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連臣角_FI_V3

歌連「神角」上山下海︱尋遍打卡軍事「聖」地

一提起歌連臣角,大家或只會諗起墳場和懲教所,都是生人勿近!但在上世紀30、40年代,歌連臣角卻是兵家必爭之地!鑑於1930年代中期,國際局勢日益緊張,駐港英軍決定在港島增建多座炮台,以防範日軍侵襲,其中作為港島最前線的歌連臣角,就興建了不少防衛工事,如被冠上「大電視」之名而成為打卡勝地的歌連臣角探射燈碉堡、罕見流線圓弧型設計的歌連臣角發電站碉堡,以及歌連臣角後面砵甸乍山的海防觀測站,至今就算已荒棄,起碼留低個殼,除了是歷史見證,更成為打卡「神角」!

文、圖:Keith

溫馨提示
鑑於本港疫情持續反覆,大家郊遊行山時,敬請保持社交距離,並佩戴合適口罩,出發前亦請注意疫情的最新資訊。此外,請愛護大自然,將垃圾帶走至指定垃圾收集處棄置。

【歌連臣角尋覓軍事遺蹟】
行程:
藍灣半島(7分鐘) > 龍躍徑入口(5分鐘) > 樹影樂園(20分鐘) > 黑角頭燈塔(20分鐘) > 黑角頭石刻(40分鐘) > 龍躍徑(10分鐘) > 歌連臣角道花園(20分鐘) > 歌連臣角炮台(15分鐘) > 歌連臣角炮台探照燈發電站(20分鐘) > 歌連臣角道花園(15分鐘) > 砵甸乍山(30分鐘) > 大潭峽巴士站
交通:
起點 – 多條巴士路線包括8H、8P、8X、19、82、82X、85、88X、106、118、606、788、789、A12等可前往小西灣藍灣半島巴士總站
(備註:如想直接前往歌連臣炮台,可前往柴灣港鐵站乘坐專線小巴18M至歌連臣角道炮台入口下車(班次:周四至周二 – 8am、10am、12:30pm、3pm、4:45pm、周三 – 8am、12:30pm、4:45pm)
終點 – 乘新巴9(往筲箕灣)及X9(往中環天星碼頭,只限周六、日及假期下午繁忙時間)離開

探射燈碉堡被颱風及年月侵襲後,依然冧剩個框,繼續為遊人打卡服務。
從砵甸乍山俯瞰,維港視野無敵,難怪英軍在此設立觀測站。
黑角頭石刻都算是全新古蹟,不過煩請各位遊客打卡還打卡,擏(音:鏡)錫一點!

小西灣舊軍路登「神角」

今趟起步的小西灣,昔日也跟英軍有關!其實小西灣在1990年代才發展起來,昔日卻是英國皇家空軍監聽站的所在地,是英國在遠東一個規模最大的情報中心,直至1982年才正式關閉!以前去這座軍事基地,需要繞經歌連臣角道,再經一陣會走的龍躍徑才能到達,因此現在從小西灣出發,繞進小西灣海濱花園,再經樓梯入口越過跨溪小橋,便開始走這條寬闊緩斜的舊軍路,在這裡一直向上移行,便可輕鬆抵達歌連臣角道。

小西灣海濱花園足球場附近,便是龍躍徑的入口處。
先見這個路口,兩邊均可抵達龍躍徑。
選左面小徑,途中經過一座小小的南海觀音廟,1990年因房屋發展,由筲箕灣遷移至此。
過了這道橋,便是舊軍路改成的龍躍徑伊始。


繞古燈塔尋「新」石刻

如果有充沛精力的話,也可提高難度,在「龍躍徑」途中「樹影樂園」的後方,有一條沿海小徑,一直前行便是三級歷史建築、被綠色圍欄重重包圍的黑角頭墱塔。眼見有小徑往海邊,繼續小心翼翼的往下走,然後轉左沿海邊的岩巉砂石上繼續旅程,擒高爬低一輪後,便可找到另一「新」景點——黑角頭石刻,此石刻可追溯至3千年前的青銅器代,之所以「新」,在於2018年才被人發現,紋理呈幾何及曲線圖案,與本港其他發現青銅器時代的器物相若,因此2019年被政府急急將之「升呢」做法定古蹟,值得捧場!

「樹影樂園」的後方有一道小徑,前往黑角頭燈塔。
抵達全港島第三座燈塔、三級歷史建築的黑角頭燈塔,左轉崎嶇山徑前往石刻。
燈塔被鐵絲網圍著,最佳觀賞位其實是在歌連臣角道,像圖中居高臨下俯瞰才感受其氣勢。
斜得很的山徑雖有繩輔助,還是要萬分小心!
沿海濱奇崖綑邊,途中遇見不少釣魚郎。
石刻懸於海拔約11米高的懸崖上,當時的那位怎樣找到?
石刻周圍都古物古蹟辦事處告示:「黑角頭石刻為珍貴文物,已列為法定古蹟,敬請大家珍惜。」

沿天梯下去「開電視」

沿著崎嶇山路返回黑角頭燈塔後,沿燈塔邊山徑可繼續前行,不用走回頭路便可折回龍躍徑,然後他他條條便可抵達與歌連臣角道的交界處,正是歌連臣角道花園,以及晨運人士用來補充茶水的「晨樂亭」!沿歌連臣角道一直往懲教所方向落斜,抵達隱閉的入口,轉入小徑約15分鐘,首先是愈走愈斜的細砂小徑,一出叢林後,便可沿石造「天梯」拾級而下,看到海邊有一堆與岩石渾然一色、備受掩護的建築,這就是英軍歌連臣角炮台探射燈碉堡的遺址了!

由黑角頭燈塔側山徑,跨過一座小丘,便可返回龍躍徑,不用走回頭路。
龍躍徑盡頭是歌連臣角道,向左轉往炮台。歌連臣其實是香港開埠初期的英國皇家工兵部隊測量師,曾駐香港及新西蘭,並繪製首張精準的港島地圖。
在這個交界處有座「晨樂亭」,不如先飲杯茶,抖順條氣,再上征途還不遲。
歌連臣角道車流不多,遊人也愛在此遛狗,不亦悅乎!
轉入小徑,初時斜路滿是浮砂碎石,要格外謹慎,步步為營。
這條通往海濱的「天梯」,盡頭便是目的地 – 探射燈碉堡!


僅參觀探射燈碉堡

1938年落成的歌連臣角炮台,是當時駐港英軍為加強港島東海岸防禦而建造的工事,當時更裝有兩門6吋口徑大炮。不過二戰後已被荒廢,而炮台內的設施亦被移除,炮台的部分遺蹟亦納入1958年落成啟用的歌連臣角教導所(現歌連臣角懲教所)內。現時遊人能遊覽的,就只是兩座只剩空殼的探射燈碉堡而已,其中一座更因2018年颱風山竹來襲而被催毁,只剩一座屹立峭崖上的圓拱型建築。

經日曬雨淋及颱風的洗禮,探射燈掩體的頂部已局部倒塌,在建築內留下瓦礫頹垣。
當時英軍選擇在此興建探射燈碉堡,是藉此將黑角頭一帶海面照亮,以防日軍船艦搶灘。
探射燈碉堡的頂部, 以大嚿石塊鋪面作掩飾,乍看以為是觀景台。
另一座碉堡經颱風山竹來襲後,只剩下一片基座。
碉堡旁的一處險要山崖,是不少人玩攀崖的好去處。
看看這片風高浪急的險崖,便知道為何懲教所選址這裡的崖上。
歌連臣角道的盡頭便是懲教所,亦是昔日歌連臣角炮台的主要構成部分。

荒徑登陸發電站碉堡

由於走進堡內往外張望,儼如看著大電視上飽覽無敵大海景,因此遊人稱之為「大電視」。雖然山竹令這座碉堡受嚴重損毁,頂部局部崩塌,不過無損大家的興致,繁忙時間必定人山人海,記得要打卡就要預時間排隊。折返歌連臣角道,向「晨樂亭」方向會甪到巨型消防水缸,旁有一荒徑登往另一炮台遺蹟 – 發電站碉堡,用來供電予探射燈。圓弧形的防護牆在香港的防禦工事來說算是稀有獨特,亦有實際作用——保護碉堡的通風口。

從巨型消防水缸旁,找尋上坡的斜路。
荒徑雖雜草叢生,但路況依然清晰。
圓弧流線形的防護牆,可避免敵軍炮彈射入發電站碉堡內,影響供電運作。
發電站內部,狀況尚算良好,依然看到其結構的一鱗半爪。


登機槍堡飽覽將軍澳

折回「晨樂亭」可向別稱馬塘山的砵甸乍山進發,砵甸乍是香港的第一任港督。愈往山頂走,景色愈遼闊,而且和山下一樣能找到軍事遺蹟!英軍曾在海拔312米的山頂上設置炮台、軍營等,其中有一座機槍堡仍算保存完整,將軍澳、佛堂洲和東龍島一帶景致一覽無遺,難怪在此設哨。

返回龍躍徑和歌連臣角道的「晨樂亭」,亭旁的樓梯便是通往砵甸乍山。
大約登500多級樓梯,沿途有石澳及大浪灣的高爾夫球場景作伴。
到了分岔口,左面是觀景台,中間前往大浪灣,右面續上砵甸乍山。
迎著清爽海風,坐享無敵維港東美景……咁似樓盤廣告?其實置身砵甸乍山觀景台也可以。
差不多到山頂,便看到路旁這座機槍堡。


遇上罕見肥標快到終點

再前行便是香港罕見的圓錐形標高柱,山友稱為「肥標」,標旁有一座荒廢了的測量墩坑座,然後開始落山,繞過香港電台數碼電視發射站後,踏進林間微斜山徑,雙腳要啟動安全模式,返回馬塘坳。先苦後甜,接著就是引水道旁的寬闊柏油路,可以輕輕鬆鬆前往旅程終站的大潭峽。

機槍堡兼有瞭望台功能,居高臨下俯視鯉魚門至佛堂門一帶的狀況!
堡內空間不大,有人寫了個「佛」字,真不該!勸告各位請勿破壞文物!
砵甸乍山最高點有座香港罕見的肥標,標側是被草叢隱藏的戰時測量柱。
香港電台數碼電視發射站有荒徑落山,要小心應付。
看到石屎樓梯,終於安全著陸,心情頓時舒暢。
落完樓梯行大路,經過龍脊入口。不過今次都係「走先啦,係咁先啦,下次再玩啦」!
臨到石澳道終點前會繞道樓梯,避過大潭峽懲教所的出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