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灣這個蕞爾小島,經廿多年不斷大興土木,不斷有新設施新建築落成,除了「開荒」屋苑珀麗灣、主題樂園挪亞方舟、星象觀察基地太陽館、大小朋友玩樂好憩處的馬灣公園外,最近還新落成新地標 一 馬灣1868,大家又多一個新景地打卡chill下!剛落成時設施還未完善,最近又多了一些新展覽新店舖,未逛過的當然值得大家特地入去逛遊,而貪新鮮遊過的,也值得再花時間再去重溫舊地,溫故知新!
文、圖:Keith




如何去馬灣1868?
1. 港鐵荃灣站乘NR331、港鐵荃灣西站乘NR331S或九龍站乘九巴230R至馬灣珀欣路總站,再沿指示前往
2. 港鐵青衣站乘NR330或港鐵葵芳站乘NR332至馬灣田寮新村站,再經芳園路步行約10分鐘

港版五漁村?馬灣1868有歷史
有人以「香港版五漁村」來形容馬灣1868,這樣未免有點浮誇,不過它確實是打卡的好去處,不少遊人前來這座號稱「集保育、文創、旅遊及藝術零售的嶄新微度假景區」消磨大半天。馬灣之所以1868,正因當年清政府在1868年(同治七年)下令於佛頭洲、長洲以及汲水門(即馬灣)設立海關,現在一座刻有「九龍關」的石碑,隔壁還有「九龍關借地七英尺」碑,光緒年間至今仍矗立在昔日的馬灣鄉事委員會旁,見證著清朝時海關稅務的一段歷史,而「借地」碑亦記錄了當年村民與政府協商的重要見證,現在這些遺蹟都被評為三級歷史建築。附近亦有一塊「梅蔚」石刻,刻鑿時間不詳,文獻有提到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宋帝昰和帝昺南逃時曾遷至梅蔚,但沒有說具體位置,有指梅蔚是梅窩,但亦有說是馬灣或青衣,眾說紛紜,目前亦無從稽考。






原名媽灣 民生店舖曾林立
梅蔚這個地名比較不確定,但馬灣昔日原名「媽灣」就肯定得多,得名於媽祖天后娘娘,古名亦有「銅錢洲」的說法。現在馬灣1868的位置就在小島西端,昔日這裡也是馬灣最繁盛的地方,對出是避風塘,曾泊滿船隻,馬灣大街有各式各樣的民生店舖包括茶樓食肆、理髮店及糧油雜貨等,鄰近亦有工廠如暖水壺廠、膠鞋廠、蝦醬廠等,其中又以馬灣蝦膏最為馳名,由於位處水流湍急的汲水門,沙多泥少,銀蝦少了一朕泥腥,蝦膏自然乾身味淡,可惜隨著馬灣發展經已停產。





入屋重溫馬灣歷史 牆身見藝術家壁畫
想對馬灣的歷史了解更多,不妨去參觀在20號屋舉行的《認昔馬灣》展覽,透過舊照片與村民故事,包括紅樹林濕地、棚屋、蝦膏曬場、住家艇等當地漁民生活的刻劃,重溫馬灣漁村的蛻變。此外展覽中還播放不同藝術家的創作故事,如壁畫家Bao Ho《香城小調》和Noble Wong《生活日常》等,這些壁畫亦在馬灣1868裡呈現,連同其他的壁畫及藝術裝置,構成一幅幅美圖。
認昔馬灣
地點:馬灣1868 20號屋
展期:即日起至10月31日
開放時間:10am – 9pm




七彩繽紛小屋 成為藝術家創作天堂
佔地50萬平方呎,馬灣1868主打「藝術向」,一列列七彩繽紛的小屋構成一個個心動的打卡場景,這些小屋原本是島上的傳統村屋,後經修葺和重新粉飾後,立即「smart」起來,讓文創工作室、藝術精品店、餐廳食店和展覽廳等進駐,為本地藝術家提供創作空間。不過當中最吸睛的,當然是一幅幅將屋牆畫滿的巨型塗鴉壁畫,每幅都是藝術家的心血結晶。






謝曬皮進駐 主售文創精品
此外,這裡亦吸引不少藝術家駐場開店,首推當然是人氣插畫家謝曬皮,店內佈滿她的謝曬皮和其他特色角色創作,店內售賣她親自主理的文創日用品和精品,包括刺繡帆布袋、個性印花T恤、文青風手機殼和療癒系布偶等,還有謝曬皮和香言始創人蔡宛蓉共同研製、限量發售200支的「中女活樂油」,滿載玫瑰和茉莉香,副入檀木端莊的木質氣息,輕盈活潑,最適合大熱天醒醒神!
謝曬皮百貨
地點:馬灣1868 55號屋
營業時間:周六、日12nn-6pm




除了「謝曬皮」,馬灣1868近期還有進駐多家精品店舖,如主售貓主題各種小物的「不完美貓咪」,以及有與香港本土設計師合作聯乘馬灣特色原創印花TEE的「KAiROS」,亦有多家藝術涵蓋金工、花藝、音樂、插畫、繪畫、陶藝等的工作室進駐,部分更會舉辦工作坊,大家有興趣的可以報名參與。餐廳方面亦有特色,像「我愛巴黎」是馬灣名店「我愛伊斯坦堡」的店主,在馬灣1868開設的分店,以法式裝潢招客,主理土耳其菜和fusion西餐,還舉辦工作坊,讓大家DIY畫陶瓷碟、馬賽克燈仔等,難怪小店人流如鯽。至於另一家客流不錯的「森野薈」,則延續柴灣店圍爐煮茶的傳統,此外下午茶亦相當不錯,對著海邊不妨稍hea一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