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G

戀愛是個病婚姻是個局

最近在看一本書,書名我很不想讓人知道,叫做《哈佛XGoogle行為科學家的脫單指南》。

其實它英文名比較型,叫 ‘How to Not Die Alone: The Surprising Sceince That Will Help You Find Love’,anyway,(急澄清 mode) 我之所以看這本書,是我有個朋友(真的是朋友!不是我!)之前在 App 上識人,不小心遇到極品,極品之細節在此不談,令我好奇的是,極品在脫單一事上認真到會看書研究,並自言深受《哈佛XGoogle行為科學家的脫單指南》一書啟發。

開檔看星盤最常接到感情諮詢了,脫單也確實是 FAQ 之一,除了星盤上的指引,還有什麼可以跟客人說的呢?為了充實自己吹水內涵,我就來研究一下Google行為科學家說什麼吧,買的還是電子書呢,省得去書店付錢尷尬,有夠陰濕的我。

結論是書有趣又有營養,誠摯希望全港中學用這本書迫學生做讀書報告,它從第一章就得到我歡心了。

它第一章說的是,現代人以為找個人談戀愛和結婚,如此理所當然又重要,為拍不到拖結不到婚而焦慮,你知不知道,婚姻制度是如何出現及演變的?而現代人要從事「戀愛結婚」這項活動,本身難度又有多高?

18 世紀末以前,世上大多數社會裡的婚姻,不過是經濟與政治制度的一環,兩個家庭協商的結果,作者引述婚姻史學家指,「沒有人會把婚姻的決策基礎建立在愛情這種缺乏理性又稍縱即逝的事上。」

現代人視結婚為戀愛的目標,事實在人類史上多數時間,愛情並不是婚姻的一部份,更談不上是婚姻的條件;英倫才子作家 Alain de Botton 對人類戀愛史的觀察是,愛情並不屬於日常經驗,比較像是一場朝聖、一場病,古人普遍也認為,感受到愛情不代表要採取實際行動,可以讓它像水一樣沖刷過去,享受一個激情的片刻便好。

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是 1750 年浪漫主義時期打後才開始流行,數數至今不到 300 年,比中國唐朝還要短。而從維持婚姻的角度看,「含愛婚姻」顯然沒有比較成功,自由戀愛下的離婚率,絕對比古代協商型婚姻為高,而且數字在不斷攀升中。

知道這些事,對脫單有什麼幫助?意義可大了!它呼應了占星學中我們常講的「戀愛看五宮、婚姻看七宮」,戀愛和婚姻從本質上就是兩碼子事,五宮代表的是愛好、七宮代表的是合作關係,你看中了一個符合你五宮類型、讓你心神激蕩的 boyfriend material,自動期待他演化成符合你七宮類型、能夠共建家庭的 husband material,某程度上是不符合「宇宙現實」的。

人為什麼會為無法脫單而焦慮?也許是現代人把婚姻想得太崇高,並以為戀愛是通往婚姻的唯一道路。如果願意明白兩者沒有必然引申關係,婚姻不過是一個合作關係的選擇,而戀愛不過是一場荷爾蒙主導的情緒狂潮,像颱風一樣無可預期,承認其稍縱即逝的本質,那我們會不會就可以不為脫單那麼焦慮那麼累?

不把結婚想成「成功」,那離婚也不需要被視為「失敗」,合作就是「合則來不合則去」。又其實宇宙冇想人結婚(七宮是合作,結婚是合作的一種形式而已),結婚只是社會制度下的產物,目的是方便管理,好像搞夜繽粉目的是激活經濟,市民夜晚想找樂子是不一定要靠夜繽粉,人類想有個伴也不一定要靠結婚。

咁,如果戀愛與婚姻註定兩個部門各自為政,那除了降低期望值,我們還有什麼可以做呢?

容我分享一個買手機殼的故事。

我用的手機是 iphone 8,沒有 S 。巨蟹孤寒鐸是在下沒錯。

Apple 對全球輕工業其中一個貢獻,是製造了一部極其跣手的手機,間接迫所有人買電話殼。為什麼說這個呢,因為我之前趁 Black Friday 買的幾舊水 C 字頭電話殻,早幾日爛了,孤寒的我原先以為裸機是 work 的,原來唔得,於是今朝去屋企最近一間 gadget 鋪買殼 。

那間 gadget 鋪選擇真多,成半邊牆都是手機殼 ,但很快我便發現,全部都唔關我事。好不容易在殼牆右下角找到單鏡頭 iphone 8 殼 ,得一款,透明色,$20,我要要要!為 iphone 8 重新上殻的一刻,我感到自己笑到魚尾紋都出緊嚟。

其實我人生中買過好多次手機殼 ,也花過不少時光瀏覽手機殻款式、從物料及圖案,揀到自以為最襯我的一款才下手,但那些千揀萬揀的手機殻帶給我的滿足感,怎麼不如這個 $20 冇得揀的爛鬼透明殻呢?

那個 moment 我明白了愛情 – 有選擇時,你想揀個最好,然後永遠覺得眼前的不夠好;到人老珠黃、自覺像 iphone8 一樣過氣冇得揀了,什麼來到身邊都是好的。

果然選擇不會帶給人幸福、好條件不會帶給人幸福,真正的幸福來自安份知足。(老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