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宇軒新書_OG

黃宇軒的《香港散步學》︱一齊行個香港出嚟

香港好行

點解我個香港同你個香港咁大分別?!

這是閱讀Sampson(黃宇軒)寫香港散步的文章時,每每湧上心頭的疑問。

在銅鑼灣希慎道,他看到的不是名店,而是城內原來都有蓮霧樹;在昏暗的樓梯轉角或無人天橋,他留意到人們談心後,遺留在欄杆的獅威啤酒;還有石硤尾耀東街排檔旁邊的長者中樂演奏會,都是我們從不知悉,曾經錯過,或者一直視而不見的香港風景。

懷疑人生就去 散步 黃宇軒 香港景色 香港散步學 新書 銅鑼灣 希慎道 蓮霧樹
照片來源:Sampson Wong Facebook
懷疑人生就去 散步 黃宇軒 香港景色 香港散步學 新書 聖公會基恩小學 中環 荷李活道

Sampson擁有許多身份:藝術家、獨立策展人、專欄作家、大學講師等,不過他最希望人們認識的一個,應該會是城市研究者——而散步是他研究城市的重要方式。

懷疑人生就去 散步 黃宇軒 香港景色 香港散步學 新書 中環 必列者士街

他是臉書群組「香港散步關注組」的管理員,曾在《明報》「星期日生活」的專欄書寫社區空間,一共53篇;2020年跟攝影師曾梓洋把文字記錄發展為影像,YouTube頻道「懷疑人生就去散步」甫推出已廣受喜愛,散步頓時成為人們對抗抑鬱的藥方,儘管只是旁觀他人走路,依然莫明地得到治癒。

懷疑人生就去 散步 黃宇軒 香港景色 香港散步學 新書 沙田
照片來源:Sampson Wong Facebook


剛剛推出的新書《香港散步學》,有系統地整理出十條散步路線,比如土瓜灣海心公園至農圃道新亞中學,荃灣的「鳥居」隔音屏沿海走到深井嘉頓麵包廠,或者走上半山羅便臣道看氣勢磅礡的大宅,當中大部分看點不屬廣為人知,就算已經去過,或者都能獲得一個全新的觀察角度。

懷疑人生就去 散步 黃宇軒 香港景色 香港散步學 新書

作者從旁提供蜻蜓點水的解說,輕輕地點到即止,但點水會泛起漣漪——說不定能夠為下一位散步的人帶來覺醒,關於歷史,關於公共空間的使用。

一直好奇:Sampson由幾時開始喜歡散步,以致覺得需要研究成「學」?

懷疑人生就去 散步 黃宇軒 香港景色 香港散步學 新書 行人天橋 屋邨
照片來源:Sampson Wong Facebook

「中學時代我和一般青年無異,只會打機。」他說直到唸大學時讀到龍應台寫的《香港,你往哪裡去﹖──對香港文化政策與公民社會一點偏頗的觀察》,裡面提及灣仔舊區的湮沒,中區警署建築群的發展,中環價值的根深蒂固,突然打開了眼睛。

大學畢業前選修「空間政治學」,「自此百份百肯定自己鍾意空間,有意識地希望日後能夠做城市研究。」

懷疑人生就去 散步 黃宇軒 香港景色 香港散步學 新書 窗口
照片來源:Sampson Wong Facebook

哲學家班雅明(Walter Benjamin)在研究19世紀法國詩人Charles Baudelaire的作品時,開始借用「漫遊者」一詞(flaneur,德國獨立雜誌《Flaneur Magazine》正正以此為題,每期選取某城市裡的某街道作深入介紹),形容以步行觀察城市的人,而他們比較冷眼旁觀,不輕易介入世情。

Sampson覺得他不屬於這種純粹漫遊者,他推廣的城市散步,不是放空的禪修步行,接近一種溫柔的手段,幾乎每一步都帶著對這地方的歸屬,從而建立出身份認同。

這也是為什麼他常用hashtag #香港那麼大我想帶你去看看 ,因為相信當你看見香港的美麗,就會產生關愛,理所當然地期望她變得更好;前題是你得先走出去探索,用腳,以及專注的眼睛。

懷疑人生就去 散步 黃宇軒 香港景色 香港散步學 新書 魚木花 花樹 大樓
照片來源:Sampson Wong Facebook


他設計的散步路線,偶有提及某些situation,當日(甚至當刻)限定的突發狀況,因為有人參與才會發生,不一定每個路人都有緣看到,但那些可能是最為精彩的部分。

書中講到寶馬山慧翠道的掘頭路(Sampson形容為世界盡頭),時有學神在練習調頭,就是非常引人入勝的場面。

景點是固定的,沿路畫面卻會流動,或者你也可以主動進入,用自己的方法,構成風景一部分。

總覺得,這應該是一本罕有地,作者將會期待讀者能在內容上超越他的書,比他看得更多,最好不甘於停留在按圖索驥。

喜歡散步的人都懂得,散步的美好,關乎沿路遇上的一切;這星期快樂餅店正式在開業45年後離開灣仔,想起有段日子時常在灣仔走路,聖佛蘭士街落斜後會在快樂頓足,看地磚買個麵包,是散步期間的驛站,是關於街道與人的一種記憶,通常帶有集體意義。

友人在IG上貼出忌廉筒的照片,這樣寫道:每天習慣失去,習慣珍惜。

一些東西在快速消失,另一些東西在慢慢建立,於同一個城市。

在香港散步,大抵會是這樣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