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p

專訪董啟章|新作《香港字》由2019年走到19世紀 寫時代創傷與歷史

「就人類文化發展而言,一般是先有神話,再有傳說(或傳奇),然後才出現歷史。在這本書中,我把這三個階段逆轉了——從歷史出發,創造出傳奇,再而創造出神話。這就是所謂的『靈魂』的溯源或尋根的過程。」——董啟章《香港字》後記

香港歷史變出愛情傳奇再成神話故事,正是香港知名文學作家董啟章最近面世的新作《香港字:遲到一百五十年的情書》。這是他去年在沙田文化博物館「字裡圖間——香港印藝傳奇」展覽首次認識「香港字」後,當場著了魔般決定要寫的小說。從資料搜集到小說出版,董啟章只花了剛好一年時間,以15萬字的《香港字》延續近年轉向貼近大眾的風格突破。

董啟章 《香港字》

董啟章
香港小說作家,本地文壇重要人物之一,寫作生涯至今已近30年,多年來獲獎無數,2014年被選為香港書展年度作家。成名作為1996年出版的《安卓珍妮》,著作還有《精神史三部曲》系列、《自然史三部曲》系列,其《體育時期》改編成舞台劇,並售出國外電影版權,1997年寫成的《地圖集》亦已翻譯成多國語言。

如此震撼董啟章的「香港字」,是世上第一副中文活字,因在香港英華書院鑄成而命名,鑄字工程歷時近半世紀,由多位傳教士群策群力而成,曾被譽為十九世紀最完美的中文活字,後來卻在動盪年代失傳。

而《香港字》寫的是過去也是當下:主角少女晨輝在2019年自殺不遂後,偶然協助蒐集「字裡圖間」展覽資料,不僅發掘出「香港字」這段轟烈歷史,更探尋到150年前當印刷學徒的祖先戴福的故事,從交錯的時空中克服精神困擾,重覓自身以至香港的根,由歷史寫到傳奇再到神話。小說調子沉重,董啟章也直言自己寫得多番流淚。

文、圖:Tiffany(部分圖片由出版社「新經典文化」提供)
場地提供:香港版畫工作室



歷史之靈的呼喚 重構香港

董啟章對香港早期歷史的濃厚興趣,早從其代表作《地圖集》等可見一斑。他憶述去年看展時,如何被古老印刷機、聖經、字典、鉛字粒等展品深深撼動:「它們彷彿有聲音呼喚我『快啲寫出嚟啦!』,因為對我而言,歷史從不曾死去,這些實物就是他們有靈魂活著的證明。」

二十世紀中葉香港活版印刷舖中常見的「海德堡風喉照鏡印刷機」當時在博物館展出,令董啟章想起父親以前自設的衣車零件工場,尤為觸動。印刷機現置於香港版畫工作室,仍可正常運作。
展品還有1904年誕生的《無師自曉》自學日用英語課本,由澳洲華僑領袖孫俊臣向中華印務總局購入四千枚「香港字」出版。

延伸閱讀:由「香港字」睇到「香港畫」|沙田活字及版畫展覽精華

「本來一般大眾對『香港字』未必很有興趣,但經過這兩年,我們對與香港歷史源流相關的東西都特別有感。」然而董啟章有感而寫的《香港字》,主軸反而是2019、20年發生的故事。「不知這是否歷史的偶然?以前沒人探究『香港字』,他們偏在這兩年籌辦展覽,讓這個時空出現一個追溯、重構香港歷史的新焦點。」

因此,《香港字》寫的不止是史跡,而是處身現代發掘歷史的故事,自然亦有時代背景,主角晨輝會看見穿厚重裝備的警察駐守貼滿紙張的天橋,後來又會為自己在街上痛哭時弄丟口罩而憂心。「這些情節並非刻意安插,而是對這個時空的尊重,發生過的事情不能扭曲,不能抹走,必須如實出現。」



面對創傷 釋放情緒再重生

回首2019年,董啟章以作品《後人間喜劇》相沖社會正在經歷的悲劇;然而今次的創作,除了讓活潑生動的「字靈」(即「香港字」的靈魂)下降電腦螢幕向晨輝口述自己的歷史之外,其餘部分的調子都傾向悲傷,開卷第一句就是晨輝在2019年準備跳樓的場景。董啟章表示,不能在這種時代和人物設定中開玩笑:「精神不穩、自殺不遂的晨輝,醒後心智像碎裂了,要在不完整的狀態下重新出發。她代表的是自身的個體,也是一個承受時代創傷的符號。」

晨輝醒後失憶,面對同樣遍體鱗傷的街道,常說自己不明所以,但明眼人一讀,總會聯想起許多難以磨滅的傷痛,觸及自己在時移世易下抑壓著的一面。「我們正需要面對這一面。」董啟章說得鬆容而堅定:「壓抑會使人枯萎,釋放才能帶來更多豐富生命的觀感和創造性,如晨輝就靠著尋找歷史的淵源,將自己從頭拼湊成比較完整的人。」

「釋放」之論不止「講經」,早於《香港字》未出版時,董啟章已坦承寫到多次流淚。原來他以往創作時,會刻意避免過度投入其中,使作品常帶有一種理性的抽離感,直至近年才讓自己放開懷抱:「不知這樣說會否太自信,但我對藝術構思已有一定把握,也就不怕適時釋放多點情緒,不再壓抑,或裝作說其他東西。」

「愛者不懼」是由董啟章為《香港字》公益珍藏版挑選、台灣日星鑄字行重鑄的四枚鉛字,出自小說中的戴福把委辦本《新約全書》印出來給暗戀女孩的章節。他們將把公益珍藏版所得收入捐贈香港版畫工作室,支持「香港字重鑄計劃」工作。


連結內心 做文學該做的事

談到創作風格的轉變,除了投入感情之外,董啟章最近幾本小說都有刻意模糊虛實界線的做法,在看似真實的外在世界裡滲入角色內在的精神困擾,所述經歷真假難分。某些讀者難以接受,始終執著「咁究竟佢有冇見過嗰個人啫」,董啟章卻認為光是「小說」的存在,已足以證明虛構的東西亦有真實的意義。「每段經歷都是個人的,我們不可能脫離自己的心,去體驗所謂客觀的現實。如果從個人角度出發的故事,也能引起大家共鳴的話,就說明心與心之間有相連之處,而非孤獨的個體。」

遊走虛實「談心」,是董啟章在日漸萎縮的創作空間中回應社會的方式嗎?他說自己只是如常寫作。「外界固然不是毫無干擾,我也曾經寫著寫著,無故停下來想『咁寫會點呢』,這是不正常的,以往從沒一刻令我需要停頓思考創作的後果。」無人知道紅線位置,亦無人可完全隔絕干擾,董啟章說自己的表達手法也可能已無意識地受到影響,「但是大家也要盡可能維持正常的創作,用正常的心態寫小說,繼續做文學該做的事。」

【《香港字:遲到一百五十年的情書》】

作者:董啟章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出版日期:2021年11月3日
售價:新台幣$420(約港幣$119,香港各大小書店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