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算命的人很愛關心「我命中有冇貴人呀?」,聽到師傅說沒有就會有些小失望。
其實我覺得會問這個問題的,多多少少心理有數。就好像桃花旺到不得了的女生,就不會問有沒有桃花,只會問如何減少爛桃花嘛。
「貴人」這個概念,其實是很集體潛意識的一件事,怎麼說呢,它是八、九十年代影視作品裡令人百看不厭的題材。我唸小學時,有套小說改編的卡通片《長腿叔叔》很受歡迎,說的就是在孤兒院長大的女生與助養人相戀的故事。1990 年經典愛情喜劇《Pretty Woman》也是類似橋段,妓女遇上賞識她的恩客,改變一生。

男生版的「貴人」概念,可能就來自武俠小說,大多數金庸小說基本上都是以伯樂遇上千里馬橋段展開,傻更更如郭靖,會有洪七公與周伯通來傳授絕世武功。跟女生渴望遇上白馬王子一樣,男生都悄悄在心底裡等待伯樂。

然而以上情節之所以要被當成小說及影視作品寫出來,就是因為現實生活並不如此呀!有貴人命的人可能是極少數,就算有,也不是大家想像那樣。歌手與恩師或經理人決裂對簿公堂的娛聞新聞,每個年代都有幾個。
來到 2025 年,不要說如何看命中有沒有「貴人」,「貴人」概念本身就應該被更新了。這樣說吧,占星也可以看一個人「貴人」多不多,傳統上這多數指事業上的助緣,所以一般會著重十宮(事業宮)的情況,七宮伴侶宮也可以反映經常往來的人的狀態。
以上到 Gen Y 可能都成立的,因為大家想的可能都是正正經經打份工,需要位高權重的人賞識與提攜吧。Gen Z 打後,尤其是做網紅、帶貨、有網上事業的人口,十一宮(社群宮)狀態反而就變得超重要,而「貴人」也不再指那些位高權重的前輩型人士,可以是 anybody,甚至也不需要賞識你,可以是罵你、嘲笑你,總之願意看你、帶給你流量,某程度上都是你的「貴人」。

也可以說,在「十一宮貴人」時代,命中有沒有貴人扶持,反而相對沒那麼重要了,因為全世界都有機會是你的貴人,個 pool 變得超大,百貨中百客。而且以量制質,只要保持多產、話題、像林作、五索、何太之類人物,有爭議有流量,黑紅也是紅。
這個意識上的更新很重要,作為一個 Gen Y 的占星師,我經常提醒自己,世界已經不同玩法,我年代的所謂成功方程式,這一代可能完全唔啱用。

譬如我成長的年代普遍有個概念叫「識人好過識字」,而儲人脈就要應酬,合作不是在會議室傾的,是在飲酒食煙的場合中傾出來的,「飲得」是上位軟實力的一種,老闆要帶人應酬,也帶個飲得的,這就是「十宮貴人」的時代。

「十一宮貴人」時代,年輕人不是不社交,是隔空社交,陪老闆飲酒應酬作為 social skills 就再無需要。有報道歐美及日本在疫情後掀起 “Sober Curious” 新風潮,在 Gen Z 中尤其流行,表面上是支持無酒精健康生活,深層次是擺脫舊時代紙醉金迷社交應酬模式。如果大家有逛日系超市,會發現無酒精飲品比例增加不少,正正反映大勢所趨。
會被「十宮貴人」和「十一宮貴人」帶挈到的類型也不同。「十宮貴人」年代,像電視台捧人,最緊要聰明聽話忠心,由於觀眾會看到什麼,由電視台決定,就算本來觀眾緣麻麻的人,看久了也就順眼了;「十一宮貴人」年代,需要被討好的是網民,網民要 real、要有互動、要懂得寵粉,是完全不同的操作。得到電視台阿姐歡心,得不到網民支持,星途也就直接受限,像有大台力捧的蔡思貝,就因為 haters 太多,視后拿完一整年冇劇拍。

從「十宮貴人」年代過度到「十一宮貴人」年代,「貴人」的來源和需求不同,但有一點相通的是,所謂貴人運,從來不是天跌下來自動點石成金的。看過許多命盤,我發現,所謂貴人運旺、機會多的人,通常本身也是個「心中有別人」的 people person。「貴人運」的本質是 loop,不是 luck;有來有往,有付出有收穫。
老土 but true,想人生多幾個貴人,先成為別人的貴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