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小店_FI

別待最後一間__舖|Dear Jane撐本土小店企劃

最近樂隊Dear Jane推出新歌《最後一間唱片舖》 ,同時發起本地文化創意企劃,聯乘插畫家麥東記、 8位攝影師及60間香港新舊小店,希望喚起人們對於香港文化、本土小店的珍惜與愛護。記者聽畢企劃緣由,亦深感關注小店,人人有責,於是訪問了Dear Jane及麥東記此企劃的因由,並挑選了當中5間本土小店,與大家一同發掘小店的獨特故事,別待店舖消失才去珍惜。

文:Layne
圖:店舖提供、Instagram

Dear Jane:「難得你 還跟我 去撐這小店舖」

企劃開始全因為Wyman在《最後一間唱片舖》中所寫的一句歌詞:「難得你 還跟我 去撐這小店舖」本以唱片舖比喻愛情,不料卻勾起了 Dear Jane 推廣香港本土小店的想法。Dear Jane接受我們訪問時表示:「見到很多時候,都是當一間小店準備倒閉的時候,大家才去打卡,但實際上只要你現在願意在小店消費,他可能就不至倒閉。」

Dear Jane新歌《最後一間唱片舖》
Dear Jane更在官方ig page推出filter,鼓勵大家到小店打卡,只要到@dearjaneofficial,點擊story「難得你還跟我撐這小店舖」就可以使用。

「例如有一間叫善美影室的影樓,老闆依然使用菲林木頭機影相,講真依個時代,仲有邊個會去影樓影相?仲要影樓是租用形式,其實每一日營運都蝕緊錢,但老闆依然堅持,就是因為他與舊客人的關係。他希望以自己手中的鏡頭,見證客人的重要時刻。」

Dear Jane希望可以透過這個企劃,將舊區小店中人與人之間的聯繫,展現在大家眼前。他們想到要借不同地區的最後一間唱片舖作引入,轉而介紹周邊的小店 ,做到該地區一日一遊的感覺,最終在香港八個地區,每區各挑了一間唱片舖,以及唱片舖周邊共60間有故事的小店,藉提供優惠,希望大家去幫襯。

麥東記:用畫筆勾出各區的聯繫

至於藝術家方面,Dear Jane找了插畫師麥東記,為企劃創作 IG上九宮格插畫,是因為他以水彩風格畫出的香港,十分可愛親民,充滿個人特色。主理人麥震東(Don Mak)從事插畫工作已有十多年,在行內享譽盛名,亦畫過許多社區小人物情懷的作品。

插畫師跟記者解釋這幅IG上九宮格插畫的創作理念說道:「我在作畫時的想法,是希望畫與畫之間有能夠有一股聯繫,將元朗、旺角、深水埗等八個舊區串連在一起。」

舊區小店,對於麥東記而言亦有著一種特殊的意義,「因為我自己平時亦很喜歡看書,所以有時間都會去一些小店,找尋自己喜歡的舊書籍。」他表示位於北角的森記圖書公司,是他其中一間鍾情至極的小店,亦經常在那裡尋寶,麥東記笑言道:「我經常會在森記的舊書櫃仔中,找尋一些新的舊書。」

他看待支持小店,有著一種別於他人的想法,「我希望大家不要抱著一種救亡的想法去支持小店,始終經濟、社會有轉變,許多舊舖或者亦需要隨之轉營,大家可以做的就是將撐小店變成自己生活的一部份,這樣就是對他們最好的支持。」

編輯部精選 5間值得力撐小店舖

趁 Dear Jane 發起撐小店舖企劃,記者身為偽文青,就從他們合作企劃的香港新舊小店名單中,挑選幾間介紹給大家吧!

① Sky Music:信和奇謀立身唱片舖

既然 Dear Jane 新歌名為《最後一間唱片舖》,劈頭第一間介紹的當然是唱片舖。 Sky Music 位於香港潮流文化尋寶地——信和中心,創於1990年,至今已有30年歷史,店主 Patrick 憶起過往,其實他從前亦是信和的熟客,慢慢才逐步成為唱片舖老細。90年代正值香港樂壇的黃金時期,Sky Music除新碟外亦兼賣二手碟,一路穩打穩紮。

店主 Patrick 表示,除了唱片以外,只要是客人有需求的產品,例如偶像代言的衣服等周邊,他都會努力為客人搜羅。
除了新歌手的派台新碟,舊唱片亦是 Sky Music 主要的銷售貨品。

但隨著音樂市場轉變,廣東歌唱片銷售量大不如前,有不少本地歌手都逐漸放棄出碟,轉而投向線上音樂串流平台,唱片舖亦要各出奇謀,力保不失。 Patrick 面對此困境,他除了轉攻韓國唱片、記念品,更特意為方便客人、簡化買碟過程,開發了一個手機app,包含會員積分、樂壇新消息及唱片訂購等功能,成功力挽狂瀾,轉危為機。

Patrick 認為現今社會人人手上都有部電話,如果可以方便客人,不妨踏出一步作新嘗試。
不少歌手如果推出新碟,都會到小店「巡舖」,就連張敬軒、方皓玟及圖中的新晉歌手林家謙都曾經到訪 Sky Music 簽名留念。
【Sky Music】

地址:旺角彌敦道信和中心 M/F,M14-M15 (大門口上電梯一層直入)
營業時間:11am – 9pm(星期一至日)
FB:SKY MUSIC
IG:@skymusichk

② The New Black Optical:全港首間日本手造眼鏡專門店

作為四眼仔,如果說戴志偉的朋友是足球的話,那麼記者我的朋友,便是那長期不離鼻樑的眼鏡了。除了買車要易襯衫之外,眼鏡襯唔襯自己亦是男人品味的重要一環,一副好的眼鏡,絕對能夠為你加添幾分斯文知性的氣質。位於銅鑼灣的The New Black Optical,是記者的私心推介。

The New Black Optical 由起初默默無聞,發展至今已經小有規模,現時已有旺角與銅鑼灣兩間分店。
相比起傳統眼鏡舖, The New Black Optical 裝潢更為舒適,讓客人能夠在門市中慢慢挑選喜歡的眼鏡。

店主 Jonathan,開始接觸日本手造眼鏡的契機,亦是因為兩個字——貪靚。大學時期,Jonathan 在潮流雜誌中留意到日本手造眼鏡,覺得比起一般眼鏡,其技術與用料更為細緻講究,設計亦更適合亞洲人面孔。

他一試愛上之後,開始不斷收藏不同的日本手造眼鏡;接觸得多關於手造眼鏡的資訊同知識,沉浸在手造眼鏡的「毒海」之中,久而久之便萌生了要開實體店的想法,於是The New Black Optical 在2013年應運而生,是當時全港首間全售日本手造眼鏡的專門店。

Jonathan 不時以 lookbook styling 的形式推廣眼鏡,請來不同模特兒拍攝宣傳照,與普通眼鏡舖只影產品的方式有異。
一系列的女生眼鏡宣傳照,為 The New Black Optical 開拓了女性客戶群。
【The New Black Optical】

地址:銅鑼灣駱克道496-498號合亞廣場2樓全層(銅鑼灣分店)
旺角彌敦道583號1樓全層(旺角分店)
營業時間:1pm – 8:30pm(星期一至星期日)
FB:The New Black Optical
IG:@thenewblackoptical

③ 拾莊:交換情感故事的Upcycle舊物店

香港有不少二手舊物店,位於西貢的拾莊嚴格而言並不只是一間商店,莊主 KK 表示:「每位進入拾莊這個空間的朋友,都好自然受到拾莊的氣氛所影響 ,將他們的自我保護機制減到最低,好自然地將自己的故事交託予拾莊。」所以每位去到拾莊的客人,很容易就會放下對陌生人的隔閡,與店主成為朋友。

莊主 KK 開設拾莊的理念,傾向服務西貢本土社區,所以當中有更多社區參與及分享的氣氛。
他曾經從事室內設計、城市設計及樹藝師,種種經歷,使他反思創造與廢物再用之間的關係。
KK表示曾有客人一眼相中圖中的單車,堅持要「助養」,雖然最後無疾而終,但複修後的單車一直被掛在拾莊,等待下一位有緣人。
這張藤竹材料的椅子來自一位老伯伯的捐贈,有三十多年歷史,本來KK打算自己修複,但卻因材料所限而一直未能完成。直至一位華裔建築師客人看中這張椅子,不惜外出找尋木工師傅進行複修,方可讓它重見天日。

對於莊主 KK 而言,這裡是一個交換情感、故事的空間。物品都有著不同的來歷,可能是在被遺棄在街道上;可能是來自西貢居民以及各區客人的捐贈;又或者是莊主 KK 的私人收藏。 KK 本著珍惜物件、故事情感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將這些不同的二手物品翻新重用,甚至售賣。

【拾莊】

地址:西貢海傍街10號地下
營業時間:10am – 7pm(星期二至星期日,星期一休息)
FB:House of Salvage
IG:@house.of.salvage

④ MUDLAB 泥社:日本風水泥家品店

大家驟眼一看泥社這名字,或者會以為是一間陶藝工作室,然而此「泥」並非彼「泥」。泥社是一間專賣日系手工製水泥家品、擺設的小店,店主 Ricky 本來是一位從事平面設計的 freelancer ,一次忽發奇想下自學製作水泥家具,發覺水泥手作為他帶來了比平面設計更大的成功感,他便決意將水泥手作變成自己的事業。

店主 Ricky 選擇水泥作為創作素材,是因為喜歡它的簡單及堅硬。

Ricky 的創作主要以他喜愛的日本文化為主題,富士山、招財貓、達摩等等的日本緣起物(帶來好運、招福祈福的代表物),都在他手上成為了一件件小擺設,或以水泥為基調混入擴香石擺設,亦有設計水泥線香座等作品,集家居擺設與功能於一身。

Mudlab 在2018年推出初代富士山擴香石水泥擺設,圖中擺設為第二版($450),吸引到許多客人的關注。
不過要數最受客人歡迎的,想必是水泥招財貓系列。
除了售賣水泥產品之外, Mudlab 亦會不時開辦日系水泥手作體驗課程,教授學員製作不同水泥緣起物及盆器。
【Mudlab】

地址:牛頭角大業街27號鴻盛工業大廈12樓5室
營業時間:2pm – 7pm(星期二至星期日,星期一休息)需預約參觀
FB:泥社 MUDLAB
IG:@mudlabhk

⑤ 中環嫣裳記:新舊巧妙平衡的旗袍租賃店

若有看過王家衛導演的作品《花樣年華》的人,自不其然都會被張曼玉所飾演的蘇麗珍身上所穿的旗袍吸引住目光。嫣裳記店主 Ding 便是其中一位獨具慧眼的時裝設計師,2017年她在中環開設嫣裳記,專為客人提供旗袍租借服務與簡單的髮型設計,讓大家可以重新體驗這種充滿復古味道的服飾,一嚐展視女性穿上旗袍後婀娜多姿身段的滋味,與日本京都和服之旅相比不遑多讓。

嫣裳記店中的布料色彩斑爛,每款都是由店主 Ding 精心挑選。
Ding 希望藉著旗袍,讓人覺得不是只有日本才可以穿著傳統服飾四處漫遊。
除了旗袍租借服務($380/天),嫣裳記亦提供旗袍量身訂造服務,價錢由$3,800起,因製作所使用的布料而異。
Ding 認為即使旗袍不能夠在香港成為主流,亦希望能夠有更多人欣賞到旗袍的美。

Ding 對旗袍的喜愛之深,叫她甚至在旅行時亦免不了留意當地布料,滿心想的就是怎樣與上海的旗袍裁縫師傅溝通,將這些美妙的布料製成充滿新穎元素的旗袍。所以嫣裳記的旗袍以棉麻材質為主,圖樣則包含條紋、色塊、幾何圖形等新時代元素,新舊相互融合,又不顯突兀,我想這就是嫣裳記大受年輕女性支持的原因吧。

【嫣裳記旗袍店】

地址:中環伊利近街伊利近街16號1樓 C室
營業時間:9am – 6:30pm(星期一至星期日,沒有固定休息日)
FB:嫣裳記 Yan Shang Kee
IG:@yanshangkee

Dear Jane 在訪問的結尾以一句歌詞,鼓勵大家繼續關注本土文化:

「如果你 來打氣 有信心撐到老」

希望大家互相關心,互相支持,承傳這一份真摯。大家記得要珍惜眼前所擁有的一切,不要等到消失之後,才學會後悔。

【60間香港小店完整名單】:
https://www.facebook.com/DearJaneHK/photos/a.10159021851848474/10159021851893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