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宜水庫東壩因破邊洲觀景台的落成,近期吸引大量遊客湧入,前往破邊洲的山徑(尤其是非官方的捷徑)人流不絕,幾乎令相關政府部門不得不重新審視旅遊管理策略。為應對大量「打卡客」,不但需要擴闊步道、增加小巴班次,更要靠社交媒體喊停大家,方能稍稍紓緩人流壓力。其實東壩出發,除了以生命作賭注的破邊洲,還有不少景點值得遊覓,如享盡各種地質勝景的萬宜地質步道、能夠欣賞西貢最美沙灘一浪茄的標尖角,都是值得各位暢遊,而且勝在人少少,靚位冇人爭!
文、圖:Keith
【避人潮萬宜地質步道+標尖角絕色遊】
路線:
專線小巴9A萬宜水庫東壩總站(5分鐘)> 東壩涼亭(5分鐘)> 六角形岩柱群(5分鐘)> 彎曲岩柱群(10分鐘)> 海蝕洞(20分鐘)> 東壩涼亭(10分鐘)> 標尖角入口(15分鐘)> 標尖角觀景台(25分鐘)> 專線小巴9A萬宜水庫東壩總站
交通:
平日只可乘的士前往,周末及假期可乘九巴33R、74R、94、96R、289R或專線小巴7、9至北潭涌,再轉專線小巴9A前往




賞1.4億年六角形岩柱奇蹟 中國地區最廣最粗
乘專線小巴9A至萬宜水庫東壩下車,就已經是萬宜地質步道的開端 – 錨形石紀念碑。橫過東壩主壩,到達東壩的另一端的東壩涼亭,便漸入佳境!沿著步道指示右轉,首先是一幅由六角形岩柱拼砌而成的石牆,置身於此有如在外太空。因為六角形岩柱是一種獨特的地質奇蹟, 大約在1.4億年前(早白堊紀) 該區發生劇烈火山活動,火山灰與熔岩噴發後在破火山口內堆積,後經冷卻收縮逐漸變成現今所看到的六角形岩柱。這些岩柱並非一般常見的深色玄武岩,而是由淺色流紋質火山岩 (rhyolitic tuff)構成,與世界其他多為玄武岩的六角柱不同,並僅能在中國少數地區可見,而西貢所見的柱石群是中國地區分布最廣,柱石直徑達3米最粗,覆蓋面積逾100平方公里,絕對是世界級景觀。








S形岩柱成萬宜地質標記 再探已故海蝕洞
抵達底下錨形石防波堤後,跟著指示髮夾彎的向右轉入柱石群底部,亦會發現一系列S字形的彎曲岩柱。其實是因為這些六角形岩柱在火山爆發時未凝固,便受到地殼運動影響而扭曲,變成S字形態,這一幅更成為萬宜柱石群的masterpiece!接著沿著東壩主壩底的沙石路行走,步行至一座海邊大洞旁觀察,原來這也是由火山運動帶來的海蝕洞。由於萬宜水庫的落成,這座海蝕洞前面便是防波堤,所以不會再受海浪侵蝕,也不續發生變成海拱的地貌。






標尖角270度飽覽地質風景 浪茄東壩一網打盡
參觀完海蝕洞,便完成了萬宜地質步道的旅程。不過未夠皮的話,還可繼續向標尖角觀景台出發。標尖角是東壩以北的一個半圓鈍形岬角,20l7年漁護署特地開闢岔徑及加設觀景台,讓遊人可270度飽覽右方的東壩、破邊洲,前方的罾棚角咀、飯甑洲以及左方的浪茄灣靚靚景色,在這裡兜一圈大約30分鐘左右,委實不錯。









唔使逼唔使同人爭 飽覽地質靚景無敵南海
首先沿涼亭後續走麥理浩徑,不久大家便會看到右邊有一條修葺良好的岔徑,並有往標尖角觀景台的指示牌。轉入後首先看到浪茄灣的美景。由於地處偏僻,浪茄現也被基督教互愛中心租用,成為「互愛浪茄訓練中心」,是一座男性福音戒毒場所,不過中心外的沙灘遊人也可以踏足。從高俯瞰,整座沙灘連海也是美不勝收,不過沿路都只不過碰見稀疏的遊人。到達觀景台後,美景就在眼前,前臨更是無敵南海,值得細意觀賞。接著續跟指示路往另一段山徑走,這邊看萬宜東壩也是居高臨下,美景當前,也是手機出動的時候!繼續往下走接回麥理浩徑,再折返東壩乘車離開,滿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