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黃竹坑新綠梯Green Link 穿香港仔水塘|點對點2小時直登山頂

炎炎夏日,行山也要識揀路,既要選擇林蔭較多,亦要選交通方便,有足夠撤退路線,也要有新鮮感才會好玩。今次介紹的路線就符合以上眾多條件,起點在黃竹坑 港鐵站,連接香港仔水塘引水道的一段步行徑,更是2024年新落成啟用,名為「Green Link」的步道,就是靠活化斜坡而造福遊人,體驗與一般行山徑截然不同!沿路林蔭滿滿,而差不多到山頂時,山下樓景更是絕佳。剛巧最近更有《細看香港》微型藝術展延長展期至8月,大家登頂後不妨順道細看。

文、圖:Keith

【黃竹坑站山頂樂行一線通】
路線:港鐵黃竹坑站(5分鐘)> 業興街Green Link入口(15分鐘)> 香港仔水塘引水道(20分鐘)> 香港仔下水塘(20分鐘)> 香港仔上水塘(25分鐘)> 灣仔峽(15分鐘)> 甘道與山頂道交界(30分鐘)> 白加道纜車站(5分鐘)> 山頂
交通:去程 – 乘港鐵至黃竹坑站,經行人天橋前往業勤街,再沿樓梯登上業興街
回程 – 山頂可乘纜車、城巴15、只於周日及公眾假期行駛的15B或專線小巴1等離開

從白加道俯瞰港島核心地帶的全景,毫不比大平山上遜色,而且不用做「老襯」。
不少影友都會選擇在白加道纜車站拍攝纜車登頂創舉。
Green Link是一條新捷徑,接通黃竹坑及香港仔水塘,亦提供一個交通方便行山郊遊路線的起點。
山頂凌霄閣正舉辦《細看香港》微型藝術展,展期剛公布延至8月,大家可以繼續細看。

黃竹坑新綠道  直達香港仔水塘

Green Link乃發展局「躍動港島南」計劃的其中一個項目,中文名為「黃竹坑綠色連線」,除了築起現在看到、由黃竹坑連接香港仔水塘的新捷徑外,還包括改善南朗山道休憩處、業勤街休憩處和附近的樓梯、後巷及斜坡等。以前要往香港仔水塘,最多人選用的方法是乘坐巴士或小巴至石排灣,然後經香港仔水塘道這條大斜路進入,現在只需乘坐港鐵至黃竹坑站,然後經行人天橋走至業勤街,再過馬路轉入樓梯登上業興街,便是Green Link的入口,向香港仔水塘進發。

港鐵黃竹坑站B出口出發。
可到站旁的The Southside作最後補給。
經行人天橋直接往業勤街。
橋下的大王爺廟與涌尾明渠,是黃竹坑的地標,政府亦透過「躍動港島南」計劃將廟宇對出的廣場和兩旁港鐵軌道的橋墩美化。
橫過業勤街再登樓梯,便是業興街Green Link入口。
走進Green Link不久便有打卡位「島南隨意門」,煤氣調壓室變身一部列車,斜坡牆身髹上都市景致。
沿維修斜坡愈走愈高時,不妨回眸看看黃竹坑工業區摩天高廈的景色。

「竹」形態作主調 現代感山徑新破格

乍看這條新山徑,不論設計與色調都與其他行山徑截然不同,業興街入口大大個「Green Link」招牌,以及延伸往街後維修斜坡的扶手及樓梯,都以綠色作主調,原來設計師是運用黃竹坑「竹」的形態作主調,為新山徑賦予綠色及工業感的構件,帶來新鮮感和現代感。離開Green Link便抵達引水道,左轉先走進香港仔自然教育徑,途經飽覽鴨脷洲和香港仔的觀景台,不遠便可輕鬆抵達香港仔下水塘的堤壩。

鮮艷醒目的綠色扶梯在業興街斜坡之上,帶著遊人向前尋找香港仔水塘。
抵達引水道,左轉前往香港仔下水塘。
接連香港仔自然教育徑,選左方繼續前行。
回頭看這裡新增了路牌前往黃竹坑。
途經香港仔自然教育徑的觀景台,可享香港仔和鴨脷洲無限風光。
離開香港仔自然教育徑,便是香港仔下水塘的大壩。

百年前私營轉公家 香港仔水塘惠及鴨脷洲

香港仔水塘分上水塘和下水塘,與其他水塘不同,香港仔水塘是「先私後公」,下水塘建於1890年,本是山下大成紙廠的私家水塘,用作引流驅動廠內機器,後來該區人口不斷攀升,供水不敷應用,政府便與該紙廠協議提高水壩高度,以義務供水予鴨脷洲居民。1920年代港英政府更用46萬元購入水塘進行改建,並在水塘之上加建香港仔上水塘,後者在1931年啟用,前者工程則在1932年竣工。現在上水塘的石橋、水壩、水掣房及下水塘水壩都被列入法定古蹟,此外部分具歷史價值的水務設施亦獲古物諮詢委員會給予評級。

香港仔下水塘水壩已是法定古蹟。
過壩後,左轉可找支徑從下仰望大壩的英姿及前往香港仔水塘道,右轉則是經下水塘畔的香港仔健身徑前往上水塘。
香港仔下水塘建於1932年,是港島區最後建成的水塘。
下支路觀賞大壩時,還可順道看另一個二級歷史建築 – 香港仔下水塘泵房。
轉入健身徑有多項健身設施,包括掌上壓支架、斜梯、仰卧起坐凳等。
過完這條水管橋,便差不多抵達上水塘堤壩底部。
隔著鐵絲網探視,香港仔上水塘的石橋1931年落成,橋身成平圓拱形,兩旁均設古典式扶欄,是水塘的重要標記。
登上壩頂看完這組橫梯後便是路口,右轉往金夫人馳馬徑,是次則選左轉上灣仔峽。


健身徑登上水塘 大斜征服灣仔峽

從下水塘往上水塘,可選水塘旁的香港仔健身徑,看見沿途塘畔的健身設施,晨運的老友記有福了!差不多到上水塘時需上樓梯登上堤壩,除此以外路況還算平坦。離開健身徑便走進1920年代建成的香港仔水塘道,開首路況尚算平緩,不過差不多前往灣仔峽時卻有一段大斜上山,上完這段後幸好有香港仔遠景相伴,帶著小碓幸登陸海拔約298米的灣仔峽,不妨順道走進灣仔峽公園,然後轉入甘道續走登頂之旅。

從上水塘古老堤壩向下俯瞰自成一格的斜置古橋,別具特色。
香港仔上水塘的落成及下水塘的改建,讓當時港島區的供水緊張情況得以紓緩。
走進香港仔水塘道,續往上走。
沿路會碰見昔日英軍留下的軍事設施。
差不多上斜至灣仔峽時,聽見雀鳥發出「胡壺」的叫聲,這就是黑喉噪鶥所發出的。
到灣仔峽時回眸,依舊可欣賞香港仔水塘和南區一帶的景色。
抵達香港仔水塘道出口,亦是香港仔郊野公園的閘口。
到灣仔峽後轉入甘道,繼續登頂之旅。

甘道接白加道 經登山頂

甘道是一條連接灣仔峽和馬己仙峽的道路,經甘道往上走,接回山頂道走一小段,便可右轉白加道,繼續登頂。白加道除了風景絕佳,更是不少城中官紳名流的府邸所在,當中包括白加道15號的政務司司長公館,這座二級歷史建築落成於1951年,在拆卸後的舊域多利醫院主樓原址興建。白加道的盡頭便是建於1919年、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的白加道纜車站,這是拍攝纜車的好地方,然後轉入舊山頂道,多走幾十步樓梯,終於登上山頂。

甘道車流不多,不過仍需小心。
抵達馬己仙峽,左轉走一小段山頂道。
再右轉入白加道。
沿著白加道往右望,有不少開揚的維港景觀,難怪不少名流居住於此。
政務司司長公館當然不可參觀,但舊域多利醫院的奠基石還在。
百年歷史的白加道纜車站,海拔363米。
遊白加道纜車站後,轉入舊山頂道續上山頂,終點在望。
看到眼熟的太平山餐廳,終於抵達山頂。

凌霄閣微型藝術展 老香港袖珍重現

登上山頂還未順氣?走進凌霄閣看看這個展覽,不但順氣,還覺得不枉此行!說的就是這個微型藝術展,由快樂微型藝術會舉辦,展出24件主題圍繞香港地標、生活特色和風俗的微型創作,當中包括7件新作品,包括啟德主場館、九龍城寨和廟街等屬首次和大家見面,全部維肖維妙。展覽剛公布加長至8月23日,相信各位無論是否山友,也覺值得捧場支持和安歌。

《細看香港》微型藝術展

地址:山頂凌霄閣1樓101號舖(免費入場)
展期:即日起至8月23日
時間:10am – 9pm

展覽場地也佈置得很有香港情懷。
香港酒樓擺壽宴的場景,做得美侖美奐。
廟街夜繽紛,張燈結綵,巧奪天工。
黃大仙祠的風車檔,造工仔細。
將石板街的昔日攤販滿佈的煩囂景象重現,匠心獨運。
啟德體育園主場館是透過今次展覽,首次和大家見面。
除了《細看香港》微型藝術展,還有迪士尼「Mickey Keep It
Real」主題活動,即日起至12月31日登陸太平山頂及山頂纜車,這隻
6米高《ILOVEHK》米奇「巨」手,就在《細看香港》微型藝術展正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