志情愫?他說沒此原意,而是想拍出(電影tagline)「在這殘酷的世界,至少我還有你」的情感。 將烚蛋互放額頭敲一下,再剝殼一起吃,是兄弟情深的小習慣。 好人無法平安 在香港人看來,這種兄弟純愛可能略為誇張,然而在社會受壓,困境中圍爐取暖的感覺,我們經歷近年香港劇變後,多少能了解。戲中還有個跨性別角色「Money姐」,看顧兩兄弟長大成人,是同住貧民窟的鄰居,也像他們的「哎吔阿媽」,三人吃飯的場面,閒話家常拍出親厚關係。 跨性別角色Money姐,與無國籍人士同是邊緣社群。 (左起)陳澤耀、李心潔和吳慷仁。《富都青年》是馬來西亞人李心潔首度監製的電影。(圖:吳慷仁 Facebook) 導演王禮霖生於溫暖小康之家,強調苦難中有愛很重要,當然他也知道,愛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富都青年》的關鍵轉折,是一直嘗試幫兩兄弟解決無證問題的社工,與細佬起衝突,釀成意外悲劇。阿哥吳慷仁一貫義無反顧幫細佬,最終別有內情淪為階下囚,被判死刑。相對富都的紛亂,獄中場口愈是寂靜愈有張力,掀起全片高潮。吳慷仁因聽障而無法說話的設計,形象化地呈現邊緣社群的不能發聲,甚至完全沒有話語權。 面對專門探監開解死囚的法師,阿邦一角情緒爆發,也是吳慷仁的演技爆發。吳慷仁的角色在戲中一直抑壓情感,死前遇上法師勸他「活著的時候就好好活著」,才令他一怒之下,終於控訴世界不公。明明是無聲疾呼,明明觀眾還是要看為手語所配的字幕,才知吳慷仁在說「你知道我活得很辛苦嗎」、「我一直要很小心地過生活,很警覺地觀察四周,不斷躲藏、不停逃跑,這一點都不公平」,但他的手部動作和表情演繹,足以令人隔著大銀幕也覺得痛。好人無法平安,無法得到免於恐懼的自由,也無法改變命運⋯⋯《富都青年》有些無國籍者如是,現實社會還有其他陷於困境的人亦然,是此片寫實得教人心悒之處。 ...
最近西貢碼頭剛開設一條新街渡航線,經滘西前往糧船灣,以迎接西貢海藝術節的開張大吉!滘西洲一向給人的印象,是有座偌大的公眾高爾夫球場,收費便宜平民化,惠及全人類。其實滘西洲是全港面積第六大島嶼,雖然人口稀少,還有一條只有十數房舍丶現時只餘幾戶老人家居住的滘西村,保留著香港愈見珍稀的漁村風情。今次連同不遠的「昔日全港第四大島」糧船灣一起玩,還有打卡藝術品送爽,足夠消磨一整天! 文、圖:Keith 滘西洲糧船灣如何去? 周六、日及公眾假期班次: 由西貢碼頭開出 由滘西村開出 由糧船灣開出*19:30am→ 10am→ 10:30am(直接返回西貢) 211:30am→ 12nn→ 12:30pm ←1pm ↙ 32:30pm→ 3pm→ 3:30pm ←4pm ↙ 44:30pm→ ...
在Eat local的風潮下,本地釀造的白蘭樹下是第一支由土生土長香港人所製作的氈酒,以淡淡的白蘭花香配合陳皮、龍井、檀香等本地食材釀製,教人聯想起夏日街頭上或會遇上售賣白蘭花的婆婆,回憶起美好的香港。這一年來,白蘭樹下更創立了蜂蜜酒副線「Thence」,嘗試用更多當造的本地植物,小批量釀造蜂蜜酒,最近來到系列的第8支蜂蜜酒,更是花足一年時間、透過「香檳法」二次發酵釀成的氣泡蜂蜜梅酒,野心之大,教人不能小窺香港釀造的可能性。 文:siu圖:siu、白蘭樹下 用酒精說好香港故事 今年是白蘭樹下誕生的第五個年頭,其氈酒已經為本港酒迷所熟悉,也盛載了香港人的故事衝出海外;繼兩年前在荃灣設立品酒室丹丘蒸留所,於充滿禪意的空間開設品酒工作坊後,白蘭樹下的釀酒故事並沒有停步。氈酒之後,有混合咖啡豆釀製的「淡墨」無糖咖啡甜酒,到今年再接再厲試釀蜂蜜酒「Thence」,「Thence」是「From Here」來自本土的意思,採用新界採收的純蜂蜜,用小批量形式配合期間限定的本地收成,如雞蛋花、香水檸檬、青瓜、荔枝、碌柚、龍眼桂花和洛神花等時令食材,把當造食材化成酒液,記載我城。 Thence蜂蜜酒曾用本地的雞蛋花、香水檸檬及青瓜造材料饌酒。 來到年尾,團隊用上自家浸製逾一年的梅酒再作新的實驗,就是採用「香檳法」製作二次發酵的氣泡梅酒,創辦人Kit Cheung稱,香港未有人做過這種最傳統的釀酒方法,不代表香港不能夠:「造氣泡酒可以好簡單,打汽入酒即成,不過這種傳統方式造出來的氣泡與別不同,更細緻更柔和,我們很想一試。」 香港沒有適合釀酒的梅子,團隊選了高品質的日本南高梅,逐顆梅子用針刺好,讓梅子和烈酒醞釀了一整年後,便將酵母和糖加進梅酒,入樽進行「二次發酵」,讓酵母在樽內開工,吃飽糖份釋出二氧化碳,用一個月時間換取柔和細膩的氣泡,然後把瓶子倒轉放置,讓酵母沉澱在瓶口,再進行除渣步驟。此步驟需以人手逐支進行,先把瓶口部份冷卻,讓帶酵母渣的酒凝固,快速開蓋讓酒樽內的壓力把酵母渣噴出,注入本地蜜糖後再封瓶,才叫完成一支氣泡蜂蜜梅酒。所耗費的時間與人力,絕非一般「打汽酒」能夠相比。 用上日本紀州南高梅和中性烈酒浸製的梅酒,首先步驟是人手除蒂刺肉,使梅味更易滲出。 為示範如何進行二次發酵後的除渣步驟,酒瓶要倒置入液態氮中冷卻,使樽頸部分的酒和酵母結冰。 Kit以電筒照射冷卻後的瓶口,可見酵母沉澱物。 沉澱物積在樽口位,一開蓋便因瓶內氣壓射出來。 打開樽蓋一刻,樽內的壓力把「酵母渣冰」飛射出來,其衝㨻總令金屬發響! Kit稱每支氣酒的顏色倒出來都不一樣,因為每支酒內的酵母「工作態度」都不同所致,而這亦是手工釀造的有趣之處。 梅開二度 聯乘素年製梅醬 梅酒入瓶發酵前,沉澱了一整年的梅子肉在隔渣以後,團隊發現仍然滿有梅子的韻味,Kit Cheung最初找了友好餐廳素年的Kay,問他有沒有興趣重用這些不用就變成「廚餘」的梅子,Kay稱最初只打算不浪費食物,不妨創作新食譜加進素年的餐單,一試之下發現梅子肉仍然充滿餘韻,可能適合造果醬,結果製成了數百瓶南高梅果醬。它的酸味比甜度更強烈,但梅味濃郁純厚,塗搽多士外,素年更將之加入漬物及沙律之中,真正讓梅開二度,成了可持續的美事,讓兩間有心的小店破天荒來了首次聯乘。 ...
上月初有間獨立書店「黑月沙龍」在大坑開業,與開業3年多的手沖咖啡專門店Sonne CAD 互相合作,主打一邊享受手沖咖啡,一邊在百年歷史的建築內靜靜睇書。書店主理人是自言曾賣口才、賣時間給財團的前新聞主播胡瀞詩(Ceci Wu),一個女仔突然走去賣書,不少朋友也替她憂心,直言「呢個時勢仲開書店?」Ceci卻樂在其中說:「For Fun囉!」。Ceci這種「不符商業社會原則」的幹勁,或許也源於她3年前創立的網上平台「黑月雜誌」,因從撰寫書評及文化時事評論之中得到支持及滿足感,所以推動她由線上轉為線下,以書和咖啡連結更多同道中人。當近年不少獨立書店相繼結業,這位新手書店負責人在Just For Fun的背後,其實心底仍有明確的目標,希望藉「黑月」的光與力,照亮每一個進店的人。 文:陳粒圖:陳粒、書店提供 「黑月雜誌」及「黑月沙龍」創辦人Ceci Wu。2021年離開新聞主播一職後全職做斜槓族,現身兼節目主持、活動司儀、KOL、以及擔任演講導師,為不同企業舉辦培訓課程。 Ceci自小在大坑區長大,特別喜歡這一帶的舊建築。今次選址大坑百年唐樓並與Sonne CAD咖啡店合作,原因是她曾以記者身份訪問過咖啡店,後來在機緣巧合促成了這次合作。將二樓供客人享用咖啡的空間增置不同書籍,令本來一本書也沒有的樓上雅座,變成飲咖啡之餘還可以打書釘。 「黑月沙龍」位於咖啡店的二樓位置。Sonne CAD只提供手沖咖啡,並沒有任何奶啡或食物供應。 咖啡店還未有任何書籍時的兩層空間。 變成咖啡與書的結合後,讓本來只有咖啡味的空間增添不少文學氣息。 提提大家到二樓睇書前需要在地下位置購買咖啡,咖啡以外還有不同茶類選擇。如大家需要買書也請到地下位置辦理。 「黑月沙龍」涵蓋香港、台灣、日本及歐洲等地的文學和哲學主題書籍。除了提供一個閱讀空間,亦會定期舉辦不同活動,例如剛舉行了第一場分享會,邀請到作者Amy彭麗芳分享獨居的孤獨感及討論有關孤寂的文學作品。Ceci表示完成第一場活動後更加察覺到香港人需要這類的空間接觸不同類型的文學。除了有關文學的活動,亦會圍繞著「放慢腳步」的理念舉辦更多活動,例如即將舉行的冥想與咖啡工作坊、填詞工作坊,以及音樂會等等,希望善用這小小的空間將大家連結一起感受生活。 在 Instagram ...
歷經數次重組的Pandora樂隊,三位現任成員包括主音及吉他手Tony、低音結他手Anakin(阿勤)與鼓手Michael(細佬),今年終於舉行樂隊成軍十多年以來的首次專場音樂會,並以相隔三年推出的新專輯《GALAXY WITHIN》,作為是次音樂會的名稱。從幾乎解散的邊緣走過來,到彼此間成為更緊密的戰友夥伴,Pandora過去兩三年間的經歷,讓他們學懂如何放低自我,為音樂賦予靈魂與價值,一點一滴的成長過程,都被轉化成新專輯裡的創作,藉此與樂迷探索未知的星體,尋找那片屬於自己的潘朵拉。 文:過路人圖:過路人、受訪者提供Make up: Kinny Lee Hair (Michael): Ruth Lam Hair (Anakin & Tony): Polly Yip @CHIC PRIVATEi SALON Wardrobe: ...
(覺得標題有聲的都是我朋友,本文宜以 90 年代金曲作 BGM) 今年戀愛真人騷的風吹到了中年男女頭上,先有 Netflix 的《在森林和原野》(超正!),外國熱播 " My Mum, Your Dad ",講單親父母求愛,由子女擔任戀愛觀察員,聽落都覺得 juicy;香港也總算不執輸出現了《35+ Love》。 《35+Love》節目截圖 《35+ Love》好像沒有掀起網民熱話,但我身邊不少朋友都有追看並大讚,從精神意義上看,市場值得有多一些鼓勵中年男女勇敢求愛的節目,不要說單身未婚者有壓力、這年頭盛年離婚人口也不在少數,其實幾多歲的人都有自由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不管是戀愛、事業或是生活形態的選擇。而既然年紀增長是鐵定無法扭轉的事實,正面面對中年生活的種種,展示各種可能性,小如看見「阿 yu 40 ...
最新 NEW //
更多 >
December 7, 2023
跟住去 LET'S GO

December 5, 2023
跟住學 LET'S LEARN

December 4, 2023
跟住去 LET'S GO

December 1, 2023
跟住學 LET'S LEARN

November 30, 2023
跟住買 LET'S BUY

November 29, 2023
什麼人煮什麼飯 跟住學 LET'S LEARN

November 27, 2023
跟住食 LET'S EAT

November 24, 2023
跟住食 LET'S EAT

November 21, 2023
跟住食 LET'S EAT

November 15, 2023
跟住食 LET'S EAT

October 19, 2023
跟住食 LET'S EAT

October 18, 2023
跟住食 LET'S EAT

November 30, 2023
跟住買 LET'S BUY

November 15, 2023
跟住買 LET'S BUY

August 31, 2023
跟住買 LET'S BUY

August 18, 2023
跟住買 LET'S BUY

July 27, 2023
跟住買 LET'S BUY

May 18, 2023
跟住買 LET'S BUY

December 4, 2023
跟住去 LET'S GO

November 17, 2023
跟住去 LET'S GO

November 6, 2023
跟住去 LET'S GO

October 13, 2023
跟住去 LET'S GO

October 12, 2023
跟住去 LET'S GO

September 27, 2023
跟住去 LET'S GO

December 5, 2023
跟住學 LET'S LEARN

December 1, 2023
跟住學 LET'S LEARN

November 29, 2023
跟住學 LET'S LEARN

November 23, 2023
跟住學 LET'S LEARN

November 10, 2023
跟住學 LET'S LEARN

November 10, 2023
跟住學 LET'S LEAR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