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mbnail

百年孤寂|前新界政務司官邸

歷史悠長,亦一𣊬之間。如果歷史是孤島上的一所樓房,一世紀後,它記下來會是什麼?

大埔一隅,有座沉默的大屋,看著地方由荒涼之處,發展成讓人安居樂業的新市鎮。

故事開端,充滿危險:傳說大埔古時叢林茂密 ,是猛獸出沒的地帶,途經此地的人無不大踏步加快走過,因此起名「大步」 ;另一說法為吐露港本名「大步海」,一度盛產珍珠,而「大步」則有大碼頭的意思。

孰真孰假,肯定的是,大埔早被時代選中。

1898年,英國向清政府租借新界九十九年 ,殖民政府需要在新界設立管治中心,看準大埔背山近水的地理優勢,尤其位於東面的元洲仔,易於防衛及監察,於是計劃在該處竪立地標,把山坡剷平建屋,作為駐大埔理民官的住宅。

其時元洲仔仍是孤島,於是英政府修築一條可供馬車出入的堤道,沿路連接運頭塘山至舊大埔警署及大埔舊北區理民府——自那一刻起,荒島不再孤獨。

元洲仔官邸於1904年開始施工,距今剛好120年。

當時工程進度因嚴峻天氣導致工人害病而延誤,於1906年才竣工,工程造價約港幣31,000元,以當時社會物價(上茶樓飲茶吃一碟飯、一籠燒賣加茶位,每位消費約兩毫半)推算,即耗資1,200萬左右,而這只涵蓋建築費用,數字相當驚人,顯見英政府對大埔作為行政區的重視與決心。

大宅落成後,當局取名Island House,既是名副其實,同時充滿浪漫意境。

今天走近當年官邸,堤道已不留痕跡,首先看見是馬廄,留下是一種氣派。

建築落成之初,馬車仍是主要交通工具,抵埗需先安頓馬匹。廄內設有馬欄、馬車房及儲物室;為配合馬匹身高,出入口額外寬敞,半圓拱形落地大門,以便坐騎進出。

踏上斜坡,抵達主樓前,迎來是僕人宿舍,是兩位男僕及六個苦力的住處。

廚房設於僕人房子地下,避免氣味傳入主樓;今日仍然可見灶台,設有鑄鐵門,方便放入柴枝作燃料。

而僕人有自己使用的側梯,煮食後捧著食物,繞路直達主人飯廳,擱在小窗口等待奉菜。

作為高級官員住宅,主建築固然讓人驚艷,以紅色石灰與紅磚砌成 ,牆身用白灰批盪,以水泥仿木方格作點綴,不強調奢華,骨子𥚃滲出典雅。

屋頂伸出煙囪,室內使用壁爐的證明。設計呈四坡頂,方便卸走雨水,並且糅合中西,採用雙筒雙瓦(即運用兩層筒瓦及片瓦)鋪砌 ,好處是隔熱,有助排水,為濕熱多雨的亞熱帶氣候而設。

房子外圍建有遊廊 ,大量的通風窗戶,推開是怡人景致,同時阻截陽光射進室內。

眼尖的人大概好奇:大樓柱子設計成三角形扶壁,比較少見,有什麼特別功能?

答案有點反高潮——設計源自哥德式建築,三角柱提供支撐及強化牆身,但大宅樓高僅兩層,扶壁作用不大,純為美觀,體現當時西方流行的「藝術與工藝」建築風格。

同樣觸目是主樓附設的塔樓,由燈塔及貯水箱組成,昔日為船隻導航,直至80年代停用。

走進大廳,先被木樓梯吸引,狀態依然良好;幾乎每個房間都有大量的窗,有的設計成半圓拱頂,以鐵花窗裝飾;有的端莊工整,罕有地使用雙層玻璃,有助隔音,亦阻擋日光折射。

二次世界大戰前,這𥚃住客曾有四位,包括兩名警察裁判官及兩名助理田土主任 。

1983年,前新界政務司官邸及毗鄰土地被列作法定古蹟 ,1986年建築群交予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接管,發展成元洲仔自然環境保護研究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建築保育專家曾到官邸考察,意外發現建築物已非原貌:本來的紅磚及黑色仿木方框,遭十數層油漆淹沒;後來專家把有關部分復修,方框還原為黑色,紅磚亦得以再次曝光。

此項目奪得香港建築文物保護師學會(HKICON)頒發2021年「香港建築文物保育大獎」(HKICON Conservation Awards 2021 – Restoration Category, Special Mention)。

建築雖美,同樣動人是花園。

作為在這裡生活最久的住客,鍾逸傑爵士醉心園藝,當年把花園打理得井井有條。今日園內栽種超過140種植物,樹齡至少60的白蘭樹便是地標。

走一圈,看見蘿崗橙樹、黃花風鈴木(爵士90歲大壽時親手種下),福建蓮座蕨、紅花荷(又名吊鐘王,香港首次發現)、大苞山茶 (又名葛量洪茶)等,不乏珍稀品種。

另有一株紅皮糙果茶樹,栽種傷心的過去:鍾逸傑爵士兒子於24歲那年因交通意外身亡,以樹憑弔。2019年鍾逸傑爵士逝世,後來紅皮糙果茶樹下加設紀念碑,父子借樹團聚。

花樹果樹間,有一座bird bath,英式庭園常見,幾塊大石砌出來,讓雀鳥前來休息,喝水洗澡,紅耳鵯便是常客。

住客退去,今日建築想說的,是自然的美麗可愛。

1987年9月19日,鍾逸傑爵士伉儷曾返回大屋,為元洲仔自然環境保護研究中心主持揭幕,引用50年代曾於香港大學任教的英國詩人Edmund Charles Blunden (1896–1974)的詩作、1959年發表的《香港房子》(A Hong Kong House),筆下建築物不是一樣,一樣的是那風景,靜好如天堂:

“And now a dove and now a dragon-fly

Came to the garden; sometimes as we sat

Outdoors in twilight noiseless owl and bat

Flew shadowily by.”

今天河的另一面,與島上房子正面對望的,是大埔海濱公園內的回歸紀念塔,正是當年英國軍艦「名譽號」登陸新界的位置——曾經孤島上唯一的家,今日被高樓圍攏,小島成為陸地,世界變得繁榮熱鬧。

百年走過,房子擁抱的,可會是另外的一種孤寂。

註:元洲仔自然環境保護研究中心設有導賞團,可在WWF網站預約參加。
https://www.wwf.org.hk/cities/herit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