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umn-helen-og

廣東歌輔導:為自己哼一首離散的闋歌

Helen Kwok
註冊輔導心理學家(Reg Coun. Psy., HKPS)

緊隨「不一樣」的暑假,莘莘學子剛剛迎接了「不一樣」的新學年,要適應的還真不少!校長提早退休、五分一老師也是新面孔、不少同學隱約流露著「快將起行」的心情⋯⋯

是的,只要到機場一轉,也能深深地感受到,離別或已成為香港人的「新常態」。洶湧澎湃的,何止是移民潮?更是對此地人、事、回憶依依不捨而落下的眼淚。筆者曾經幻想,如果要為離境大堂配上專屬的歌單播放;而且是地道的廣東歌,「入選」的會是哪些歌?


中學時期修讀中國文學科,最深刻一句是來自《文心雕龍.物色》:「歲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遷,辭以情發。」大自然萬象的變化,深深影響人的感受。如果搜尋近年的廣東流行曲,有關再見、離別、移居等呼應大環境變化的歌曲,何嘗不是聲聲入耳?MC $oHo & KidNey《係咁先啦ft. Kayan9896》、Rubberband〈CIAO〉、per se〈不日之約〉、C ALLStar〈留下來的人〉、岑寧兒〈風的形狀〉、馮允謙〈給缺席的人唱首歌〉⋯⋯ 及至這個夏末,還有林家謙〈邊一個發明了ENCORE〉等等。

我感覺到,以上一首又一首有關「再見」的流行曲,彷彿成了一種最貼地的「集體」表達藝術治療(Expressive Art Therapy)。正如「人本治療」(Person-Centered)大師Carl Rogers的女兒Natalie Rogers(1993) 在著作中寫過:利用具創意的表達藝術,不論是音樂、文字、舞動或其他藝術作品,往往成為受輔者的情緒出口,極具治療作用!

「要走就要走,要夠膽講出口」、「說了再見,約定再見,就會再見」、「人生走到該走的那時,痛著來話別」等等歌詞,其實也安撫了不少人面對遷徙時的悲痛(Migratory Grief);來自對人與地的不捨、掙扎、傷感,同時還保存著信念與期盼,對重逢的渴望和慰藉⋯⋯這些情感表達,在離別之際,特別重要。



其實,在學術層面,現在已較少用上「移民 migration」一詞,反而多用「離散/流散 diaspora」作更精準的描述;形容人們因不同的原因離開家鄉,散居海外。Diaspora一字沿於希臘文diasperien,dia代表跨越,sperien則代表散播種子(Chien, 2019)。(筆者不是歷史或文學家,所以不打算探討有關離散的歷史、或定義以上歌詞的出現是否也算是一種「離散文學」現象。)不過,流行文化的出現,往往投射出人的心理需要。

當毅然決定要離開自己「生於斯、長於斯」 、且深深熱愛的地方,當然會經歷離散的悲痛。但是,或者更令人迷惘、失落的,是同時體會到一種「文化的離別」(Cultural Bereavement)。因此,希望在這裡給讀者簡介一個在輔導心理學中,常引用到的「文化衝擊」(Cultural Shock)理論。希望有助初到新國度、或將要經歷離散的人,讓各人能夠更加明白移居他方的心理適應。

Paul B. Pedersen(1995) 提出五個「適應文化衝擊」的階段:
1)蜜月期 Honeymoon Stage
2)分離/掙扎期 Disintegration Stage
3)和解期 Reintegration Stage
4)自治期 Autonomy Stage 和
5)互存期 Interdependence Stage。

簡單來說,萬事起頭難,每人也定必經歷文化同化(Assimilation)的過程,也漸漸學懂保留自己的文化根源,在新地方把它傳承。以上五個階段,並非理所當然地進化,有時會迴旋、重覆;重要的是,了解自己正處於哪個心理狀態,並慢慢達到對於你個人來說的「互存期」。

「為了找人生不同形狀,未知的放手去擁抱一趟~」
移民其實是一個持續的過程;給予自己時間,慢慢地試探自己對離開成長地的適應、對文化割斷的接受、對人和地重新「洗牌」的一趟探索之旅。

有時或者會感到反覆、迷惘、害怕做錯了抉擇。有時候,稍為停一停,窺探一下自己的心理狀態,好讓自己清楚,每個有意識的決定,根本不用介意他人的指指點點;因為,最清楚明白的,也只有你自己。

來吧!哼一句最「啱」自己的廣東歌,好好抒發感受!平衡一下心理需要,莫忘最初。

參考資料:
Chien A. C. (2019, March 8). 故土在遠方:那些流散異鄉的人. 紐約時報中文網.
Pedersen, P. B. (1995). The five stages of culture shock: Critical incidents around the world. Greenwood.
Rogers, N. (1993). The creative connection: Expressive arts as healing. Science and Behavior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