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梁基爵 X 羅穎綸|進入夢的藍天飛翔 《飄飄然》|跨界沉浸式互動體驗

跨媒體藝術家梁基爵(GayBird),近年積極探索藝術與科技結合的創作可能。最近他和作曲家羅穎綸(Vanissa)共同策劃的當代藝術 X 中國哲學跨界項目「寐知」,將藝術、科技、中國哲學轉化為三位一體的沉浸式互動體驗。

梁基爵表示,沉浸式體驗不僅僅是大型影像投映及打卡位,還有更多可發展的空間。「寐知」期終展演《飄飄然》,便是一個既有影像投映和打卡位,亦有生物科技互動, 著名漫畫家利志達繪畫,以及迷幻現場敲擊樂的多重感知體驗。飛機、汽車、飛鳥等互不相關的影像向觀眾撲面而來,置身於藍天白雲不時出現的奇幻空間,莊周夢蝶成為探索都市人虛擬與真實,公共與private,寂寞與自由的工具。

文:Ida
圖:Carman So、Denzel Yung、Toky Image

(左)跨媒體藝術家梁基爵 GayBird、(右)作曲家羅穎綸 Vanissa
《飄飄然》是以莊子哲學為出發點,將藝術、科技、中國哲學轉化為三位一體的沉浸式互動體驗。
夢境和飛翔是《飄飄然》的重要元素。

莊子是起點,回應當下日常

GayBird分享創作意念:「整個裝置旅程,無論是氣氛或當中很多設計,都和進入夢境這舉動很有關。我們將夢的景象設計在飄浮於空中的地方,有很多飛翔的意象去呈現這個旅程,無論音樂、旅程、表演都是由莊子思想的省思轉化而來。」

聯合策劃展人羅穎綸續說:「這個作品的意念最初是來自莊子,其實相當對應我們當下的境況,我和你們現在透過網上即時對話,但我們physically又不是在一起。究竟online和offline的生活,哪一個才是我們的生活呢?究竟我是莊子還是蝴蝶?是否沒有其他人我就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或是只有當我獨自一人的時候,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迷幻的現場音樂互動,將觀眾的沉浸式體驗推向極致。
現場全景式投映,讓觀眾成為作品的一部份。

實體空間,夢的國度

《飄飄然》善用HKADC 展藝館的高樓底和廣闊空間,將場地分為六個演區,每個演區逐步讓觀眾感覺夢與飛行的狀態。團隊用盡六米高的樓底創作裝置和舞台,讓表演者於演區之間遊走,利用身體和不同物件產生與空間及觀眾即時互動的擬聲音樂。

GayBird做結合科技的藝術創作的經驗非常豐富,《飄飄然》雖然是一個夢寐主題的作品,他卻把擅長創作異空間的AR、VR技術等造夢慣技放在一旁,「因為今次我們希望觀眾獲得的體驗是來自自然感受,所以更重視身體進入了一個空間之後的各種體驗設計。」

Vanissa坦言:「難得有一個這麼大的空間給我們自由使用,我們要好好運用它高樓底等不同的特點去創作。我們不知哪天又要留在家裏,實體空間暫停使用,那時我們會更需要虛擬空間。」

都市人往往對自身的存在帶著形形色色的問號。
生物科技使用,《飄飄然》的最大特色是hybrid。

完場驚喜,扭蛋機

講到入夢,還要入夢到飄飄然,哪觀眾可否在現場入眠?GayBird笑言,現場是夠地方讓觀眾小睡,但這不是作品設定的一部份,而觀眾亦應該沒有時間睡覺,因為太多東西可以玩,「《飄飄然》的最大特色就是hybrid,除了有非常site-specific的裝置作品,還有很多慣稱沉浸式的投映,但我會稱之為全景式,盡用場地空間和大家的身體去創作,亦會採用生物數據轉化成影像,更有樂手即時與觀眾互動,與過往相比是行前了很多步。」GayBird直言,今次由場地、形式以至理念,都是野心之作,讓科技自然而然成為藝術創作的元素,而不是過度標榜的新事物,而更有趣又更能展示他壯志的是,「 今次讓觀眾有反思空間,但同時又很entertaining,是老少咸宜的節目。」現場所見,這個展覽不止可以打卡,更適合拍reels或stories,逛到最後還有免費扭蛋機給大家小驚喜。

《飄飄然》去到現場音樂演奏區,觀眾有一刻會見到自己的top shot投映在牆上,有點像電影《兩生花》主角靈魂出竅在半空見到自己的軀體,Vanissa說:「我們構思時其中一個想和觀眾分享的是,萬物不停流動,你不要介意自己改變。知道不停變化的世界,但你不一定要react to。」

書是精神飛翔的媒介。
《飄飄然》整個作品都有不少打卡位,尤其適合拍短片。

《飄飄然》𝘿𝙧𝙚𝙖𝙢𝙡𝙞𝙠𝙚 𝘿𝙧𝙚𝙖𝙢

日期:2025年11月14日至12月14日(星期四至日)
地點:HKADC 展藝館 SHOWCASE
黃竹坑業勤街39號地下高層
入場:展覽免費開放;現場演出門票$80
買票:art-m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