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散年代,有人選擇離開,有人選擇留下,但不論在哪個地方生活,每個人都需要一種與地方連結的能力,貫穿盤根錯節的點與線,才可找到專屬於自己的道路。位處香港仔的蒲窩青少年中心,今年策劃以「在‧此地」為題的青年文創節,邀請四位活躍的文化創作人,帶領二十二位青年組成的創作團隊,透過文化思考和藝術實踐,共同探索何謂「跟地方連結」,並以多元化的內容及節目回應計劃主題,藉著連串相關活動與展覽,跟大眾一起思索「地方」在這個時代的多重意義。 文:過路人圖:過路人、蒲窩青少年中心提供 跟地方的連結,是種能力 扎根香港仔多年的蒲窩青少年中心,今年選擇以「在‧此地」為題策劃青年文創節,項目主管蔡恒輝(Jack)表示,促成這個主題的原因,一方面源於構思計劃時正值開關,另一方面眼見不少香港人選擇移民離開,同時看到年輕人開始為未來的發展思考,於是嘗試透過文創節的連串活動,探索人與地方的關係。「那種地方感,其實跟你是否在一個地方逗留很久,或者身在一個地方,習慣很有模式去做一件事有關。我們從小的教學,缺乏講述怎樣跟一個地方建立情感的關係,所謂跟地方的連結亦是種能力,可以給予大家很好的創作素材,探索何謂共同連結。」 (左起)社區營造小組兩位成員鄧泳琪(Vickie)與蘇澤匡(Marco)、蒲窩青少年中心項目主管Jack、地方散步小組成員之一趙進軒(Asher)。 通過三個半月的落區、構思、交談、測試,二十二位參與計劃的青年,與四位文化創作人組成團隊,最終以社區營造、聲音實驗、步行觀察等形式與方法,向公眾展示他們對於地方的想像,其中社區營造小組在導師龐一鳴、孔維樂的帶領下,以觀察、聯繫社區為行動重心,展現三種角度思考何謂地方,引領觀眾在「思潮索故」的展區聽社區、聽海、聽自己。 合共十人的社區營造小組,分成三組進行創作,並在「思潮索故」展區分享他們的成品。 地方散步小組的六位創作者,亦跟隨項目導師黃宇軒(Sampson)以香港仔為始,由淺入深,拼湊出社區獨有的人文風景。由蔡紫晴擔任導師的音樂創作小組,則嘗試以五種聲音體驗作為啟發,讓觀眾凝神細聽每種聲音獨特的時、地、人、事,透過「聲音體驗展」的作品,反思那些習以為常卻一直存在的地方質感。 來自音樂創作小組的作品《觸不可及》,讓參與者在室內亦能感受有如置身海上的感覺。 從日常生活發掘不顯眼的美好 在散步學提倡者Sampson的帶領下,Asher與另外五位創作者延續散步的浪漫,遊走香港仔社區的同時,學習如何用各種感官好好體會,這個創作團隊更組成了Experience Studio,為《散步香港仔》的新書出版進行構想。「我們六位成員,從六個不同的角度出發,其中包括歷史與建築的層面,但最有趣與最深刻的部分,反而來自社區裡的人。記得我們到訪一間糖水店,與老闆娘閒聊好一陣子,知道他們在香港仔經歷過的變化與挑戰,正正就是他們抱懷的信念,以及對這個地方的情懷與熱誠,才令他們多年來屹立於社區,繼續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散步學提倡者黃宇軒(右二),與地方散步小組六位成員,組成Experience Studio的創作團隊。 至於社區營造小組的Vickie與Marco,經過與香港仔街坊的交流,並得到兩位導師的指點後,想到以全港最短途最便宜,也是香港仔特色的街渡,設計出「街渡沙龍」的活動,邀請街坊在三分鐘的船程裡,以紙筆回答簡短問題,從而發掘日常生活中不顯眼的美好。「可能因為用紙張與文字交流,增加了對方的信任,想不到有些真摯東西可以留低,例如有街坊講及從前拍拖的故事,也有位剛剛失戀的年輕人,第一次來到香港仔,覺得大海好像包容了他,希望自己能夠好好過渡。這些回應,都讓我們覺得好像幫助別人放下了一些東西,使其得以表達當刻對題目的感受。」 透過街渡覺察與展覽導賞團,「街渡沙龍」創作團隊希望擴充大眾對這項運輸工具的感受和連結。 三位有份參與活動的受訪者,同樣並非住在香港仔,透過「在‧此地」計劃的創作過程,卻得以深化對這個社區的認識。喜歡到處散步的Asher,分享自己如何從最初只會離遠拍攝觀察,到後來訪問香港仔區內不同小店,並主動與街坊、善信、廟祝等聊天,從而豐富對社區的認識。「我們第一次落區時,看到很多清潔工人自成一角,卻不知道他們做些甚麼,起初大家都比較內斂,從旁觀察拍照記錄後就離開,後來發現對這些資料無從入手,Sampson就跟我們說,散步與行路的最大分別,是我們要放慢去感受社區,感受這個環境帶給我們的感覺,並將它們好好記錄。之後Sampson再帶我們落區,以聊天作為主導,向街坊蒐集網上不會找到的資料,再拼湊成這個新書預想展。」 Asher希望他們帶領的散步團,能以輕鬆聊天的形式讓參與者感受社區。 在「街渡沙龍」活動舉行前,每個星期都會來回碼頭兩邊走,反覆為此進行實測的Vickie,覺得過程中與街坊的互動,讓彼此建立起微妙的關係。「當我每星期持續出現在鴨脷洲那邊的碼頭,會感受到開船的叔叔對我態度有所改變,也有些街坊開始認得我們,好像互相建立了一種無形的關係,雖然彼此不太熟悉,卻又十分友善。」 透過導賞團讓區外參與者更加認識香港仔,同時藉此分享自己過去幾個月所做的事情,使Vickie覺得很有滿足感。 ...
打從簡尼夫伯納(Kenneth Branagh)集編導演於一身的一鳴驚人之作《戰神亨利五世》(Henry V)開始,對他往後的自導自演電影,我總是有點戒心!其自信變成自戀的演繹,看得出他要「盡力」為自己添上「演技派」標籤。不過近年他改編英國偵探小說皇后阿嘉莎姬絲蒂(Agatha Christie)著作的《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尼羅河謀殺案》(Death on the Nile)及現正公映的《威尼斯謀殺案》(A Haunting in Venice),比利時神探艾喬白羅一角當然非他莫屬,但其能收能放的演出,總算抹去過往張揚之感。今屆奧斯卡影后楊紫瓊在《威》飾演的靈媒與他針鋒相對,進一步揭露白羅的弱點,更延伸至生死、人心難測等題旨的反思,令《威》比之前兩齣系列作優勝! 文:Harrison圖:《威尼斯謀殺案》官方提供、網上圖片 注意:以下內容含少量劇透 規模見小效果反見理想 《東方快車謀殺案》和《尼羅河謀殺案》的編劇Michael Green續與簡尼夫伯納合作,今次《威尼斯謀殺案》以阿嘉莎姬絲蒂的《Hallowe'en Party》為藍本,再從她有關靈異的短篇故事集《The ...
Kori Song 藝術家,專欄插畫師,繪本創作者。繪畫是我說出的一字一句,文字是情緒的出口,每一天都在學習生活,愛,放手。www.korisong.com IG: www.instagram.com/korisong (畫) www.instagram.com/rainintoloharbour2022 (字) FB: www.facebook.com/korisongillustration 拉動箭咀以閱讀⤴️ Sep 2023 海 去年在香港時我覺得我厭倦了那漫長的夏天,現在我最想念香港的夏天,想起炎熱的夏天在沙灘躺平的感覺就思緒萬千。 住在內陸城市久了會不定期想看海,看海變成一種療癒,海的確是最偉大的治療師,而且是免費的。人類最喜歡沿水居住,就算沒有海也會很想住在河或者江邊,但最終所有的水都匯入了海,那種包容量讓自我變得很渺小,偶爾只是坐在海邊聽一下海浪聲已覺得生活中很多的執著都可以被放下。 我記得那些在不同地方海的不同色調迷人的藍,海浪就像人類的思緒。在英格蘭的海岸邊我看到一望無際的海,洶湧澎湃的浪一次又一次無情的拍打著懸崖邊的石頭,那時我覺得我就是那石頭,記憶就是那海浪不斷的拍打我,經歷時間的洗禮直到我不再有痛的感覺。 對於海有太多的記憶,作品的題材也常常關於海,每次看海就好像有充電的效果,會覺得有更多動力創作,也像獲得更多的能量繼續面對這個世界。 From Kori [adinserter ...
以法式千層酥圓餅夾著鹹甜餡料攻陷日本街頭的新晉品牌GARIGUETTE,2021年最先在東京表參道開業,及後進佔大阪、京都及福岡,最近首間海外分店正式登陸銅鑼灣,將日本人改良的法式美食完整帶到香港,上星期正式開幕,12款元祖日本店的鹹甜口味再加上香港限定的地道口味,售價過百元一份但食落有驚喜,立即解構其過人之處。 文 & 圖:Siu 日式創意千層夾餅GARIGUETTE 完整移植香港 其實筆者聞說香港要開GARIGUETTE首間海外分店已經一段時間,期間香港已有不少模仿品,但由於日本人對海外分店相當認真,對用料、製法都非常嚴格,連製作員也要到日本學師,所以千呼萬喚才成就到銅鑼灣百德新街這間完全移植店。香港店跟日本店一樣,都以黑色為主調,採工業風裝潢,門前黑色牆上的一大顆士多啤梨最為奪目,而店內大部份空間為製作區,透過玻璃可以看著夾餅由焗爐出爐至製作員在圓形轉盤上擺放餡料的全個過程,一邊看令人充滿期待。 黑色店面內藏受盡少女歡迎的人氣日式創意千層酥夾餅過江龍。 GARIGUETTE在2021年面世,22年成為東京人龍美食,曾經要排隊2至3小時才能買到,在仍未開關的日子,筆者亦好想親身飛到東京一試。這款夾餅的概念來自法國傳統的千層酥(Mille Feuille),並將之改良成中間鏤空圓形窗口的 Mille-pressé,咬落去有拿破崙的鬆脆口感,內裡夾著多款餡料如吉士、果醬、水果等,開業後旋即成為當地超人氣打卡甜品店,短短2年已於大阪、福岡及京都開設分店,最近新開的京都店更與同公司旗下「紗織」的和粟蓉crossover,人氣一時無兩。 透過玻玻可以看見製作員細心地逐件夾餅鋪砌。 所有夾餅即叫即製,讓你可以全程打卡記錄。 香港限定 芒果核桃配奶茶忌廉夾餅 香港店與日本同步有齊12款鹹甜夾餅口味選擇,當中8款甜味更可以雙拼成half-half,最受歡迎當然是士多啤梨「Napoleon」,香滑的吉士醬搭配日本進口士多啤梨,夏季味道較酸,到冬季當造之時定能吃到多汁又鮮蜜的版本。 千層夾餅以日本引入的專用焗爐焗成,確保牛油香氣不走味,也是令拿破崙外賣走仍保持酥脆的秘密。 原味士多啤梨 $165 由於GARIGUETTE是紗織同門,用上法國粟子忌廉配黑加侖子的「Chataignes ...
人生總是充滿矛盾,其中一種可能是「想食蝦,但唔想剝蝦殼。」亦曾經有台灣藝人大S的一句:「吃蝦一定要是男人幫你剝!」而掀起《剝蝦論》。不少人認為剝蝦會整污糟手又怕在心儀對象面前有失儀態,所以懶得食。而尖沙咀就有一間麵店「幕多」(前身是2022年底開業的「植幕宵」)曾被網民大讚有「靚仔老闆幫你剝蝦殼」,吸引一眾蝦迷慕名而來食日賣限量180碗的濃蝦湯麵。麵店標榜100%鮮蝦熬製濃底、一粒鹽都無落,而且食到尾也不用自己剝蝦殼。皆因是放棄高薪為追夢的老闆Dominic,每日親手剝超過40斤蝦,每一啖都是心機。早前搬到同巷內更大的舖位,加上開業以來好評如潮,一班熟客持續棒場。但原來開業初期亦有個別批評曾令他在廚房痛哭,不過「幕多」仍能在短時間內在拉麵店林立的尖沙咀區突圍而出,原因是什麼呢? 文、圖:陳粒 全新名字再出發 「幕多」前身為對面舖的「植幕宵」,開業大半年已有不少食客反映因地方淺窄坐得好迫,又不能慢慢食怕阻礙後面排隊的食客。老闆為招待更多食客,其間已不斷物色更大的舖位,剛巧對面有吉舖,故用最短時間裝修,於7月重新開業,並改名為「幕多」,店名中的「多」指老闆Dom的發音,而幕多兩字對調是日文「domo」多謝的意思。 位於尖沙咀人流相對較少的小巷內,不過店舖外表大紅色十分搶眼。 店內設有十多個座位,空間比以往舊店更闊落,可招呼多一倍人數。店舖營業時間分兩輪,老闆指現時多數在第二輪的晚飯時間需要排隊等候入座。 店內不少老闆珍藏的擺設及藝術品。 放棄名店高薪追夢 曾任職名店sales超過10年的Dominic,一早已習慣薪優糧準兼多假期的舒適圈,但自去年公司受疫情影響而推出員工自願離職計劃,一直醉心下廚烹調美食的Dominic認為是時候藉此機會實現多年開餐廳的夢想。雖然他在十多歲剛畢業的時候曾在拉麵店跟隨日本師父做學徒,但人工甚低兼還未捱得苦,剛巧有朋友介紹名店的工作給他,便轉行做了近20年的sales。不過他沒有減卻下廚的熱情,尤其是身邊好友稱讚他的自家製醬油海鮮好食。在朋友的鼓勵下,4年前開設了自家品牌於網上售賣醬油海鮮,不知不覺為開店埋下伏線。 Dominic離職後便着手籌備開店,由於滿腦子想法,想將自己所有煮過的美食分享給大家,曾想過開串燒店,不過考慮到店舖的通風系統較差,只能製作油煙相對較少的菜式,所以便由他最拿手的蝦湯麵開始煮起。由於人手有限及蝦湯製作需時,暫時只能日供180碗,間中更會提早售罄。 餐牌簡單,三款湯麵一目了然,可自選麵底及配菜份量。 醬油蝦濃湯拉麵 $118由落單到上菜,等候時間約10分鐘。拉麵上枱時,老闆會親自淋上自家提煉的蝦油。 堂食可追加醬油小食:蠔、鮑魚、是日精選聖子(各$38)而罐裝皇牌醬油海鮮需要預訂。 剝蝦剝到發惡夢 Dominic每日堅持到街市親手揀新鮮的九節蝦,回店後便埋頭手剝超過40斤蝦。由選購食材、剝蝦、炒蝦殼、熬湯至完成湯麵等步驟,都是Dominic一手包辦。由於蝦湯的處理功夫多而且時間長,加上店舖只有Dominic和1 - 2個員工輪流幫手,有嘗試過減短時間使用不用剝殼的急凍蝦,但味道遠遠不及新鮮的味道。Dominic坦言剛開店初期,獨自面對海量的蝦,加上海鮮不能放隔夜,如賣不出只能白白倒掉,壓力迫使下令他在夢中仍然不停手地剝蝦,而體重更急跌20磅。 將蝦頭及蝦殼炒至焦香。 炒至焦香後提煉出蝦油,再打碎把蝦汁隔出,加入蝦肉打至順滑無渣。 ...
愛好食生(rawfood)的朋友,跟我推介用牛油果做可可粉做慕絲,不用加熱,也不用麵粉、白糖、雞蛋或乳製品,無蛋無油,所有食材以食物攪拌機,輕輕一攪即成,質感絲滑,朱古力味濃郁到不能,而且無麩質,能相對健康地滿足吃甜慾望。動手來做,真的超級容易,而且輕盈味美零負擔! 製作重點是要選夠熟的牛油果,外皮呈深墨綠色,摸上手已軟身,切開時果核已自我脫離為佳,牛油果夠熟,加入可可粉才能成為幼滑忌廉般質地。本食譜選了最少食材的做法,熟透牛油果外,用上原生磨成的無糖生可可粉,營養價值更豐富,另可按自己想要的質感調整植物奶和糖漿用量,記得要加一點鹽才可帶出甜度。根據這個5種食材的基礎組合,也可玩出不同變化,如加一條香蕉令質感更厚重,或以椰棗肉加水代替糖漿皆可。 沒有食物攪拌器或果汁機,一樣可以做到。以手提打蛋器將所有食材壓碎拌勻,進行過篩,就可得到絲滑無夥粒的慕絲了。 牛油果朱古力慕絲做法 份量:2-3杯 製作時間:5分鐘,可即食,或冷藏30分鐘 【材料】 熟透中型牛油果 2個(約240g)無糖生可可粉(raw cacao powder) / 無糖可可粉 30g植物奶 40-60g(本食譜用了60g)楓糖漿 / 蜜糖 / 稀有糖漿 60-80g(本食譜用了80g)鹽 ...
最新 NEW //
更多 >
September 25, 2023
金薯物語|Pazu薯伯伯

September 23, 2023
劇透視全家

September 22, 2023
跟住食 LET'S EAT

September 20, 2023
跟住去 LET'S GO

September 18, 2023
跟住學 LET'S LEARN

September 17, 2023
吐露港的雨|Kori Song 專欄COLUMN

September 22, 2023
跟住食 LET'S EAT

September 15, 2023
跟住食 LET'S EAT

September 12, 2023
跟住食 LET'S EAT

August 28, 2023
跟住食 LET'S EAT

August 25, 2023
跟住食 LET'S EAT

August 1, 2023
跟住食 LET'S EAT

August 31, 2023
跟住買 LET'S BUY

August 18, 2023
跟住買 LET'S BUY

July 27, 2023
跟住買 LET'S BUY

May 18, 2023
跟住買 LET'S BUY

April 26, 2023
跟住買 LET'S BUY

April 25, 2023
跟住買 LET'S BUY

September 20, 2023
跟住去 LET'S GO

August 16, 2023
跟住去 LET'S GO

August 11, 2023
跟住去 LET'S GO

August 10, 2023
跟住去 LET'S GO

July 31, 2023
跟住去 LET'S GO

July 28, 2023
跟住去 LET'S GO

September 18, 2023
跟住學 LET'S LEARN

September 13, 2023
跟住學 LET'S LEARN

September 1, 2023
跟住學 LET'S LEARN

August 30, 2023
跟住學 LET'S LEARN

August 22, 2023
跟住學 LET'S LEARN

August 15, 2023
跟住學 LET'S LEAR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