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完了稍微寒冷的冬天,初春又差不多降臨,想選個簡單輕鬆行山路線短遊,將軍澳正是不錯的選擇,交通方便,山徑亦算鋪砌良好,除了行山人士,當地居民亦視之為晨運好去處。今次就帶各位先去欣賞將軍澳兩座晨運小山——鴨仔山和少女峰欣賞將軍澳新市鎮的景致,再經舊邵氏片場及香港科技大學旁,前往白水碗沙灘,途中欣賞全港落差最大瀑布之一——白水碗飛瀑,最後再經另一沙灘露營灣,終點在西貢南圍。只需2個多小時便可遊歷兩山兩灘,行程豐富,CP值高,還不立即出發?! 【鴨仔少女白水碗露營灣連遊】路線:坑口(20分鐘)> 鴨仔山(15分鐘)> 少女峰(10分鐘)> 舊邵氏片場 / 大埔仔(15分鐘)> 科技大學正門(15分鐘) > 白水碗(15分鐘)> 露營灣(20分鐘)> 南圍澳仔村(10分鐘) > 南圍西貢公路出口交通:去程 – 乘港鐵至坑口站;另有多線巴士包括九巴91M、98A、98C、98D、296M、297、298、298E、298F或新巴792M等及多線專線小巴總途經將軍澳醫院或明德邨,再往影業路抵達山徑入口回程 – 南圍巴士站乘九巴92、96R、792M或專線小巴1、1A、12或101M等離開(往西貢方向請到新西貢公路窩美巴士站乘上述路線前往) 文、圖: Keith ...
做人好煩,香港好嘈,網上近來爭議某幾齣電影就沒完沒了⋯⋯被資訊榨乾能量時,真想連人帶電話跳進大西洋。難怪禪修營大多遠離城市。熱衷策劃關於閱讀和五感活動的蔡宛蓉(Vanessa),反覺得想靜下來,不一定躲進山旮旯地帶:「一行禪師的入世佛教和mindfulness,正正能在嘈吵的城市中,找到自己的平靜。」 她很喜歡一行禪師的著作《芬芳貝葉》,並以此為靈感,編導了三場《灣仔覓樹夜:白夜行》散步活動。她與城市研究學者兼藝術家黃宇軒(Sampson)一起設計路線,另請來多位藝術家創作,將音樂、舞蹈和香氣融入散步。活動時段為晚上10至12時,點解要咁夜?Vanessa說:「好想大家看見城市晚上有另一面,然後在日常的繁囂中,能記得和重拾那種平靜。」 文:凌梓鎏圖:凌梓鎏、受訪者提供、網上圖片 《灣仔覓樹夜:白夜行》宣傳照。 散步不說話 打開感官「睇騷」 Vanessa愛書,幾年前創辦文化品牌「香言」後,既推出配對書籍的香氣產品,亦策劃由文字衍生的藝術活動。2020年疫情初爆時,她翻著一行禪師的《芬芳貝葉》,讀到禪師60年代經歷越戰的顛沛流離和內心轉化,大受觸動。「動盪時,原來大師都會激動、惶恐和憤怒,很對應到當時我們在疫下的感受。」由書所啟發的白夜行,是香言首次策劃的散步活動。Vanessa是夜鬼,偶爾會入黑上街閒逛,「像跑步那樣,散步時也可以疏理思想,尤其當你有情緒,困在家只會愈來愈沉鬱。」 香言推出了「芬芳貝葉」書香套裝,包括中或英文版《芬芳貝葉》一書、線香套裝、書袋及可加購手造線香碟。 正所謂「懷疑人生就去散步」。這句頗為流行的話,來自Sampson與友人成立的同名YouTube頻道(現rebrand為「懷疑人生就去」),拍畫面治癒的散步片,發掘「香港真係好L靚」的街貌。現任中大城市研究課程講師的Sampson,推廣散步多年,印象中他帶tour是家常便飯。他笑:「都唔算好多,至今做過三、四十次吧。」今次他與Vanessa合作,入夜才出動,而且不能說話,要讓參加者全程戴著耳機聽音樂導航,一反他的tour常態。 「由以前有些較務實的tour找我講解社區空間,到近年我自己帶tour都有轉變,會邊行邊與大家傾偈,多過我做介紹。今次完全不說話是另一種極端,我都想試試有什麼可能性。夜晚大家冇咁energetic,可以emo啲、meditative啲。」白夜行以灣仔北的港灣道花園為起點,步行至紅隧口的「隧道入口處休憩花園」作結,途經集成中心旁的籃球場、愛群道的小巷等。全程共六個停留點,刻意選少人留意的靜謐之處,亦適合作舞蹈等演出。活動收費$300,Sampson笑:「有人問我,乜而家啲散步tour咁貴㗎?我話今次唔只散步喎,仲有好多artists參與,根本係睇騷!」 散步能細看街貌,Vanessa平常也沒留意,她和Sampson身後的愛群道聖公會鄧肇堅中學,建築頗有特色。 全世界都在談論散步 每場tour約30人,大家從耳機聽著的,是音樂人江逸天創作的ambient music,當中刻意加入灣仔日間的聲音,Vanessa說:「讓人有種對倒和錯摸的感覺,原來日頭咁嘈,呢一刻夜晚又咁靜。」歷盡社會動盪和疫情夾擊,近年不少香港人關注心靈健康,對於聽頌缽、銅鑼聲來放鬆身心也不陌生,Vanessa卻發覺不是她那杯茶,笑說:「有次聽完頌缽,我嘔咗!但又令我思考,是否可以用其他音樂類型?就算電子、rock或ambient都得?這也是tour用音樂導航的啟發。」 其實耳機也有脫下時,讓參加者聽戲曲藝團「一才鑼鼓」的現場演出,以南音唱出灣仔歷史。脫不下的只是口罩,點做香氣體驗?答案是Vanessa與香薰品牌「聞香記」設計兩款香薰油口罩貼派給參加者:「是淡然的木味,有種空靈感,像聞到一個森林。」Tour全名是《灣仔覓樹夜:白夜行》,不只散步路線看見不少樹,從表演到香氣體驗,Vanessa也放進「樹」的角色,這來自她在《芬芳貝葉》讀到一行禪師熱愛大自然,而思考人總未能像樹木般,經歷四季與生死,仍隨遇而安。 白夜行的性質似乎很「文青」,實情參加者什麼人也有,甚至因報名滿額而加開了一場。近年散步在港彷彿也愈趨普遍,Sampson最近才讀到,有傳媒寫香港有「散步熱」。「我不確定何謂『散步熱』,但最明顯是,現在大家覺得瓹窿瓹罅散步,拍下平凡而美麗的城市風景,是一件正常、好玩的事。而這件事,其實全世界都發生緊。」Sampson舉例說,《紐約時報》建築評論人Michael Kimmelman的著作《The Intimate City》就是寫疫下城市停擺時,他請建築師、歷史學家、作家朋友分享在紐約散步的樂趣。「所以我發現,似乎疫情幾年間,很多城市都有人在專注談論散步。」 去年Sampson自己也推出了著作《香港散步學》,圖文並茂介紹十條香港城市散步路線,有逾百個「日常景點」。 ...
香港既熟悉又陌生的新日常,讓我們切身感受到美好總在快要失去時顯得尤其珍貴,數年前FB專頁「香港遺美」的出現,彷如代我們紀錄了最平凡日常卻又最唯美浪漫的香港面貌,那街角、那大廈、那老店,在版主林曉敏的鏡頭與細膩的筆觸之下,竟然充滿詩意甚至能療癒人心。今次曉敏在荔枝角全新藝術空間galerie artellex舉行的首次個人相展,主題意外地並非專頁中常見的人文味道,反而是不見人煙的荒涼廢墟,只靠穿過窗框的陽光與當中飛舞的塵埃來紀錄這獨一無二的一刻,從另一角度欣賞繁囂大都市被人遺忘的風景。 文:雨兒圖:雨兒、林曉敏、galerie artellex 攝影記錄日常 最愛探廢放慢腳步 說話溫文的林曉敏本身從事博物館工作,因自身的興趣而在2020年開設了「香港遺美」專頁。最初曉敏主要分享自己欣賞的貼文,慢慢也將自己的作品加上文字放到專頁上,逐漸形成「香港遺美」的獨特風格而廣受讚賞。對於追捧人數及轉載次數愈來愈多,曉敏卻一直認為自己的作品很小眾。 「我拍的不是甚麼著名旅遊風景,只是平日帶著相機記錄下來的日常生活,被公眾認識的契機每每是拍過的老店或老建築要結業或拆卸,例如馬麗江醫館、珍寶/太白海鮮坊等。」不少人跟著她專頁的圖片趕在結業前打卡,是他們與這度風景的第一次見面卻也是最後一次,讓更多人見證及記錄即將消失的美好,是她意料之外的收穫。 「香港遺美」專頁近期熱門貼文剛好都與招牌有關,都是居於深水埗的曉敏的日常記錄。(截自「香港遺美」專頁) 現在專頁內容以老店及文化分享為主,加上早前出版的著作《香港遺美——香港老店記錄》,曉敏的作品一直很有「人味」,就算鏡頭中沒有拍到人物卻彷彿能感受到人的溫度,怎料到她有個不為人知的喜好與此各走極端: 「我非常熱愛『探廢』,差不多每個星期都會去探索廢墟,有時與朋友一起去,也會自己去,就算曾試過損手爛腳,卻仍然是我最大的興趣。因為日常生活節奏太緊張,在探廢時卻只能將步伐與動作放到最慢,在寂靜中感受空氣甚至是塵埃的流動,以及窗內外截然不同的節奏。」 就算是死寂的無人空間,只要有窗就能捕捉到光與塵埃共舞。 近年流行復興的「死場」(荒廢了的商場)也是曉敏探廢目標之一。 新藝廊包容度高 廢墟塵埃作故事載體 幾年來在廢墟拍下的相片卻因為與專頁的感覺不一致而不見天日,甚至到後來出書也因為廢墟比較冷門踩界而不被出版社列入考慮方向,所以一直以來都只是曉敏的個人收藏。直到新創立的獨立展覽空間galerie artellex向其招手開個展,這些珍藏才有機會公諸於世:「去年12月左右透過我的攝影老師樂Sir(他亦是藝廊主理人的朋友),才知道有這樣一個不限題材且包容度高的空間即將開幕,當時我提議以廢墟相為展覽主題,他們也真的二話不說接受,畢竟影廢墟有灰色地帶,我非常感激有此機會能讓這些作品面世。」 展品中包括哥頓軍營(圖中所見)、女童院、已拆掉的唐樓、豪宅旁無人居住的廢置空間、前流浮山警署、辦公室、濾水廠等場所。 位處荔枝角工廈的galerie artellex,開幕展請來林曉敏作首次個人相展,意義非凡。 ...
這款簡單的豆腐鬆餅,牛油和雞蛋也不用,成份只有豆腐、低筋麵粉、泡打粉和一點鹽與糖。利用豆腐中的水份,將粉類黏在一起,混和成麵團,烤一烤,就做到外脆內軟的鬆餅,做法快捷方便。添加上回教學提到的冧酒提子乾,或朱古力粒,不但不會吃到豆腐腥味,這樣的配搭更添風味。 以豆腐為原料,吃時多伴一點果醬也不會感到負擔。吃不完的話,以保鮮紙包著,可在室溫放3天,隨時烤熱再吃,當早餐或下午茶也合適。 豆腐鬆餅做法 份量:8個 烹調時間:20分鐘 【材料】 硬豆腐 150g低筋麵粉 170g糖 1大匙鹽 1/3小匙無鋁泡打粉 6g牛奶(塗抹用) 適量*如使用軟身的絹豆腐,因水份會較多,可自行添加10-20g麵粉 【步驟】 ① 用廚房紙將豆腐表面略為瀝乾。豆腐放入碗中,用刮刀捏碎,備用。 ② 低筋麵粉和泡打粉過篩,加入糖、鹽,用刮刀拌勻。拌入豆腐碎,讓豆腐中的水份將粉類黏合,用手幫忙輕壓,直至看不見粉粒,可加入冧酒提子粒。 ③ 預熱烤箱至180度。乾淨平面上,撒一些麵粉,用手將麵團輕輕壓圓成1吋厚的圓形,將麵團切開8份。 ...
在香港常會遇到一種不是味兒:一度非常熟悉的地方,隔一陣子再訪,地方明明健在,可是重要的東西已經消失,因而顯得陌生。 比如香港動植物公園。 它是上一輩老香港的「兵頭花園」,也是香港最古老的一個公園,1860年動工,1864年局部開放,至1871年正式落成。 有一段日子經常在這裡流連,不為看動物,不為溫室花草,純粹坐在公園長櫈,曬太陽聽歌讀書,一個下午飛快經過。 而公園的重要地標,肯定包括位於中庭的噴水池,是整個空間的重心,1864年已經存在,是伴隨公園啟用的最早期設施之一。 翻看公園網站資料,第一代噴水池直徑約六十呎,當年還特地由英國把支柱式分層裝置運過來,樣子非常典雅。 2008年的照片。當時動植物公園的噴水池,仍是蒲公英設計。 150多年來,噴水池經歷過拆卸、原址重建,換過好幾代不同設計;而對我個人(應該還包括整整一代香港人)來說,最親切的設計,相信會是蒲公英——原地豎起的主幹,尖端綻開不同長短的分支,每個分支都是一個小小的花灑頭,噴水時剛好形成飽滿的球體,遠看是一朵蒲公英的姿態,也是一顆朦朦朧朧的水晶球。 水流因應風向改變,也會隨日光折射出彩虹,視覺效果隨機而活潑,如此簡單卻複雜多變,帶著一點科幻的前衛,不但改寫了人們對噴水池的既有印象,而把蒲公英放在公園,同時寓意對親近大自然的熱烈渴望,意境沒能更美好。 同一款噴水池設計,不是動植物公園獨有,在六、七十年代的香港,它幾乎隨處可見,由早已拆卸的中環卜公碼頭,以至當年的商場和酒店大堂,剛落成的屋邨屋苑等,都曾「栽種」過不少蒲公英,高高低低,當水流動時活靈活現,點綴了城市的公共空間。 可是它終究抵抗不過時間的洗禮。大約20年前開始,不少噴水池陸續更換設計,甚至直接關上水喉被封閉,蒲公英開始逐支逐支的消失,近年甚至演變成碩果僅存的年代產物。 動植物公園亦不例外,2010年前噴水池仍是蒲公英模樣,及後經過改建,台階由七彩繽紛的格子改為成熟的灰調,蒲公英全數拔掉,換成一柱擎天,也就是近年噴水池「該有」的那種樣子;大方得體的風格,可是有些童真與想像空間,不知不覺同時失落了。 2023年的動植物公園噴水池。你會喜歡新還是舊? 看著最新型號的摩登噴水池,不禁好奇:世界上第一個蒲公英噴水池,當初由誰人設計,又是為了甚麼? 那是澳洲悉尼的著名地標,El Alamein Memorial Fountain(阿萊曼噴泉),位於Kings Cross社區最熱鬧的廣場,1961年落成,由澳洲建築師Robert Raymond ...
單看這齣電影的片名:《伊尼舍林的女妖》(The Banshees of Inisherin),再看故事內容,真的有點莫名奇妙。戲名為愛爾蘭傳說中以哭聲來預報死訊的報喪女妖,而電影的故事背景則設於一百年前愛爾蘭內戰期間,於愛爾蘭某小島中兩個老友絕交後的恩仇。愛爾蘭裔導演馬田麥當奴(Martin McDonagh)上一作《廣告牌殺人事件》(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揚威奧斯卡,今次其自編自導新作早已在多個國際影展屢獲殊榮,剛剛公布今屆的奧斯卡提名名單中,《伊》便獲最佳電影、最佳導演等共9項提名,愛爾蘭男星哥連費路(Colin Farrell)更大有機會登上奧斯卡影帝寶座! 文:Harrison圖:《伊尼舍林的女妖》官方提供 注意:以下內容含少量劇透 單調沉悶的日常人都癲 《伊》講述1923年愛爾蘭內戰將告結束之時,鄰近的伊尼舍林小島的居民繼續過著簡單的生活,當中兩個麻甩好友Pádraic(哥連費路飾)和Colm(班頓基臣飾)至愛到酒吧飲酒吹水,但一天Colm宣布要跟Pádraic絕交,教後者莫名其妙,Pádraic不斷追問因由,Colm揚言不欲作回應,更警告如再被Pádraic滋擾,Colm每一次會斬斷自己的一根手指,結果……影片中的伊尼舍林小島為虛構名字,但確是在愛爾蘭西部的小島取景,微弱的曙光,昏暗天色,一種沉鬱籠罩整個小島(攝影師Ben Davis應記一功),島上的居民也過著相當簡單的生活,到酒吧吹水、奏樂、獻唱,飼養牲畜,對主島戰事的炮火聲響也習以為常,日復日如此,加上天色的陰陰沉沉,總會影響心情,予人沒有前景的感覺。觀眾看到的角色,有虐兒的酒鬼警察,有諸事八卦的雜貨店老闆娘。如此環境,怎會教人甘心就此度過一生?是以Colm跟Pádraic絕交的原因,Pádraic妹妹Siobhán(凱莉康頓Kerry Condon飾)及Pádraic另一友人Dominic(巴利高根Barry Keoghan飾)所作的決定,也令觀眾信服。 影片一開首,即交代班頓基臣飾演的Colm突然宣告跟哥連費路飾演的Pádraic絕交,然後慢慢講述因由及漸漸展現Colm的內心世界,製造懸念。 每日兩人相遇,都要裝作無視對方,結果衝突漸漸升溫。 兩個好友斷交,竟然也跟音樂有關! ...
最新 NEW //
更多 >
February 6, 2023
跟住去 LET'S GO

February 3, 2023
跟住學 LET'S LEARN

February 2, 2023
跟住去 LET'S GO

January 30, 2023
自煮日常|Chobakery

January 30, 2023
知埞|Kit Chan

January 27, 2023
跟住學 LET'S LEARN

January 19, 2023
跟住食 LET'S EAT

January 9, 2023
跟住食 LET'S EAT

January 9, 2023
跟住食 LET'S EAT

January 9, 2023
跟住食 LET'S EAT

January 5, 2023
跟住食 LET'S EAT

December 30, 2022
跟住食 LET'S EAT

January 13, 2023
跟住買 LET'S BUY

December 13, 2022
跟住買 LET'S BUY

December 7, 2022
跟住買 LET'S BUY

November 30, 2022
跟住買 LET'S BUY

November 21, 2022
跟住買 LET'S BUY

November 11, 2022
跟住買 LET'S BUY

February 2, 2023
跟住去 LET'S GO

January 24, 2023
跟住去 LET'S GO

January 8, 2023
跟住去 LET'S GO

January 6, 2023
跟住去 LET'S GO

December 31, 2022
跟住去 LET'S GO

December 20, 2022
跟住去 LET'S GO

February 3, 2023
跟住學 LET'S LEARN

January 27, 2023
跟住學 LET'S LEARN

January 19, 2023
跟住學 LET'S LEARN

January 18, 2023
跟住學 LET'S LEARN

January 16, 2023
跟住學 LET'S LEARN

January 5, 2023
跟住學 LET'S LEAR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