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學FI

【和平學是什麼?】在撕裂中尋求傾偈的可能

世紀疫情與戰爭重臨這世代,和平看似離我們愈來愈遠。遠離戰火的香港,近年亦受到運動後創傷與種種的政治因素,令我們困在陰霾。曾赴哥斯達黎加的The University for Peace(和平大學)進修和平學的馬嘉明於2020年創辦「和平世代 Peace Generation」,與剛在日本修畢和平學回港的蔡潔欣一拍即合,在社區舉辦一連串活動,鼓勵對話,聆聽彼此的創傷,開拓了和平學的討論。馬嘉明指出,和平學不一定是治療香港的妙藥,但我們可以用它的框架去討論香港的現況,讓彼此建立信任。

在每天面對離散的香港,我們講和平,應該由何說起?

文、圖:甘慧純

「和平世代」創辦人馬嘉明(左)(Teresa Ma)曾從事新聞、銀行及法律工作,在哥斯達黎加和平大學進修,希望將和平學引進香港。項目經理蔡潔欣Kit Choi(右)在東京完成國際和平碩士課程,回港在中學推廣和平學。


和平的廣義與力量

馬嘉明說,和平學是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流行的跨學科,香港人對此學科所知不多是正常的事,「全世界有幾百間大學讀和平學,唯獨香港的大學沒有。」日本留學修讀和平學的蔡潔欣指,因應不同國家的歷史,和平學的應用也有不同的方向,例如日本在二戰戰敗後側重反戰與反核以達致和平。

在和平與戰爭的雙向關係以外,沒有肢體衝突的地方同樣需要維持和平的力量。馬嘉明解釋,和平可以分為不同的層次,可以是Peace Making,著重談判,例如土耳其在俄烏戰爭中充當和事佬,積極協助兩國和戰;和平也可以是Peace Keeping,在戰爭期間維持停火的狀態,慢慢重建信任;也有Peace Building,當制度陷入大崩潰之後,存在的機構與組織一一倒下,社會需要慢慢重建服務與信任,這同樣是需要漫長的時間。因此,不論是戰後的國家,抑或是國內經歷慘劇,運用和平學也可以協助社會重建信任。

和平的3個層次:Peace Making→Peace Keeping→Peace Building

中、西方的政治文化不同,和平學在歐洲十分普遍,馬嘉明以德國為例,左、右翼就著移民政策拗得面紅耳熱,雙方各不相讓,非牟利機構 My Country Talk 以新媒體的角色拉攏左右翼報章合作,協辦議題講座,讓左、右翼的政見者發表他們的看法。 My Country Talk運用和平學的技巧,安排討論的地方非在辦公室,而是在森林;他們設定的對話不是談判,而是想聽對方的經歷,「聽你個故仔,是一個過程,並不是說服,並不是爭論,也不是要大家贏 ,最大的目的是去改變關係」。時至今天很多城市也找他們協辦講座,討論城市的未來,馬則認為很難在亞洲實踐,因「亞洲人在政治上比較多顧慮,很怕在人前講自己的看法」。

1947年台灣發生「二二八事件」,直至1987年成立「二二八和平促進會」,才漸漸開破政治忌諱,近年綠營民進黨舉起「正義轉型」的旗幟,馬嘉明認為「正義轉型」的層面可以很廣,亦有人批評「台灣 『正義轉型』是 Justice without transition」,轉型的力量不一定是由上而下,可以在民間做起,和平學在「正義轉型」也可以起作用。



在困境尋找對話與聆聽的空間

過去一年,「和平世代」穿梭於九龍大南街、港島保德街辦活動,也在學校開拓與學生的對話空間,一步一步向他們講解和平學。起初老師不理解,曾向「和平世代」建議入校搞辯論會,馬嘉明笑稱,「老師認為辯論比賽可以鍛練思考,和平學係畀學生另一個看法,唔係為咗贏,係用嚟明白對方。」有份協辦活動的蔡潔欣補充,「香港人比較講求效率,社會有時候未必為咗傾到啲實質嘅嘢,而係傾到一場關係。」 

「和平世代」鼓勵街坊和學生到場實體傾訴,在充滿猜疑與創傷的「新香港」叫港人傾個關係,絕對是一項苦差。蔡潔欣認為今日的香港需要創造更多的說話空間,香港人情緒需感到被聆聽,「Debate and Dialogue 是有分別的,Dialogue 係 open end。其實香港人唔係冷漠,彼此都有渴求連結的感覺。」蔡潔欣在學校舉辦活動時,曾細聽學生內心深處的「私密」,有時連感情要好的老師也未有所聞⋯⋯亦有參與者在獨立書店訴說在疫情的經歷時,一時間眼淚奪眶而出。

當社會出現嚴重撕裂的狀態,講和平,建立信任,互相聆聽,建立關係,看似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馬嘉明指出和平學不是什麼靈丹妙藥,這學科只是促進個人處理衝突和建立關係的能力,創立「和平世代」亦不旨在做一個服務型機構,而是希望與香港人一起探索在香港講和平的意義。2017年回流香港的馬嘉明覺得,港人充滿同理心與正義感,好好運用和平學,是可以重建關係:「達致正面和平有兩個元素,一是公義 Justice,另一個是同理心⋯⋯香港人係講好多同理心,經常與人分憂,但香港人別忘了,也要與別人分享喜悅。」

在亂世達致個人的身心和平,香港人可能要講少一些競賽,少一點辯論,多用耳朵傾聽,多感受別人的歡欣。在香港實踐和平學,看來是視乎自己多於別人。

【和平世代】

網址:Peace Generation
IG:@peaceinprogress_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