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著《城與不確定的牆》中譯本剛於本地書店發售的村上春樹,書迷遍及世界各地,香港爵士低音大提琴手、大提琴手、作曲家、爵士樂團指揮蕭偉中(Justin),也是其中一個。雖是村上春樹長年讀者,他之前卻沒想過要辦相關音樂會,但去年發生了不少跟死亡有關的事情,與死神擦身而過,陰霾揮之不去,他後來重新接觸村上春樹作品,再次受到觸動,「村上春樹給我許多啟發,去處理那些衝擊。」於是把各種感受轉化成演出,去年首度舉辦《且聽:村上春樹的爵士風》,近日再辦同名音樂會,盼跟更多村上迷、樂迷分享。 文:黃子翔圖:受訪者提供、黃子翔 香港爵士低音大提琴手、大提琴手、作曲家蕭偉中。 對黑暗一種解脫 自小熱愛日本文化、曾於日本工作的Justin,約二十歲時開始接觸村上春樹作品,跟許多人一樣,他第一本閱讀的是《挪威的森林》,「那是一種體會,感受到當中的寂寞和淒涼,找到共鳴,觸動靈魂深處,也有許多留白,牽引着你去自行填補。」他說,儘管村上春樹的文字創作有不同演化,但那種深刻的閱讀感受,多年來一直沒變。在眾多作品之中,他最愛《尋羊冒險記》,「書中呈現了對困惑和黑暗的一種解脫。我們即使有多沉溺其中,他通過相當到位的文字鋪排,把我們撈起來。」 村上春樹1982年發表的《尋羊冒險記》。(網上圖片) Justin從小喜歡音樂,九歲開始學習大提琴,但初讀村上春樹作品時,他正於大學修讀電腦科,在英國劍橋大學完成電腦科學碩士學位,曾於矽谷從事高科技工作,他笑說當時對小說中的音樂元素沒有感覺,就當是看不懂、沒意義的資訊,「直接跳過他在書中提到的音樂。」 後來他決定以音樂為職業,不斷鑽研,日子有功,加上人生閱歷愈來愈豐富,重讀村上春樹作品時,更有畫面,更有同感,有了更多閱讀趣味,「看到更多層次。」作為音樂人,他覺得村上春樹的音樂品味到位,有深入感受音樂。談到書中大量音樂訊息,他覺得有些有目的性,有些承托氣氛,有些隨心,「就像掛招牌,去到某些地方,便看到某些招牌。」 蕭偉中重新接觸村上春樹作品,再次受到觸動。 被死亡陰霾濃罩 2023年農曆新年,Justin帶着兩個孩子去瑞士滑雪,第一晚,兒子因為過敏反應,差點死掉,躺在爸爸懷抱中,奄奄一息,說自己快不行了。因為身處山中,沒有醫院,幸好後來救護車及時趕至,否則不堪設想,「其實當時感受不太大,或者說根本反應不來,只想解決事情,回港後才懂得驚慌。」他去年還發生了一些跟死亡有關的事情,「當被死亡陰霾濃罩時,你得找方法沉澱。」他後來重讀村上春樹作品,再一次直面小說裏描述關於死亡的狀態,竟帶來某種治癒性和力量。後來便想到,不如把作品裏一些歌曲串連起來,通過演出,跟觀眾分享他難以言喻的感受。 蕭偉中去年發生了不少跟死亡有關的事情,與死神擦身而過,陰霾揮之不去。 他不諱言,村上春樹的文字世界,難以用影視作品等非抽象形式表達,更想以間接的方法烘托氣氛,去年先於西九「自由爵士音樂節」首次以《且聽:村上春樹的爵士風》之名,築起一個結合文字和音樂的舞台,後來又移師到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上演,他形容為「小試牛刀」,不算是一套劇,比較虛無,又有頗多說書的元素,誦讀一些小說文字,當中以村上春樹首三部小說《聽風的歌》、《1973年的彈珠玩具》、《尋羊冒險記》,也就是「鼠的三部曲」,比重最多,他也把其他小說串連起來,「有很多彩蛋,村上迷就會知道。」演出反應正面,七成觀眾是村上春樹粉絲,他們不一定也是爵士樂迷,「更能藉着情節和畫面,進入爵士樂世界。」有觀眾事後興奮地告訴他,終於能夠想像到那一幕是怎樣的,「又有觀眾分享,知道哪個情景來自哪本書。」 音樂會反應正面,七成觀眾是村上春樹粉絲,他們不一定也是爵士樂迷。(去年演出照片) 蕭偉中再辦《且聽:村上春樹的爵士風》,盼跟更多村上迷、樂迷分享。 金曲中的金曲 《且聽:村上春樹的爵士風》今年再度演出,再次藉着音樂解讀村上春樹,讓觀眾得到新領會。整場演出共有十一首作品,包括八首村上春樹作品出現過的歌曲,好像《挪威的森林》Bill Evans的〈Waltz for Debby〉,「這是一首爵士金曲,我會形容是bittersweet的感覺,吻合了渡邊永遠不能真正得到直子的心情。」還有《海邊的卡夫卡》John ...
黃子華和劉嘉玲主演的舞台劇《香港式離婚》明天開鑼,是編劇黃詠詩之作。劇本寫於十多年前,今次已第五度公演,陣容從未如此「神級」,令這部劇界佳作變了大眾熱話,黃詠詩笑指是「游咗出公海」。 劇中律師夫婦黃子華與劉嘉玲專辦離婚,見盡荒誕,自己結婚多年也貌合神離。作品訴說相愛很難,分離也不易,黃詠詩自小父母離異,在劇本滲入個人感受。「兒時事情發生,我要硬食,創作讓我拿回主導權去整理感受,過程中能有出口。」她說創作也能為觀眾疏理悲傷: 「像電影《破・地獄》。我覺得現在香港人要的,不是別人講未來多有希望,而是認真告訴他:『你是可以悲傷的。』」 關於離婚亦然,「痛沒有錯,那源於你重視一段關係,但要說再見。」她笑:「而程序仲好X煩。看這個劇會笑,悲傷與幽默是同步的。」 文:凌梓鎏圖:凌梓鎏、《香港式離婚》宣傳照 & Facebook服裝(裇衫):Umber postpast @ Lane Crawford化妝:Julie Hui @ J Lab髮型:Ray Mork @ AdmiX Hair Styling場地:Studio ...
上月鍾雪瑩奪金馬影后,當時角逐的,還有《女兒的女兒》(下稱《女兒》)張艾嘉。此片由台灣新晉導演黃熙編導,獲五項金馬提名,最終贏了最佳原著劇本。劇本寫母女關係、寫現代女性,黃熙早在多年前構思:「那時已想由張姐來演。」 張姐飾演金艾霞,少時在紐約未成年產女(林嘉欣飾),送人收養;回台灣後另組家庭再誕細女(劉奕兒飾)。如今金艾霞已離婚和退休,細女與同性伴侶卻死於車禍,遺下她們準備人工受孕的胚胎,令她悲痛又失措。黃熙說,張姐不只戲中勇敢,戲外也給她很大啟發:「她這個年紀、這個資歷的演員,仍對電影那麼有passion,我看著很慚愧,覺得自己更沒理由做不到。」《女兒》因疫情受阻弄了六年,她慨嘆現在台灣電影市道也不佳,「所以要堅持,可以傻一點,但要勇敢。」 文:凌梓鎏圖:凌梓鎏、電影劇照場地提供:PREMIERE ELEMENT'S VIP HOUSE ⚠️注意:以下內容含劇透 戲中有不同年紀的母女,除金艾霞與細女(劉奕兒飾),還有金艾霞與年邁母親(林小湛飾),各有微妙的親密關係。 劇情講金艾霞去紐約處理細女身後事,黃熙特地遠赴當地取景。 媽媽就不能有人性的軟弱? 香港觀眾大概不熟黃熙,她大學時在紐約讀電影,多年後才進入影圈,跟隨大導侯孝賢工作。在《女兒》之前,她拍過首部長片《強尼.凱克》(2017),入圍金馬最佳新導演,被稱為「侯導愛徒」。黃熙從小認識侯導,創作上對她影響深遠,「是潛移默化的。我爸爸跟他是同學,而他對於我也像個爸爸,是你跌倒,他會遠遠看著,等你自己爬起來那種。」六年前就是監製《女兒》的侯導,致電邀請張姐加盟的。去年家屬公布侯導因阿茲海默症要休養,黃熙說,電影也因此由張姐接手監製。 《女兒的女兒》由黃熙自編自導,入圍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最佳造型設計,並贏得最佳原著劇本,成為今年香港亞洲電影節閉幕電影。 張姐很喜歡這個劇本,甚至寫了《女兒》一書,回望角色金艾霞與自己的生命。黃熙的劇本靈感,來自某年她在洛杉磯遊玩,「我媽罵我為何沒買保險,開車有意外怎辦。加上那時我的朋友,年紀都差不多是最後機會生小孩了,我聽到很多她們做人工受孕的事,才知有多辛苦。」黃熙一直想拍關於女性的電影,「可能因為我成長於很女性dominant的家庭,凡事媽媽作主,而我由外婆湊大的,所以覺得女性較複雜而有趣。」黃熙畢竟是70後,要寫年過六旬的金艾霞並不易。「與張姐不斷聊,她分享很多自己的故事,令我了解60多歲的人會怎樣想。」 戲中金艾霞要赴紐約,處理細女在車禍喪生後遺下的胚胎,這讓她回到少時誕下大女林嘉欣的地方。黃熙不介意劇透,說金艾霞為胚胎苦惱時,常在身邊的林嘉欣是個「虛幻」的角色,來相伴也來對話。例如金艾霞不願老來養小孩,想過不要胚胎,林嘉欣大罵她自私、沒母性,黃熙在反思的是:「我們被社會影響或被教育也好,總覺得媽媽要很偉大、要犧牲自我。其實女性成為人母後,她也只是一個人,怎麼就不會有自己的需要、不會有人性的軟弱呢?我覺得社會對女性是比較harsh的。」 林嘉欣在戲中「有虛有實」,角色設計與演技均有驚喜。 《女兒的女兒》是林嘉欣與張姐相識20多年來,首次合作的電影。 不開心的時代 更需要勇氣 金艾霞16歲時糊里糊塗懷了林嘉欣,在母親安排下送人收養,從此沒直接聯絡。戲中林嘉欣的出現,除了「虛幻」的,也有實在的,最終還問了金艾霞,當年送走她時在想什麼,是演技細膩的一幕。現在金艾霞步入花甲之年,突然成了細女的胚胎繼承人,又再抉擇一個新生命的去留。編導黃熙的決定,是她找代母把小孩生下來:「可能很多人會說黐線,十個人九個都不會這樣做。」她說曾在日本,遇到一個著重女性主義的記者,「她問我為何到最後,還是要把養育這個傳統包袱,放在金艾霞頭上呢?我說『吓?原來你是這樣看結局?』」 她明白不同觀眾,可以各有詮釋,「但對我來說,胚胎是象徵希望。」她指的「希望」,並非鼓勵生育,「而是當金艾霞經歷了這麼多人生起伏與課題後,照理說,她一定會在小女兒的死亡後有所轉變。轉變後的她,其實是很自由的,她把年輕時的遺憾也(跟大女林嘉欣)講了!所以當她60多歲,還願意再去養孩子,我認為她是出於自由意志的,也是一種勇敢。」 ...
每年一度的香港藝術節,都為觀眾帶來眾多優秀本地及國際藝術家的演出,而在明年2至3月舉行的第53屆香港藝術節,亦將匯聚全球頂尖藝術家,向大眾呈獻各式各樣的演出,當中推介三個必看精選跨領域節目,包括劇情奇幻而超現實的形體劇場作品《鐘聲與魔咒》、將真實舞台與虛擬空間合而為一的《真.幻境界》,以及結合音樂、舞蹈、空中特技,重新演繹T.S.艾略特的詩作《荒原》,每齣作品帶來的感官體驗,嶄新而顛覆想像,舞台技術也突破界限,相信能夠滿足不同觀眾的口味。 文:過路人圖:香港藝術節提供 《鐘聲與魔咒》:卓別靈家族兩代女藝術家作品 不知大家可曾幻想過,家裡每件物品都帶有生命力,而且具備著某種自我意識,例如椅桌會忽然滑過、衣架會暴走、牆壁自己會懂得升降,就連裙子也會渴望自主?在維多利亞.帝埃雷.卓別靈的形體劇場作品《鐘聲與魔咒》裡,劇情就是如此奇幻與超現實,作品講述一位女子無法自制地偷東西,某天竟發現自己反被贓物控制。 維多利亞.帝埃雷.卓別靈擅長結合舞台美學與劇場構作,可謂得天獨厚的當代藝術家,單看其創作的魔幻劇情,已可感受到作品的詼諧風格,再糅合舞蹈、馬戲、默劇、形體和偶戲的演出,節奏緊湊而輕快,觀眾透過她別出心裁的作品,亦能窺見其外祖父、劇作家尤金.歐尼爾的身影。 形體劇場作品《鐘聲與魔咒》由卓別靈家族兩代女藝術家合作的,令人期待。 《鐘聲與魔咒》由維多利亞.帝埃雷.卓別靈的女兒奧麗莉亞.帝埃雷演出,亦是這部形體劇場作品的另一看點。與母親第三度合作的奧麗莉亞.帝埃雷,自小已在父母的演出中亮相,在她與舞者占米.馬天尼斯的引領下,卓別靈家族兩代女藝術家,這次將如何為作品帶來火花,值得觀眾期待。 想要逃離一下城市的急速,不妨投進《鐘聲與魔咒》的超現實劇情,欣賞作品如何巧妙運用神秘意象,以及各式各樣出人意表的道具,在舞台上施展猶如魔法般的掩眼法,以光怪陸離的狂想開啟觀眾腦洞,暫且拋開理性與邏輯,稍稍放鬆繃緊的神經,懷著歡欣喜樂的心情,享用這頓幽默與魔法並重的視覺盛宴。 作品在維多利亞.帝埃雷.卓別靈的女兒奧麗莉亞.帝埃雷和舞者占米.馬天尼斯的引領下,讓觀眾欣賞種種光怪陸離。 《真.幻境界》:嶄新觀演體驗,顛覆現實與虛擬 若要感受異想天開的劇場體驗,賽馬會創藝科媒系列:《真・幻境界》是不二之選。明明擺在眼前,感覺卻又疑幻似真,讓人置身於虛幻交錯的空間,這場舞蹈演出採用了擴增實境、動態捕捉感應器及實時三維引擎等科技,將實體劇場和虛擬世界重疊並互相補足,讓看不見的都能被看見! 擅長把舞蹈結合不同藝術類型的法國編舞家文森.杜邦,除了是一位跨領域創作人,亦是2023至2024年度里昂舞蹈之家和里昂舞蹈雙年展的聯合藝術家,這次聯同沉浸式體驗設計師查理斯.艾益斯,攜手創作為演出開闢「另一個實境」,將真實舞台與虛擬空間合而為一,顛覆想像。 《真.幻境界》演出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獨家贊助,來自法國的編舞家文森.杜邦,與沉浸式體驗設計師查理斯.艾益斯攜手開闢異想天開的嶄新劇場體驗。 與坊間流行的VR體驗相比,這個演出的最大不同之處,是觀眾可於演出期間,透過便攜式VR眼罩觀演,並能隨時佩戴或除下,切換觀賞體驗,實時同步觀看一部夢與現實互相參照的舞蹈作品。只要拿起手上的VR眼鏡,場景與角色瞬即幻變成與舞台現場截然不同的虛幻世界,三個舞者也變成在另一個虛幻世界裡的三個角色。 如此感官體驗,或許會令人懷疑,當刻是否置身夢境,抑或是自己的幻覺作祟。這種嶄新的現場觀演體驗,其實源於觀眾被VR眼罩擴展了感官世界,因而看到現實舞台上非真實存在的東西,進入了一個平行世界,感受著每一幕的視覺奇觀,那種目眩神迷的程度,只有親自入場欣賞,方能得到完整的體驗! 觀眾可透過便攜式VR眼罩觀演,並可以隨時佩戴或除下,實時同步觀看一部夢與現實互相參照的舞蹈作品。 《荒原》阿姆斯特丹小交響樂團 x ISH 舞集:與觀眾在絕境中尋覓希望 ...
個個都話年尾特別忙,忙到連買聖誕禮物嘅時間都無,但又唔想再收到伏伏伏嘅禮物?首先自己揀禮物都唔可以hea!當大家都貪方便或臨急抱佛腳衝去大型連鎖店買罐頭式禮物時,不如跟著編輯部搜羅的五間本地均設網店的小店,即使足不出戶都可以提前準備禮物,而且大部分有門市或寄賣點,放假都可以去行個圈,幫襯到本地小店之餘又大大降低中伏機會。 ① 好生活|食得又睇得嘅禮物最實際 幾時都話送禮送現金就最實際,其次可能就是送食物!網店「好生活」一向搜羅本地及外國好貨畀大家,每逢節日更有不同的應節產品供選購。今個聖誕就有本地手工朱古力品牌Les Petits Fours的朱古力聖誕禮盒,一盒12粒,當中有近年大熱的開心果味,荔枝茶夾心,以及全新配搭的西班牙葡萄甜酒配咖啡等,啱晒帶去開party分享快樂多巴胺!如想更有儀式感,就要訂返個聖誕經典水果麵包,由台灣品牌「麵包林里」直送「Panettone米蘭耶誕水果麵包」,使用傳統意大利酵母,口感介乎於蛋糕和麵包之間,果香濃郁,是屬於聖誕的味道。除了食物還有更多精緻禮物選擇,不妨拎起電話左碌右碌,一次過準備多個party禮物無難度。 Les Petits Fours 朱古力聖誕禮盒(12粒一盒)$38012月10日截單,預計12月18日後送貨 台中「麵包林里」米蘭耶誕水果麵包380g(小)$165,1000g(大)$435*預計12月19日後送貨 Jam Story Catch a Falling Star 聖誕特別版果醬 $90果醬融合了士多啤梨、菠蘿和香橙的甜美風味,並添上聖誕香料肉桂和丁香。而且特意將果肉切成了星星形狀,增添聖誕氣氛。 The ...
2010年荃灣發生一宗倫常慘案:患有精神分裂的兒子殺害媽媽與妹妹。作為父親,得知殺死妻女的兇手竟是自己兒子,實在難以承受。《踏血尋梅》導演翁子光繼續其奇案電影之路,根據上述案件改編拍成新作《爸爸》,當然不是賣弄血腥,亦沒有詳細剖析案情加添懸疑,反而是從爸爸與家人的回憶、幻想穿插,變成父親的心靈自療途徑,也成了他努力助兒子及自己向前走的動力。《爸》在不同的電影節上映時廣受好評,劉青雲演繹這內心矛盾又沉痛的父親,完完全全觸動觀眾心靈,而演母親的谷祖琳及演兒子的新演員蘇文濤表現亦佳,二人演畢此片,與導演一樣,三人對現時社會大眾對待精神病患者的較負面看法,都各有一番見解。 文、訪問攝影:Harrison圖:《爸爸》官方提供 注意:以下內容含部分劇透 難為了爸爸 尋求幽暗處的出口 有關《爸爸》的劇本,翁子光表示早於十多年前完成《踏血尋梅》的劇本後不久,便開始構思《爸爸》的故事。「當年我用了九個月的時間寫成《踏》,實暫不想構思另一奇案電影。但在工作上收到了有關荃灣享和街這兇案的資料時,我被觸動了,因那時我居住處為上址的一街之隔,對荃灣區環境、文化我有著深厚認識,在取景角度及其他拍攝技術等方面,能夠呈現該區的原有氛圍,從而也即開始寫劇本。」 翁子光對於一些社會上難以以感性解決的問題,會特別想拍成電影,以讓大眾對有關事件以理性方法分析。《爸爸》中對於看待精神病患者的問題,也正為觀眾帶來反思空間。 翁子光為《爸爸》的劇本進行資料搜集時,當時為區議員的梁耀忠正跟進案中的父親簡先生的情況,為他提供協助。而翁子光就是經梁耀忠及律師翁靜晶的安排下,跟簡先生會面。「此案發生後,有不少奇案迷也想跟簡先生聯絡以進行一些創作或報導等,但他也一一拒絕。當時我們向他表示會將案件改編拍成電影,起初他表現也很拘謹,但後來大家熟落了,他也願意跟我們傾談,除了關於案件的事項外,有關其個人事及家事,他亦不介意跟我們分享。另外,因為這案件令他當時見有抑鬱情況,負責跟進其兒子狀況的精神科醫生,亦建議簡先生寫信給已離世的太太,作為一種抒發,部分內容及其寫信作治療的細節,亦有於戲內呈現。」 《爸爸》開首父子相見,便是阮永年(劉青雲飾)旁聽兒子厚明(蘇文濤飾)接受審訊之時。面對妻女為兒子所殺,永年越自我壓抑,更是痛苦難當。 反璞歸真見親切 《爸爸》某程度也反映了案中人物的心路歷程,其實對導演的創作心態也帶來改變。翁子光上一導演作《風再起時》毀譽參半,但能讓他一試用盡各樣電影技巧、形式等,對他來說是寶貴經驗。「除了不同的拍攝技巧外,還有多種電影類型我也融入《風》中,包括歌舞片等,想試的我也試過了。而過往也有觀眾嫌我的電影似『加鹽加醋』,刻意賣弄。所以今次執導《爸爸》我儘量從簡。對比《風》的大製作,今次《爸爸》屬較低成本的製作,但也令我放下包袱,讓我作一些較簡約的處理方法,其中一項就是要令《爸爸》反而不似一齣電影,我跟此片攝影師梁銘佳商量,決定以1.66比1的畫面比例呈現此片,而不選用闊銀幕的一種,反而可帶出一種像家庭錄像、相簿的觀感,對戲中人的性格、關係多一重認識,也更有真實、親切的感覺。」 《爸爸》全片以1.66:1的銀幕比例呈現,展現出永年一家四口生活日常,觀眾從這「家庭錄像」更能深深感受這個家庭的悲喜變化。 甜蜜回憶對比孤寂 翁子光與谷祖琳認識多年,一直想找她演出,奈何翁導演產量不多,而至《爸爸》才能成事。他說:「太太金燕這角色設定為惠州客家人,而谷祖琳本身為北方人,演出此角要先練好客家話。我還有另一隱憂,就是谷祖琳帶有時尚的型格,但要她演繹鄉間女子不知是否配合得好,但見她在言語學習及演技的鑽研上,她也應付得來。而她到了現時這人生階段,是另有一種獨特的女性魅力,演媽媽、太太及女友,她都可以有所發揮,能夠融入戲中金燕這角色。」 谷祖琳記得初看《爸爸》的劇本時,感到有點意外:「我看不到關於奇案的元素,反而是浪漫元素較為明顯(永年與金燕相識,相親相愛的經過),就如導演的《踏血尋梅》一樣,氣氛設定予人黑暗的感覺,但亦有浪漫、真愛。我就是喜歡某些作品在固有的元素以外,還能帶出其他感覺,而又不會跟原有主題嚴重偏離。我鮮會揀角色來演,而是每次接演某角色後,我會再想深一層怎樣為這角色『增值』,令其更立體。遇上《爸爸》中金燕一角也如是,我與青雲在演繹這條愛情線上儘量提升這段浪漫感情,成了爸爸美好的回憶,亦能夠打動觀眾,明白爸爸失去至愛的痛。」 谷祖琳表示當年看過翁子光的《踏血尋梅》後,對戲中在呈現奇案始末的過程中,也存有浪漫真愛而不突兀,令她印象難忘。 劉青雲與谷祖琳的感情線,緩和了片中的愁雲慘霧,而帶浪漫溫情筆觸。 永年目送妻女返家,卻是他們最後一次相見。 新面孔帶來的無限可能 找演員演出爸爸及媽媽角色,過程亦算順利,但要找演繹戲中精神失常的兒子厚明的年輕演員。起初也令翁子光大傷腦筋。「找現職演員試鏡,有的看來較年長而不適合演戲中15歲的中學生,有的或演出帶有斧痕而欠自然。後來有同事跟其朋友用膳,他偷拍了朋友兒子的照片傳給我看,問我是否找類似這種模樣、氣質的素人演出,我覺得十分合適,結果也直接找這位年輕人試鏡,其反應也十分自然,最終也決定由他──蘇文濤來飾演厚明一角。」 ...
最新 NEW //
更多 >
November 13, 2024
AndThen.hk
November 10, 2024
AndThen.hk
December 14, 2024
自煮日常|Chobakery
December 13, 2024
跟住去 LET'S GO
December 12, 2024
跟住學 LET'S LEARN
December 10, 2024
跟住學 LET'S LEARN
December 9, 2024
跟住買 LET'S BUY
December 7, 2024
跟住去 LET'S GO
December 4, 2024
跟住食 LET'S EAT
December 2, 2024
跟住食 LET'S EAT
November 26, 2024
跟住食 LET'S EAT
October 24, 2024
跟住食 LET'S EAT
October 18, 2024
跟住食 LET'S EAT
October 10, 2024
跟住食 LET'S EAT
December 9, 2024
跟住買 LET'S BUY
August 30, 2024
跟住買 LET'S BUY
August 20, 2024
跟住買 LET'S BUY
August 19, 2024
跟住買 LET'S BUY
August 9, 2024
跟住買 LET'S BUY
April 3, 2024
跟住買 LET'S BUY
December 7, 2024
跟住去 LET'S GO
November 5, 2024
跟住去 LET'S GO
October 25, 2024
跟住去 LET'S GO
October 20, 2024
跟住去 LET'S GO
October 20, 2024
跟住去 LET'S GO
October 6, 2024
跟住去 LET'S GO
December 10, 2024
跟住學 LET'S LEARN
December 6, 2024
跟住學 LET'S LEARN
December 5, 2024
跟住學 LET'S LEARN
December 3, 2024
跟住學 LET'S LEARN
November 27, 2024
跟住學 LET'S LEARN
November 21, 2024
跟住學 LET'S LEA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