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G

游牧廚師Iris|每張餐桌都是革命現場

細蚊仔的味覺回憶,總是甜甜的——可是對Iris來說,那基本上是一場噩夢,稱得上童年陰影。

她是獨女,當時只得三、四歲,媽媽工作繁重,把她暫托在一位姨姨家照顧,周末才接回家。

「一整年被困在廚房,每天都吃豉油撈飯。」Iris語氣冷靜,好像那是別人的故事,甚至還懂幽自己一默:「所以豉油至今依然對我好重要。」

直至媽媽有天突然造訪,揭發真相,大驚,氣急敗壞地把女兒接回家,可是事情還未結束:「媽媽開始怕我營養不良,不停迫我進食,由一個噩夢去到另一個噩夢!」

母親用心做的潮州咸雞、老火湯、番茄牛肉雞蛋焗飯,大概都美味有益,然而小孩子不感興趣,「唯一最想吃的只有公仔麵。」

兒時的可怕經歷,並沒真的留下創傷;漸漸長大,反而對食物產生莫名好奇:「好少入廚房玩,只愛看書,讀金庸的武俠小說好,看電視劇也好,一講到食,就會特別留意。例如說到乞兒雞,我會想像怎樣做出來?」

有這一種敏銳,也許因為家庭薰陶。Iris媽媽是潮州人,至今影響她最深的,是婆婆做的家鄉菜:「炒麵線,咸菜炒鯊魚,半煎煮魚都好好吃。」她說到停不下來:「尤其薄殼,除了炒,婆婆還會做超鹹的醃製,下好重好重的鹽,送白粥沒有更好。」

到現在她依然記住,婆婆擔張凳仔,半坐半蹲地窩在廚房地下剁蝦棗的畫面。也記得老人家劏雞後把內臟分給幾位愛孫,「潮州人重男輕女,我是女孩,永遠分不到愛吃的雞腸。」

高中入讀寄宿學校,由於討厭飯堂的食物,開始跟同學嘗試煮食,不過僅限二次創作。「在canteen拿塊肉到common room,用焗爐或電磁爐自己再煮。」

成年後時有為家人及朋友做菜,不過說到真正很頻密地煮,像許多香港人一樣,也是疫情期間才開始的事。

「由細到大都是必須吃屋企飯的人,好需要飲湯。」最大打擊是不能外遊,想吃的遙不可及,乾脆自己做。

「每次到日本一定會找鴨南蠻蕎麥麵來吃,那是很家常的東西,跟餐館的料理不同,我特別喜歡。」

於是她買了法國鴨胸,慢火煎香,用醬汁浸它兩小時,把浸過鴨肉的醬汁跟高湯混成麵的湯底,耗盡心機,只求還原旅途上的好味道。

吃畢拍照放在IG分享,沒想到這一碗麵,給深水埗「悄悄食堂」的老闆看到,意外換來一個合作機會:一直慣於以攝影及文字來做創作的Iris,忽然成了食物顧問,開始另一種創作,協助餐廳設計菜式。

「屋企煮,想吃什麼便煮什麼,但做餐廳不一樣,必須研究菜式背後的文化,歷史,還要注意擺盤。」

當然也有更實際的商業考慮:「例如親子丼,間間餐廳都會做,你要想想怎樣去創作,令它成為招牌菜。」

日本知名編劇坂元裕二借《四重奏》說過,人生有三個坡道:上坡道、下坡道,以及意想不到。

去年9月開始 ,Iris再一次走上第三個坡道,除了在幕後設計菜式,開始走上前線,到咖啡店、本地農場、藝文場所等不同空間當popup廚師,再踏前一步,親自做菜招待食客。

「好大壓力!」她近乎吼著說:「十幾枱客人,訂食材、計數、煮飯都由我一個人負責,好怕弄垮了餐飯。」

這樣的遊牧廚師,近年在歐美漸見普遍:不少餐廳因疫情倒閉,廚師養不起整間餐廳,紛紛改以popup形式繼續到處做菜,因應不同場地而調校食譜、菜式定價,甚至用餐環境氣氛等,變相靈活得多。

「挑選的餐具,食物配搭的想法,每個細節都可以是一個message。」她說到臉上有光:

「舉個例子,餐牌用活版印刷,可以同時介紹傳統工藝與行業。一餐飯背後,好多人正在付出努力。」

這也是Iris想要在香港開發的food movement——透過飲食體驗,用煮飯去表達想說的東西,甚至進行倡議。

那麼她想倡議什麼?
包括不時不食,可持續性,減少廚餘等等,但首先肯定會是本地食材。

每次popup選用的,大都是本地農場有機農產,包括早水蘿蔔、小松菜、不帶渣的本地薑、香水檸檬等,連本地無花果的葉也用得上,用來烤銀雪魚西京燒,直接推介本土生產的食物。

老生常談的道理,她覺得還是必須大力再說:「到今時今日竟然還有人問我,哪裡訂到本地菜?」

當生產者無暇去做公衆教育,作為把關者,廚師不一定得用嘴巴說教,可以藉由一道菜去傳遞訊息。

「有次popup做羊腩煲,我特別將本地西生菜留起後上,待客人吃完羊肉後,加魚湯把菜與麵一起焯。大家一食:咦?啲菜好好味!」

跟經營餐廳不同,游牧廚師壓力較少,不用「計到盡」,食材選擇彈性大,可以有空間更專注去表達想法,「逐枱逐枱,眼對眼咁講。」

如果相信食飯是政治,那麼每張餐桌都可以是革命現場,提醒我們關心,以至改變社會。

比如天災頻繁下,人類如何持續溫飽——這是Iris未來想要積極提出的詰問。

「日本已開始進入這種關於食物的危機意識,香港呢?」

她相信,「當人們有追求的意識,想知道食物怎樣來,然後選擇吃不吃,吃多少,已經是踏出第一步。」

心直口快,時常雙眼有火的Iris,此刻眼神柔和:「想像一下,你愛吃,把東西吃盡吃光之後,下一代還有什麼可以吃?」

#什麼人煮什麼飯 每月一次準時開飯,由AndThen專欄作者Kit Chan作客席主持,帶大家探訪不同界別人士的家,細味「屋企飯」背後的二三事。
AndThen專欄:知埞|Kit Chan
IG:chan_kityouknowhere
FB:知埞 youknow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