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青年荼毒室_FI

專訪「好青年荼毒室」︱鹽叔、四哥:就算人生儼如悲劇 做人都要「型」

公元前399年,哲學家蘇格拉底被雅典法庭冠以「荼毒青年」罪名處死;在現代,13位中大哲學系研究生反倒以荼毒青年為己任,成立哲學研究團隊——好青年荼毒室,誓要建立屬於香港人的「古羅馬浴場」。適逢荼毒室成員鹽叔、四哥受邀成為香港設計中心展覽「給快樂的設計」的分享嘉賓,編輯部特地專訪二人,話畀各位「室友」知,面對享樂主義洗腦,做人都要揸緊宗旨:最緊要夠「型」!

文:Layne
圖:Layne、受訪者提供

好青年荼毒室成員鹽叔(圖左)、四哥(圖右)指出醉心哲學的人在香港尤如孤島,起初設立荼毒室僅為各位哲學愛好者提供一個互相認識、交流的平台。

哲學使人自由、讓人觀照自我

為何要「荼毒青年」,是使命感?抑或大時代需要大道理?「好青年荼毒室」的創辦人之一,中文大學哲學系畢業、後於德國柏林洪堡大學與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攻讀博士的鹽叔(楊俊賢)如是說:「其實中大哲學系的人不時都會有聚會,某次去大埔飲嘢,言談間提起有某些哲學媒體湧現,時以艱澀術語講解哲學,實際上是弄巧反拙,我們認為這不是哲學,就嘗試聯同身邊的有志之士組成班底。」坐言起行,鹽叔與其餘十二位創辦人在2016年11月成立Facebook專頁「好青年荼毒室」,定期發佈用字淺白、通俗的哲學文章,推廣他們心中的「正嘢」,向世人揭示「哲學的本質是對生活/生命的思考」。

開立荼毒室一個多月時間已獲眾多網民回應,於2017年年頭向「本土研究所」借場舉辦第一場實體講座時,甚至出現室內座無虛席、大批「室友」(荼毒室追隨者的愛稱)需要屈坐於現場後樓梯睇Live這種令人啼笑皆非的盛況;亦在同年參與拍攝港台節目《五夜講場》單元之一「哲學有偈傾」,將哲學帶入屋。

鹽叔表示起初各位室友聚腳,的確是為了聽荼毒室成員講哲學,時至今日已逐漸發展成一個自由討論的空間,無論爵士樂歷史、城市規劃、香港維多利亞城歷史皆有涉獵,話題之廣,遠超城市論壇。
好青年荼毒室的Facebook專頁Logo設計簡單,叫人一目了然,儼如成員所寫的文章一般,力求通俗貼地。
荼毒室於2017年舉辦首次講座,由成員豬文主講「煩惱、自我與忘記——莊子哲學的自我觀」,全場逼爆,更有室友留言打趣問:「龍尾出左維園未?」。
《五夜講場——哲學有偈傾》曾獲得「2017香港電視大獎—訪談節目獎」提名,可惜港台在2021年6月28日宣佈終止製作《五夜講場》,事件當時激起一眾網民迴響。
幸而荼毒室成員於去年11月宣佈以原班人馬製作全新節目《哲學係咁傾》,延續《哲學有偈傾》精神,發起60萬元眾籌僅用短短半日經已超額完成,預計將於本月在荼毒室Youtube Channel正式播出。

另一位創辦人,曾於理工大學修讀設計,最終「誤打誤撞」晉身中文大學哲學系博士生的荼毒室成員四哥(李康廷)則分享了去年11月荼毒室舉辦五週年生日派對時的一件趣事:「我當日遇上一位室友,他跟我說他在這裡(活動場地)碰到他的細佬,原來他每日與親生兄弟共住同一屋簷下,卻從來不知道他有睇荼毒室。呢件事我覺得好正喎,他們二人本來應該不多交流,但就因為這種聯繫,讓他們好似打破了一道『牆』,發現原來大家都有共通點。」一旁的鹽叔笑言荼毒室有效促進了港人家庭和睦。

四哥認為荼毒室推出的T-Shirt、Tote Bag等Product雖好,但亦不及荼毒室開設、讓成員與一眾室友實時溝通的Discord(網絡實時通話軟體)群組有意思,因為這才是真正聚集大家、形成Community的重要一環。
去年12月4日,荼毒室為慶祝成立五週年,於香港兆基創意書院舉辦「生日派對」,哲學講座、攤位遊戲、成員表演一應俱全,足見荼毒室的用心。
當日一眾荼毒室成員伙同一眾中大哲學系師弟妹Helper及諸多友人,攜手舉辦了一場接近一千人的荼毒Camp,直教成員在感言中歎道:「天有光,荼毒室好友伙我靠岸。」

「家庭和睦催化劑」、「出Pool橋樑」、「哲學人圈子」,以上種種都能打成荼毒室的標籤,但再深一層呢?年輕人拔得「石中劍」、聽懂了哲學,又能有什麼作為?四哥聞言立即說道,

「其實我講好多次,我真係唔覺得任何人都要學哲學㗎喎。但是讀哲學有沒有價值呢?當然有!我認為它令人更自由。」

「意思是,哲學會令你反省許多事,譬如以前你見到條友好樣衰,你會諗「挑!條友樣衰衰,真係想打鑊佢」,咁樣就完㗎啦嘛,但讀了哲學之後,你可以退後一步想,『為什麼我會有這種反應呢?』、『他做錯了什麼呢?』、『可能係我人格有問題?』,頃刻間你會與自己的直覺、直觀感受拉開距離,這樣一來你會了解自己更多,二來你以第三身視角觀照自己的行為,你才有機會在各方面塑造自己、完善自我,這便是我所謂的自由。



一味追求物慾「拉返勻唔抵玩」

古希臘哲學家伊比鳩魯(Epicurus)曾提出「最好的人生就是最快樂的人生」、「幸福和快樂就是心靈處於免於干擾的平靜境界」,伊比鳩魯對哲學的探討,與鹽叔、四哥二人受邀於1月9日主講的講座題目「快樂」恰好相交,鹽叔表示:「我認為快樂有幾種,最簡單的,英文為Pleasure(愉悅),比較即時、Biological,譬如我剛食完好西、按摩過後肉體上的舒爽;另外亦有知性、靈性上的快樂,甚至乎可能有更Long Term的、你生存時都未必感通(一方的行為感動對方,從而導致相應的反應)到的快樂,例如植樹計劃之類:因做了有價值的事而獲得的某種滿足感。而方才四哥所講的『自由』亦是快樂的一種,是次由設計光譜主辦的展覽『給快樂的設計』則是嘗試從以上幾個角度『切開』,剖析人類可以怎樣去理解與體驗不同種類、價值、來源的種種快樂。」

四哥表示大部份設計產品的目的都是為了幫助人類追求快樂,譬如製作櫈子原因是要讓人坐得舒服,笑言:「坐得舒服點都快樂過唔舒服呀嘛」。
由Milk Design創辦人兼策展人利志榮主持,鹽叔、四哥及設計顧問蔡楚堅主講的「快樂分享會」將於 1月9日舉行,為配合防疫措施,將由實體分享會改為於官方專頁網上直播。

如鹽叔所述,是次展覽透過近40件來自世界各地、以「快樂」為本的展品, 分成感官、心靈、意識形態及社會關懷四方面,藉此闡述快樂如何由不同層面組成,探討設計如何帶人們帶來生活中的幸福感。 包括無論正反都笑臉迎人的單車手套、刻有日本文人松浦彌太郎名言的本地透明書籤等。設計產品固然能滋養身心靈、為人帶來幸福,可一但陷入資本主義構成的「泥沼」,分分鐘成了被物欲主宰的行屍走肉。四哥接著話頭往下說:「伊比鳩魯認為快樂並非源自暴飲暴食,而是認為抑制欲望讓內心長處平靜,因為他發現如果人的欲望不被滿足或縱欲過後,都會出現失落感與空虛感,在人的一生而言,快樂與失落拉返勻呢,其實係唔抵玩嘅。

展覽期間,將設有一系列免費公眾活動,除了荼毒室成員主講的分享會,亦有坪洲島民所帶領的坪洲社區體驗日及Beyond Vision全程閉眼製作的⾃畫像工作坊。
場地設有由本地紙藝設計單位STICKYLINE製作的大型紙藝創作「山野漫瀾」,參觀者可利用現場提供的材料摺出花朵並親手掛上裝置,與朋友攜手「種」出這片多彩花園。
松浦彌太郎被稱為日本生活美學大師,STOREROOMS與本地設計師COMING-SOON合製的透明書籤以他的名言教人在拒絕「絕對正能量」同時,學懂品味人生甘苦。
由英國團隊LOFFI.設計的Glove – Adult 2.0單車手套集舒適、款式及功能性於一身,其笑臉設計讓使用者在路上正面迎人、暢通無阻。

鹽叔亦補充道,「所以為什麼追求物欲式的快樂不好呢?正如四哥剛剛所講,這種快樂是不能『持存』(哲學用語,指不變不動,永恆存在)的,所以當快樂完結過後你的情緒會比得到『快樂』之前更低落,如果你追求不到你想要的快樂就仲衰。有許多人一味Chok高物欲享受,就越會跌入伊比鳩魯所講的問題之中。」而鹽叔表示伊比鳩魯「快樂人生等於好人生」的觀點正確與否有待商榷,但無論是否認同伊比鳩魯的觀點,盲目追求物欲與外在刺激,最終的結果往往只會是「苦」比「樂」更多,落得一個「你不是真正的快樂」的田地。



「呢啲嘢係搵唔返嘅」

在資本主義大行其道、大多數人追求物質多於心靈平靜的香港,似乎「快樂」成了觸不可及的泡影,如果移民、走佬到台灣(2021年《全球快樂指數》採樣的149個國家及地區中,香港排第77位;台灣排第24位)又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嘛?鹽叔略加思索回應道,「我不嬲覺得要睇嗰個人自己嘅決定,但我認為你的『身份認同』至關重要,三歲移民,與三十歲移民亦有很大分別。你始終不是當地人,你不能以廣東話去表達自己,暢所欲言,自然就失去了某種感染力。

當然移民會換來其他好處,但因為你的身份與原居地已是永遠與『你』割裂,某程度上是失去了某部份的『自我』,呢啲嘢係搵唔返嘅,這一部份我會覺得是一個Great Lost。

論及移民,荼毒室二人皆認為自己尊重但暫不考慮移民,鹽叔更直言自己好奇移民人士的心態:「冇鄉愁、冇Belonging嘅時候,仲係唔係一個Good Life嚟呢?」

在港多年所建立的人際關係:中學、大學、工作其間結識的友人,交情或因一場移民便盡數崩塌,對此四哥表示費解:「我不會對移民有什麼道德批評,甚至我十分明白及諒解,但以自己個人角度而言,我不會選擇移民,我的想法就是『我好難開心囉』。有朋友同我講『我做乜乜乜喎』,係轉晒行㗎喎,雖然都是後生仔,但他至少在那行頭做了五、六年,他去到外國便毅然放棄,選擇做另一門職業,令我覺得匪夷所思。因為我覺得一個人的開心,其中一個因素就是要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有價值,跟住有相應的Achievement,你咁樣咪等於一舖清袋?」

「甚至乎有關結識新朋友,我設想自己的情況,你去到外國之後就冇辦法再用你成長的資源去與他(指新朋友)建立關係,譬如你在街邊碰上一個香港人,你整句周星馳嘅電影對白,佢識笑㗎嘛,大家都知係咁㗎嘛。大家都知道唱某些歌是屬於什麼年代、香港哪些地區發生過什麼事,香港人本來就有個Bonding喺到,你在相同背景底下結識朋友,會遠比『空白的你』簡單、快捷。」四哥亦提出「鄉愁」是所有人類的共同情感,無論東西方小說都有描繪鄉愁的情節,這是一種人人相通的情緒,「去咗另一個地方,你會覺得唔自在呀,因為你唔係身處喺你熟悉嘅環境入面。」



推翻「阿叻式享樂主義」 做人最緊要夠型

遠走他鄉,固然情非得已,然而在這片日漸散敗的土地間,留下來的人又能做些什麼?「可能目前外在世界有些事情是你無法對抗的,我認為有個暫時喘息的空間十分重要,即係放一放假去睇返清楚個『自己』係點。我覺得到了這個時勢,我有一種想法:好想推翻香港那種『阿叻式』、非常洗腦的享樂主義,即係『要開心囉!』、『做人最緊要就係開心啦~』」四哥繪聲繪形的描述引得在場人士哄堂大笑,但他的語氣卻隨之一沉,「尤其是近年來,香港人經歷的事實在唔到你開心,我想推翻『做人最緊要開心』的價值觀。我們長久以來一直將開心擺得太高、擺得太重,當然開心是好事,但毋須『高高掛起』成唯一的追求,我們更應該思考在這種時勢,你做人有沒有其他更高價值的追求,或者另一種價值呢?

哲學或者是一種暫時抽離荒誕現實的「回氣」之舉,但如鹽叔話齋:「人有時好難退守喺自己個世界,除咗對自己嘅安穩有追求,亦不能放棄對於世界嘅追求,抽離是為作思想準備,在有可能對世界作出貢獻的時候,人們應要挺身而出。」

「其實我講嚟講去都係尼采的講法,就是做人的價值不應該單單放在快樂之上,有時可以轉一個Perspective來看看自己的人生。」尼采提倡將人生及其悲劇看作一種審美現象,鼓勵人以觀察藝術品的方式去觀察自己的生命,正是四哥希望帶出的重點:「審美」著生命「美醜」的同時,也是在觀照著生命的價值,「所以我近來經常說,你與某些人鬥開心,你輸硬㗎。吓,即係佢有權有勢、十皮嘢一個月,你點夠佢玩啫,你仲同佢鬥開心?我們將思維扭轉:『做人最緊要係咩呀?係型呀!』」四哥自己亦忍俊不禁,噗哧一笑,接著解釋:「真係㗎,『型』唔一定代表開心。」一旁的鹽叔補充道:「奇諾李維斯都係咁,佢長期抑鬱咁樣,幾型呀佢搭地鐵。」四哥接著說:

我們要高舉這種價值,嗰個人升官發財,不要誇讚他,反而要講「嘩!咁X嘅你!」,不要用成唔成功去界定一個人的生命,我哋要話你做人做得型唔型、核唔核突。

嬉笑過後,四哥正色道:「大家可以將這視為一種美感價值,藝術品就係咁囉,它的價值就在於它的『美』、它的璀璨,用這個角度來看自己的人生,『我唔幸福呀』、『我傷心痛苦』,人生未必好,咁但係我型呀嘛!彷彿一件悲劇作品,我在我的一生中綻放到人性的光輝,這也是極具價值的。能夠從這角度來看,尤其是在最艱難的時候亦能捱得過,尼采有句嘢係好型:『嗰個人呢如果係有一個Why呢,佢可以Bear Any How』,即是指只要他有一個理由、目標,任何事情、痛苦降臨在他身上,他亦能捱過去。」人固然要追求快樂,但在追求快樂的同時,不妨多賦予自己人生多一份價值,至少「喺死嗰日掉返轉頭睇,我做過呢件事,我威/我型」,苦歸苦,「戇居」歸「戇居」,但至少捱過之後,你會覺得「梗係抵啦!」,咁就夠晒型了……

He who has a WHY to live for can bear almost any HOW.

Viktor E. Frankl quoting Friedrich Nietzsche.
【「快樂分享會」講座】

主持人及嘉賓:利志榮、蔡楚堅、鹽叔及四哥
費用:費用全免
日期:2022年1月9日
時間:3pm – 4:30pm
網上直播:www.facebook.com/designspectrum.hk

【「給快樂的設計」展覽】

日期:即日起至2022年2月28日( 為配合政府防疫措施,展覽將於1月7日至20日關閉)
時間:10am – 7pm
地址:灣仔茂蘿街7號3樓
詳情:bit.ly/3J7fTQ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