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火車

鐵路博物館翻新重開︱達人帶遊313號改造車卡、令立立柴油火車頭

近年陸續更新展品的香港鐵路博物館,因疫情關係幾度停開,不少港人都與當中的新展品緣慳一面,隨著4月2日政府宣布公眾設施解封,大家終於有機會入場一探究竟;最新展品包括戶外位置的翻新柴油火車頭、以及展廳內的多媒體歷史圖鑒,但論轟動,又怎及近期成為網絡熱話的「313號火車卡」呢!記者今次邀請了香港鐵路發展研究組(下稱HKRDG)的鐵路專家 Timothy ,帶大家疫後同遊鐵路博物館,細數館內的精選展品!

文:Layne
圖:Layne、香港鐵路發展研究組大埔交通

Timothy與朋友成立HKRDG,時會舉辦攝影團,到訪不同的鐵路熱點拍攝。

90後資深鐵路迷帶路導賞

「當初成立HKRDG,除了因為關心香港未來的鐵路發展,亦希望能夠將香港鐵路歷史與城市發展之間的關係帶給更多人認識。我們團隊共10人,每人都擔當不同角色,包括鐵路研究、翻查歷史、組織活動,務求還原、分享香港的鐵路文化。」HKRDG的成員Timothy說。

正職是園藝公司活動統籌的Timothy雖然只有26歲,但原來他研究香港鐵路文化已有10年,非常資深,「小時候媽媽經常帶我參觀鐵路博物館,加上讀書的時候每日乘坐輕鐵、火車,令我慢慢對香港鐵路產生濃厚興趣,約16歲的時候便正式加入了鐵路迷的行列。」外表看似沉默寡言的Timothy走入博物館後,彷彿回到自己屋企一樣,如數家珍地開始介紹館內的藏品。

香港鐵路博物館前身為舊大埔墟火車站,於1913年建成,退役後於1986年成為專門介紹九廣鐵路歷史的博物館。

充滿爭議的新「改造」313號車卡

Timothy帶記者繞過博物館正門,直接走向戶外空間,遙遙已經望見今日旅程的首站,博物館的最新展品——313號火車卡。這部火車卡曾有十多年時間在茶果嶺一處空地日曬雨淋、無人問津,直至2017年政府啟動鐵博改善工程,313號才終於受到關注。「由於長期存放在戶外,313號車卡的內外都因受雨水侵蝕而嚴重受損,所以政府決定將車卡送至擁有維修大型鐵器文物經驗的昂船洲船廠進行修復。」Timothy指工作人員需要先在車卡四周搭起工作臺,清理內外的鐵鏽、移除其嚴重鏽蝕的金屬部份,再將修復材料運入車廂,整個過程極其繁複。

最終313號車卡在歷時約一年、耗資逾六百萬的情況下,正式完成修復翻新。接下來的挑戰,就是將火車卡運往博物館,「當時因為香港鐵路博物館的對外接駁路軌已停用,所以文物修復辦事處和鐵路博物館商討後決定經陸路運送313號,運送的路線全長約60公里,轉入鐵路博物館前的小路更是要小心翼翼。」這部313號車卡得來不易,但正準備展出之時,隨之迎來的就是鐵路博物館因疫情關閉。

進行修復前的313火車卡通體佈滿鏽漬,盡見風霜。(圖片來源:康文署)
313號火車卡長近20米,重32噸,體型龐大。(圖片來源:政府新聞網)
安全起見,運送隊伍選擇放棄隧道,取道青葵公路、屯門公路、新田公路、上水、粉嶺,再到大埔。(圖片來源:政府新聞網)

直至本月2日香港鐵路博物館重開,313號火車卡終能公開展示之時,卻出現了一個震驚鐵路迷、讓網民嘩然的意外狀況,「313號本來在昂船洲船廠已經翻新過一次,但在博物館重開首日參觀時,居然發現車內多了許多不必要的東西,例如在天花板原有風扇位加裝了喇叭、在車頂加裝一排分體式冷氣機,又將座椅拆走加裝電視櫃等,完全破壞了歷史火車原有的懷舊味道。」

此事隨即引起了社區團體「大埔交通」的關注,決定聯同HKRDG、社會文化網站「滄海遺珠」等多個FB專頁同時發布帖文,表達對事件的重視,「展出車卡的原始狀態,是希望表現出當時的歷史背景與氣氛。正如熱狗巴士都不會裝部冷氣機在頂層,容乜易令參觀的小朋友誤解,認為當年的火車就已經有冷氣、喇叭。」Timothy搖頭嘆道。

經修復後的313號車卡。
現時車卡的左上側被裝上一排分體式冷氣, 但Timothy就認為即使車卡熱辣辣,亦屬於其中一種感受歷史的方式。 。
裝上窗簾後的車卡窗口變得不倫不類。
車頭位置至少有八張座椅被拆去,地面上的拆卸痕跡清晰可見。
拆去座椅的原因是為免阻擋電視櫃的轉向。
舊式車卡的風扇位在燈泡附近,現時已全部裝上喇叭。
Timothy認為康文署之所以改造313號火車卡,是希望以此車卡取代舊有的223號車卡成為多媒體放映室。

剛翻新!令立立令柴油火車頭打卡

參觀完「升級」後的313號,走出車卡、環視四周,映入眼簾的便是博物館其餘歷史機車、車卡,包括機動四輪車、沙頭角支線所使用的窄軌蒸汽火車頭等,每部都充滿打卡價值,「除了313號車卡之外,博物館亦有幫擺放在戶外空間的火車『翻油』,所以每一輛外表看起來都『立立令』,十分值得打卡。」Timothy口中的「翻油」,指的便是博物館對歷史火車的恆常修復工程:先幫火車車身去除鏽蝕部份,再重新塗上油漆。

Timothy說在眾多經「翻油」的戶外展品之中,最多人拍照留念的便是外形特別、威武不凡的51號柴油火車頭,「大部份的柴油機車都有自己獨有的名稱,51號柴油電動機車則稱為『亞歷山大爵士號』,在50年代投入服務,負責拉載客車卡來往尖沙嘴至羅湖。」由於這款柴油火車的車身形狀棱角較多,不似載客車卡形狀、顏色單調,所以有許多人參觀博物館時,甚至會連展覽廳都不入,第一時間就走近與這部51號拍照留念。

51號柴油電動機車(亞歷山大爵士號)為首架在香港使用的柴油電動機車。
自1997年退役,51號被閒置於紅磡貨場,直到2004年進行修復後,展示至今。
這部窄軌蒸汽火車頭在1933年曾被賣到菲律賓的甘蔗園使用。
窄軌蒸汽火車頭由於所行路軌較窄,體積亦比一般火車頭要小得多。
這輛機動四輪車,在過去擔當接載工程人員前往火車路軌檢查的職責。

穿梭車卡 感受或將逝去的舊日時光

繼續沿路軌向前走,路經另一節車卡時,Timothy右手一指說道:「這部223號都曾經做過放映室,但當時只加裝了閉路電視,其餘設備都保持原貌,313號上的『修復』可謂畫蛇添足。」

帶著種種反思,穿過1911年的普通等車卡、1964年的頭等車卡、1974年的普通等車卡;看著每個車卡上木椅、皮櫈、金屬卡座,各車卡不同的特色細節。實際上正如Timothy所述,除313號以外,其餘六部歷史車卡的內部皆只進行基本修復,無論是座椅、窗框,甚至是風扇都保留著最原汁原味的面貌,「我會不禁想到,加裝冷氣到底是否有必要,康文署這次的舉動完全是妄顧了對文物保育的『最小干預原則』。」Timothy建議大家如果有機會的話,一定要到香港鐵路博物館參觀,因為歷史車卡上這份難得的懷舊氣息,可能在未來幾年內便再不復見。

223號車卡原為1955年進口的三等車廂。
223號車卡現時已經禁示公眾進入參觀。
Timothy表示其餘車卡的細節都得以妥善保存,連車卡後的細字亦不例外。
276號普通等車卡於1974年由日本進口,其座位設計特別配合亞洲人的身形。
112號車卡則是1964年的頭等車卡,設有梳化座位及餐桌。
302號屬1911年的車廂,為博物館的陳列車卡中最早期的車廂。

展覽館新添罕見歷史圖片

旅程最後一站,回到位於博物館正門的展覽館,「展覽館在三、四年前翻新過一次,而展示板及多媒體展示機則在近期更新了資料,例如多了些以前從未見過的歷史圖片,有助重塑舊時香港人生活與鐵路文化。」但Timothy指展覽館自1965年開館後,增設的展品不是特別多,可能與香港政府對鐵路文物保育政策的不足有關,「香港鐵路博物館比較欠缺工程、信號系統上的歷史資訊,感覺只是單純解釋時序,但當中許多細節、工程都沒有相關資料,其實十分可惜,只望未來能夠有更多這方面的補充。」簡單地在展覽館中繞過一周,鐵路博物館導賞亦正式告終。

Timothy指更新工程前,博物館曾向外徵求歷史相片,相信這批新相片便是當時收集得來。
博物館近年積極將歷史相片電子化,大家可於館內多媒體展示機,放大相片慢慢觀看。
新設的輕鐵模型由專為九巴生產與銷售巴士紀念的模型公司80M生產。
更新後的展覽廳正中,放置了一塊1916年至1975年期間設於尖沙嘴車站的「九廣鐵路英段管理局銅牌」。
舊展覽廳的地鐵車頭模型十分搶眼,如今已成為歷史的一部份。
展覽廳中亦設有舊式車站的操作室,大家可以透過輕觸式螢幕模擬當時信號系統的操作。
【香港鐵路博物館】

地址:香港大埔大埔墟崇德街13號
交通:
港鐵 – 經大埔墟站A2出口,往大埔綜合大樓方向步行約10分鐘,按沿途的鐵路博物館指示牌,經懷義街,再沿安富道步行約8分鐘。
門票:免費入場
開放時間:
10am – 6pm(星期一、三至日)
10am – 5pm(聖誕前夕及農曆新年除夕)
*星期二(公眾假期除外)、農曆年初一及初二休館
查詢電話:2653 3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