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返工_OG

香港人需要返工

2020. 2021. 2022二月。所以呢,兩年了,政府的防疫策略並沒有從經驗汲取智慧。

日前新聞,爆疫封樓,被封市民說:「你時薪$390,我一日都冇(這個數目)。」常笑言道香港人最鍾意返工,此刻人們卻是真正的、實牙實齒的「需要」返工。封樓,最首先被影響的必然是最需要工作的基層市民。現在還來個「容許僱主因員工拒絕接種疫苗而將之解僱」?敢問已接種疫苗者又是否可以解禁?友人苦笑說,再封下去,不用封了,我都睡在街上了。

時間會令人的恐懼轉移,有人變成怕冇工開,多過怕中招。怕病,但更害怕被捉去竹篙灣。

防疫措施,該,該做,問題是如何執行。事實上許多人都願意配合防疫措施,而配合,是一場舞蹈:你引領我踏兩步,我follow,否則變成純粹強迫,雙方都好冇癮。若問:「除了封樓、限聚人數、宵禁式指令,還有何法?」恐怕並非我負責思考的,受薪負責的並不是我。You are supposed to outsmart me. 只知道兩年了,仍是同一方法,並且是同一方法的嚴厲版。

市民的恐懼、事情的逼切性及措施的鬆緊,三者成某種正比,才是為一盤靚的策略。最靚的strategy 就是你解說,我認同,主動配合,並配合得比想像中還要心服口服……我一直以為民怨是政府想搞好的項目?



本人去排過檢測,整個過程一小時四十五分鐘(因區分而異,身邊的確有人僅花了十五分鐘),我站了一小時四十五分鐘,不禁想到,哇,此處人龍密集,大概是這陣子我到過最危險的地方。回家以後,由頭洗到腳,阿婆問我幹什麼,我說我在禱告。大佬,我有空間掏出半天做檢測,並非人人做得到;許多人不僅要工作,還得顧小孩、做家務、計算家用。

我在「配合」,如身邊人——打工的、當老闆的、開店的、坐寫字樓的——統統在「配合」,但心理質素是另一回事,人們屈在家中太久,因疫症及生計而誘發的焦慮是真實的,亦是全民健康的重要一環;香港的租金非常unforgiving,僱主想當好人也當不了一年,又一年。

本宅老人心情蠻好,始終她並非獨居。獨居長者的心理健康呢?——這是我之前並沒為意的事。跟朋友聊天,她表示其獨居的老家人每天驚恐,超市貨架空了,菜價忽然急昇,以為世界末日。獨居長者接收及消化資訊的渠道和能力有限,在他們的小小世界裡,只知道「病菌!宵禁!口罩!躲起來!」始終這是他們畢生從沒遇過的現象——SARS那年好恐怖,但時間是相對短暫的。想當然耳,疫症當前,驚,尤勝過大安旨意,然而若焦慮成疾,社會將付出代價。

若將「全民心理健康」之因素放進去計劃的部署中,將這因素放進去棋盤上去考慮,策略就不會如此。

但願NEGATIVE是人們檢測的結果,而非情緒。

(有線新聞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