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泰微型藝術feature

微型老香港| 那些電視送飯的日子

部分藝術家擅於描繪社會狀況和表達個人情緒,發揮在音樂、畫作、雕塑等作品之上,而設計師安泰不單止利用微型藝術將香港某時某事留住,還把它帶入社區,將藝術作品與行動不便及有需要人士分享。近期在維港海濱還有展覽展出一系列作品,讓大家能透過觀賞微型藝術時,喚起對老香港的記憶。

文:Evita
圖:受訪者提供

巧手製作 逼真香港舊物

從事攝影工作超過二十年的香港本土攝影師安泰(原名戴佑安),自小醉心於微型的事物上,2012年開始業餘製作微型手作,去年6月轉為全職。由於過往的工作關係,所以特別執著於細節,漸漸形成對製作微型藝術的熱愛。在選材方面,總是離不開舊香港的影子,例如舊戲院、舊公屋、本地報章等等,也能透過他一雙巧手活現眼前。

微型藝術家安泰(左)
安泰醉心於微型藝術,多數以香港舊物為創作概念。
雖然這個只是仿真懷舊磅重機,但做得很逼真。

安泰:「先搞清楚一點,微型藝術不是模型,模型是冰冷的,而微型則讓人有思考空間。」

在起初訪問一刻,安泰先定義微型藝術是怎樣的一回事。他表示很多人誤以為微型等於模型,其實前者著重細節,與人之間有互動性兼能夠訴說故事。相反後者純粹是一件物品,較冰冷且供欣賞而已。

舊式公屋內部細緻度極高
以老鼠籠寓意籠屋,表達在籠屋生活的人的境況。
安泰會因應香港社會情況製作相關微型藝術。
記錄雨傘運動的作品,連微型版的文宣都做得超級細緻。

維港海上 展示「我們的家」

去年十月開始,安泰以「始於地上,我們的家」為創方向,於中環維港海濱用手作方式,製作了「微型玻璃地磚」及「家的時光盒子」等作品,讓市民和遊客欣賞維港美景之外,還可以細味在地上和欄桿上的家。

細心欣賞,地上的其中一塊磚變成「微型玻璃地磚」。
家的時光盒子營造出狹窄的居住環境,有網民打趣地說這個單位有海景。

「大牛龜」電視機曾經與伴著幾代香港人成長,所以安泰運用懷舊的「大牛龜」,創作名為「港」電視・講「家」情的大小電視機藝術裝置,喚起大家昔日電視機送飯的回憶。兩部大電視機為路人提供互動和玩味的拍攝場景,遊人在電視機後行走,就像不斷播放的影畫一樣。設計以垂直方式疊起,輪椅人士也能玩埋一份。

微行動帶同弱能人士遊維港。

小型電視機則用特製水泥固定在欄杆上,通過「電視螢幕」,以嶄新角度欣賞維港。

遇到鴨寧號經過顯得份外有趣

安泰表示暫時未有展覽的完結日期,但之後會推出暑假和萬聖節主題的作品,基於藝術裝置是全人手製作,現時最擔心的是日曬雨淋會令裝置壽命縮短,所以大家要把握時間去欣賞這些有意義的藝術品,而且到時唔好手多多呢。

無懼準備功夫繁複 務求做得更逼真

安泰現時沒有工作室,只在家中獨自創作,而且暫時未有將它們出售賺錢。不過這是他有興趣的事,所以也樂在其中。

問到關於製作微型的準備功夫,他笑言自己現在像垃圾佬,周圍儲垃圾。可能大家以為作品只需單靠一張紙、顏料和膠水,但當然沒有那麼簡單,要製作一個膠袋,都要搜羅不同質地的原材料。

安泰:「一個新奇士橙紙箱,驟眼睇是由一張紙皮摺成,其實我要用至少三款不同的紙皮去製作內外層,這樣才做得更逼真。」

製作一個膠袋需要用上幾款質料,需花巨大的心機。
這些紙皮箱要用至少三款紙皮製作而成
所有作品全人手製,每件獨一無二。

成立微行動 將微型藝術帶入老人院

花功夫製作微型藝術,除了是因為個人興趣,也想透過它們回饋社會。安泰於2017年開始帶著他的微型藝術作品到老人院參與探訪活動,為老人家作懷緬治療,重新感受及緬懷過去,抒發情緒同時也能提升他們的認知能力。同年他創辦了「微行動 mini movements」,繼續將「微」藝術把香港最美的一刻留住,再用「行動」將暖意送到有需要的人面前。

安泰會帶同微型藝術探訪長者,讓他們趁此機會緬懷一下過去。

安泰強調幾遍:「我希望能夠探訪那班離不開他們固有地方的人,將微型帶進去他們的生活。」

安泰也有到校園及教育機構講座活動推廣香港微型藝術予下一代,從中招募學生及家長成為「微行動」義工,傳遞保育理念及社區關懷訊息。現時義工團隊人數約有四十多名,他們會一起探訪長者,弱能人士、病人和兒童等等。作品只是催化劑,讓小朋友與社會有需要人士作交流才是真正意義。

微行動的義工主要是學生和家長們

每次探訪都不只是讓他們欣賞作品,安泰還會因應探訪對象的能力設計工作坊,讓長者、小朋友及特殊人士有機會動動手製作,訓練手部肌肉及腦部活動,提升創造力。

小朋友透過參與微行動義工活動,與特殊人士一起創作。

【微型藝術裝置展覽】
地點:中環至灣仔維港海濱長廊
安泰微型工作室Facebook:facebook.com/ontaiminiature
微行動Facebook:facebook.com/minimovements.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