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stsnow

7A班音樂劇《初雪》|港韓聯手譜浪漫戀曲

本地劇場界的韓國通一休,9月為全度妍、朴海秀主演的《櫻桃園》香港演出,擔當演後談主持,原來他當時正為港韓合作的音樂劇《初雪》兩地跑。7A班戲劇組的《初雪》,將於10月下旬在香港公演,11月再到韓國演出,打進當地音樂劇市場,故事講述一個香港女子出走韓國治療情傷的故事,沿途遇到許多的人與事,韓語演出,在香港劇作而言是絕無僅有。觀眾也大概想像不到,去年憑《殉爆》得到第三十二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劇本、2023年度「IATC(HK) 劇評人獎」年度劇本/編劇獎的一休,居然寫一齣貌似浪漫韓劇的作品?「我當了編劇數十年,也想寫一些大家都看得明的故事,有共鳴,又窩心。」他笑說,這次有地道的韓國文化、韓國演員,「有愛情有友情,有笑位也有感動處」,誠邀大家走進劇場,看一場浪漫初雪。

《初雪》的前身《今年初雪,把失戀完結!》,2023年演出香港版音樂劇。

文:黃子翔  圖:7A班戲劇組

工作經驗大不同

訪問時,一休正身處韓國,跟演員排戲,不知是心理作用還是真有其事,只覺一休說話特別快,大概已習慣了韓國人的超快語速,不自覺加快了說話節奏,「我們那位香港演員(胡希文),一開始排戲,才知道他們的語速那麼快,於是日操夜操,趕上那種速度。」一休儘管精通韓文,近年也經常跟當地人合作,但如此緊密交流,還是第一次,坦言開了眼界,也因為跟香港工作經驗大不同,受到不少文化衝擊。

如此緊密交流,一休坦言開了眼界,也因為跟香港工作經驗大不同,受到不少文化衝擊。

如果你問我這套戲的主旨,我會說是『希望』。人生充滿難關和不快樂,但不要那麼容易就被打敗,還是有希望的。

本地劇場界韓國通一休

「韓國演員的基本功很強,全都懂得看樂譜,被分配不同聲部,都能配合。」是次參演,既有畢業不久的新人,也有老戲骨,「那位年屆六十的演員,只排了三次戲,在Blocking Run Through(串排)時,已設計了所有小動作,也有情感流動。」每位演員都受過專業訓練,又身處一個充滿競爭的環境,專業水平之高可想而知。

《初雪》的演出陣容,以韓國演員為主。

韓國的「Bali-Bali」(Hurry Hurry)文化,一休在排戲時也能體會,「每個人都做好功課而來,不想浪費大家時間。」在香港排戲,可能會有演員的創作過程,一起尋找最好的演繹方法,「但在韓國,導演必須有明確指示,劇本如何解讀,要有個說法。」但不代表沒有嘗試、協商空間,如果演員、導演有其他想法,大家還是樂意去試。

藝術的提升

不說不知,原來韓國人沒有「AA制」習慣,如果一起吃飯,不是公司付款,就是地位最高或年紀最大的人埋單,所以不會隨便提出,「記得最初擬好排戲時間表,監製打電話來,說第一個星期只是開位、讀劇本,不用排那麼長時間,不如把七小時改為五小時?」以為對方擔心演員會累,「原來是想避免中間放食飯,節省預算。」如果想排戲後一起吃東西,得事先約好,「有一天,有位演員問我:『導演,你喝不喝酒?』我說:『喝啊。』他再三確定:『你是不是很喜歡喝酒?』意思是,能不能一次過喝三支燒酒,我便說:『我都可以。』然後便相約某天排戲後,一起吃宵夜。」

他理解韓國的戲劇產業,是從美國百老匯取經,再結合韓國文化,形成當地獨有的產業生態,「西方的階級制度沒那麼強,雖然都是高度分工,但大家平起平坐,韓國卻不然,很講輩份、資歷,譬如排戲後,最年輕的演員,會自動自覺幫忙Scene Change。」

他也留意到韓國演員很怕觀眾悶,某些歌曲有兩段旋律重複了,如果歌詞沒有推進,便會建議刪掉其中一段,「對作曲家來說,就是想旋律重複,讓觀眾記得,但演員的想法是,如果沒有情感昇華,或者沒有新內容,只是純粹重複,沒有戲劇功能,即是要觀眾等你唱兩次。」儘管在劇本和音樂上,有些寫了出來卻沒有採用,「但我敢保證,現在那一百二十分鐘,沒有觀眾覺得不需要存在的內容。某程度上是藝術的提升。」

還是有希望

《初雪》由一休負責編劇、導演、作詞,徐偉賢作曲、編曲、作詞,跟韓國資深音樂總監金勝鎮、編劇裵새암等人攜手合作,演出陣容以韓國演員為主,由韓國男團A.C.E.主音李沚諴,以及曾於百老匯主演音樂劇的慎惠智擔綱;去年榮獲「香港舞台劇獎」最佳音樂劇女配角的胡希文,是唯一的香港演員,是次挑戰全韓語演出。

韓國男團A.C.E.主音李沚諴。(綵排圖片)
李沚諴飾演練習生日洙。

《初雪》的前身《今年初雪,把失戀完結!》,2021年進行演讀,2023年演出香港版音樂劇,一休坦言,在創作之初,沒想過兩地交流,創作原點是韓文「첫눈」這個字,既是「初雪」,也是「第一眼」,他覺得是很好的創作素材,後來翻查資料,當地沒有以此為題的戲,於是放手創作,「當時我已認識了韓國文化數年,覺得有不少當地的有趣物事,香港人未必認識,但應該會很好奇,譬如韓國人吃飯時不可以把碗拿起、韓國人射箭很厲害、南韓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比北韓更窮。如果我寫一個香港人去韓國治療情傷的戲,主角接觸到很多韓國文化,那些有趣的冷知識便派上用場。然後她認識了一個靚仔Oppa,也是很多女性觀眾的幻想。」

曾於美國百老匯主演音樂劇的慎惠智。(綵排圖片)
慎惠智飾演來自香港、一心治療情傷的小芬。
香港演員胡希文,飾演女強人智恩。

雖然熟悉韓國文化,但一休起初也擔心寫得不夠真實地道,便從書本、網站等二手資料惡補,後來收到一些韓國人意見,表示故事跟他們的真實情況很相似,得到當地人認證,他才鬆一口氣。但仍有一些細節不盡相同,需要小修訂,「譬如他們『窒』人方式跟我們不一樣;又如相睇一幕,印了實體相,但韓國的電子科技是世界龍頭,現在就連老人家都不看實體相了。」

從《今年初雪,把失戀完結!》到《初雪》,一休把故事多次修改,雖然想簡簡單單講故事,但他接受不了輕描淡寫,還是想帶出思考性和啟發性,於是故事焦點,不是能否跟深愛之人長相廝守,而是放下執念,繼續走人生路,「如果你問我這套戲的主旨,我會說是『希望』。人生充滿難關和不快樂,但不要那麼容易就被打敗,還是有希望的。」

結合兩地製作優點

有看《櫻桃園》的觀眾都知道,邊看字幕邊看台上表演,是很大挑戰,一休坦言早有考慮,請觀眾不必擔心,「這次在小劇場演出,絕大部分的觀眾,一眼看去,可以同時看到布景和字幕。」唱歌時,節奏也會慢下來,「看字幕的時間,多了兩、三倍,歌詞部分,一定跟得上字幕。」字幕還配有相應人名,「不會因為演員說話太快,不知道是誰說。」怎樣分句,也是藝術,「到底有多少資訊,放在同一版的字幕上?最好就是跟演員的情緒變化同步。」這次的助理導演張嘉頴,在韓國生活了七年,精通韓文,不僅為字幕長度、分句把關,還在演出時按字幕,「她清楚知道所有演員的節奏,甚麼時候講話,不會太早或太遲按字幕。」

《初雪》的前身《今年初雪,把失戀完結!》,2023年演出香港版音樂劇。

跟韓國人合作愉快,見證當地戲劇界的專業水平,更叫他思考,「怎樣不流失觀眾,同時做到最高的藝術水準?」又覺得追求藝術,沒有妥協餘地,「應該把自己推到懸崖邊緣。」他坦言從前寫戲,可能忽略了觀眾的觀劇感受,「下一步要思考的,是怎樣令觀眾看劇時更愉悅。」韓國模式值得學習,他想結合兩地製作文化的優點,既發揮不同人所長,同時更有效率、更Organic。

《初雪》

日期:10月24日及25日/8:00pm
   10月25日及26日/3:00pm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劇場
購票:www.art-mate.net/doc/87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