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k_post_2021_AirTag

安心追蹤神器——AirTag

我討厭尋找物件的過程,費時失事,兼影響心情。所以,我沒有丟失錢包,因為我的銀包綁在背包裡。出門在外,警惕心往往較高。

但最易不知所蹤的物件,卻通常發生在家中,不知便攜喇叭放在哪裡,不知耳筒放在哪裡,不知遙控器放在哪裡。很多年前,家中的電視遙控器不見了,按以往慣例,即使不主動去找,過一會就會尋回。但那次印象深刻,因為過了五六天,還是找不到遙控器,很多電視功能都用不到,非常惱人。

家中有個放了多年的海狗毛公仔,我開玩笑地對著她說:「我將你拋高,你個頭指住遙控器個方向啦!」毛公仔的頭指著梳化底,我閉著眼睛伸手去找,連自己也嚇了一跳,真的找到遙控器!有時也忍不住懷疑,毛公仔放在家中多年,是否真的有靈性。

蘋果 AirTag

一直有傳聞,說蘋果要推出追蹤物件的配件,但只聞樓梯響,今年居然真的推出,叫 AirTag。撕下 AirTag 的包裝膠外套,追蹤器自動通電,我正想打開 iPhone 研究如何配對,手機已經彈出設定畫面,簡單按幾下已經完成設置。

我把 AirTag 用膠紙黏貼在電視遙控器後面,叫家人把遙控器藏在客廳的任何角落,之後我再去找。打開手機上的「尋找」(Find My app),顯示正在「尋找訊號」,「已連接」,「移動到不同位置」。我繼續移動,看著距離越來越近,出現箭咀,指著廚櫃方向,我按一下響鬧,響起像雀叫的聲音,馬上找到,前後不到半分鐘。

蘋果稱這種科技做「精確尋找」,要運用藍牙、增強現實(AR)、U1 晶片(使用超寬帶技術提高空間意識),加上手機上的迴轉儀及加速儀的計算,準確定位。但 AirTag 最獨有的功能,亦可能只有蘋果才能做到,是 AirTag 會發出藍牙訊號,把位置傳送給附近的 iPhone,全世界有人使用 iPhone 的地方,即能形成一個網絡,尋找 AirTag 位置,傳送的資料是加密及匿名。市面上其實早已有不少同類的追蹤產品,最出名的是 Tile,亦能透過其他用戶發送資料(叫 Community Find),但 Tile 在香港的用戶人數寥寥可數。

雖然 AirTag 與 COVID-19 的追蹤功能在運作上有所不同,但看著 AirTag 的運作,就令我聯想到蘋果同 Google 在 2020 年推出的 COVID-19 Contact Tracing 追蹤功能。其核心就是把其他手機連成一個巨大的網狀網絡(mesh network),再將數據加密及匿名,以藍牙訊號記錄及傳送暴露的資料至其他手機,該技術本來很突破,既能保障用戶私隱,又能在不影響用戶使用習慣的情況下,讓人民知道自己有否曾經近距離接觸患者。但香港政府卻偏偏自行開發低端技術兼且令人不能安心的「安心出行」,操作費時,效率亦低,也許是醉翁之意不在「安心出行」吧。

順便也談一談保安的考慮,AirTag 會否暴露用戶私隱,可從不同層面去看。對於其他 iPhone 用戶,由於傳送的資料都是匿名兼加密,其他 iPhone 只是幫手傳送資料,估計難以知道 AirTag 的主人的資料。

對於蘋果,該公司的法律程序指引上列明「Find Me 的位置服務是面向客戶(是否暗示點對點加密?)以及蘋果沒有地圖內容及警報資料」,即使蘋果收到法庭傳票,估計也沒能力公開用戶的位置資料。而觀乎美國的案例,美國警方似乎傾向於要求 Google 提交在指定時間內特定地理範圍(geofencing)的用戶資料。這方面開放討論,但目前我會擔心 Google 多於 Apple,自己亦關閉了 Google 記錄位置的功能。

不過最能暴露手機位置的,其實不是蘋果或 Google,而是手機訊號發射塔的三角定位,即是只要有三個發射塔,就能約略估計用戶位置,準確度受用戶及建築密度等因素影響。三角定位可以追蹤到不論型號或作業系統的任何手機位置,而且資料估計沒有加密,所以如果真的要防止任何追蹤,「訊號金鐘罩」(Faraday bag)是必不可少的資安神器。

【參考:蘋果公司的 Legal Process Guidel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