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2

2小時將軍澳半邊山之旅|最新天梯登大上托

正所謂無處不旅遊,當然要區區都有新事新物,才讓人有興致繼續留港消費周圍遊!澳門有個地方叫半邊橙,今次介紹的新遊地就被山友稱為半邊山!有這樣的叫法,正因另一邊山頭其實曾經是石礦場,經修復現只剩半邊山體,另一邊是開採石礦遺留的岩壁,這就是大上托,亦是新山徑的所在地。剛於今年年初落成的新山徑,雖要走逾千級樓梯才能登頂,但比以前走沙石泥路已算大降呢,途中更可飽覽將軍澳超開闊全景,一於貪新鮮行下!

文、圖:Keith

【馬游塘經天梯登大上托達安泰】
路線:
馬游塘(20分鐘)> 大上托新山徑入口(30分鐘)> 大上托晨運園(5分鐘)> 大上托三角網測站(30分鐘)> 安達臣道食水配水庫(15分鐘)> 安達臣道 / 安秀道交界(5分鐘)> 安泰邨
交通:
去程 – 有多線巴士及專線小巴途經馬游塘村巴士站,包括九巴93A、93K、95、95M、98A、98C、290、290A、290X、專線小巴12、13、17、106、111或117A等
回程 – 安泰巴士總站可乘九巴19、213D、213M或290X;另可到安泰(北)巴士總站乘九巴11X、安泰(南)巴士總站乘九巴88、213X或214、安泰(西)巴士總站乘九巴88、214或613離開

不僅將軍澳,差不多到大上托頂時,回頭一眸更可遠眺西貢海一帶景色,滘西洲和釣魚翁都盡收眼底。
山友建構的晨運樂園,連韆鞦都可以盪!
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計劃如火如荼進行中。
彩虹巴士總站重新髹上復古經典「巴士紅」,勾起不少居民的回憶。

前安達臣道石礦場 成大上托半邊山

大上托的「半邊山」礦場,指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安達臣道石礦場。石礦場面積達86公頃,位處大上托的西南山脊,以鄰近道路安達臣道而命名,而道路命名「安達臣」亦有不少說法,最大可能是源自1910年上任的英國陸軍華南司令Charles Alexander Anderson,而道路昔日由清水灣道及新清水灣道交界附近開始向東南伸延,經蕉欄樹和秀茂坪對上位置向東走,然後出馬游塘連接往調景嶺的寶琳路(現寶琳南路),而1960年代前道路還在馬游塘繼續向南伸展至鯉魚門三家村一帶。時移勢易,隨著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計劃的推展,安達臣道已經消失得七七八八,自2014年起安達臣道已被分為兩截,現時北端連接寶琳路的安達臣道是一條崛頭路,途經靈實恩光學校,南端則連接安秀道,另一端是未來的石礦公園。

由寶琳路馬游塘站出發,轉入翠琳路。
走進翠琳路不久,便看到一撮紫色的芒草,像是歡迎山友前來。
跟著衛奕信徑標誌走,左轉入往澳頭的車路。
前行見樓梯,右轉往魷魚灣返回將軍澳,選擇繼續前行。
前行會看到左邊有個舊的上山位置,更設有扶繩,依然不易行。
再續前行有一位置可俯瞰翠林邨。

馬游塘出發 經衛奕信徑往登山口

要登大上托,可選擇由將軍澳與秀茂坪之間的馬游塘出發,這裡有多線巴士和專線小巴路線前往,相當方便。馬游塘原是一條客家村落,據稱開村時先祖到馬游塘村時,看到風水地形像馬匹在塘邊遊走而得名。下車後首先走進翠琳路,這路亦是衛奕信徑途經的一段,跟著衛徑標誌前往就可以了。不久看到將軍澳西上配水庫後,有分岔路走進澳頭方向,亦是衛徑標記,跟著走進去就對了!一路都是車路,首先在左邊看到有個山徑入口,徑上有設扶繩,此徑就是昔日選擇登大上托的主要山徑,不過現在已有今次介紹的新山徑取代,登山難度亦大減。

續走便是登大上托的新登山入口,有座亭很易認。
不久已經是樓梯接樓梯。 不過數十級樓梯便設一個平台,讓遊人稍作歇息。
途中有大斑豹紋尺蛾在樓梯兩旁的樹間展翅。
蜻蜓在梯級上格外注目。
好不容易抵達晨運園地。
除了韆鞦,還有涼亭等都是晨運有心人自行搭建。

逾千級天梯 欣賞超廣角將軍澳

新山徑的入口就要續往前走,入口很易認,有座亭子在山徑口,甫上山時,不妨啟動上樓梯模式,有逾1,000級天梯開始在心裡倒數。開展了腳步,亦開展了靚景,轉個頭將軍澳的景物陸續浮現,高一點又多一點,感覺奇妙,慢慢走整個將軍澳新市鎮,連調景嶺坑口和工業區都看到,再高一點就連科技大學和滘西洲的一輪半爪都看到,景色愈來愈絕,難怪這段山徑的一些路段樹也不多種,讓景觀超開揚遼闊。經有心人建構的晨運園地後不久,終於走過千多級樓梯,再走一段平坦泥路,便是現高399米的大上托。

甫晨運園地邁步不久,將軍澳全景的輪廓已開始浮現。
除了將軍澳全景,連將軍澳另一著名後山鷓鴣山也是高清。
終於走過1,000多級樓梯,辛苦過後就差不多到標高柱。
眼前有分岔路,兩條都可到大上托的標高柱。
海拔399米的大上托頂到著。

削山平整大興土木 初探安達臣道新發展區

為何是指現高?其實昔日大上托的主峰高達419米,後因採礦工程削走主峰,故新標高柱定於海拔399米,礦場在2013年終止營運,經修復後於2017年交回政府後,便成了一片約40公頃的平台作發展用途,這是大上托西南面山坡經多次爆石工程而被開採而成的。現在這片平台正在大興土木,從大上托下山後,穿過叢林不久便可飽覽這個石礦場發展計劃的規模,按照發展局在2013年提交的最終建議發展大綱,這計劃將提供約7,530個私人及約1,880個居屋單位,供25,000人居住,不過按照目前規劃,則改以資助出售房屋為主,輔以少量私樓。

開始下山,初時是密林樓梯。
不消一會便差不多到石礦場削壁位置,開始有景看。
到前石礦垣削壁的頂部了,前臨就是整個安達臣道新發展區。
一路沿削壁下山。
前方是飛鵝山,差不多抵達安達臣道高地中水及食水配水庫旁。
沿配水庫旁鐵絲網旁走,出口便是車路。

攬全港首個防洪人工湖  訪安達臣道返回安達邨

飽覽過後續向安達臣道高地中水及食水配水庫邁步,前方便見一個正在興建中的湖,這將會是全港首個開放予公眾的防洪人工湖。雨天時儲雨水,晴天時就是康樂設施,讓居民遊客在浮橋上欣賞湖光水色。抵達配水庫返回車路,然後經配水庫出口接安達臣道南段末端的迴旋處,再經安達臣道返回安秀道,左轉最後抵達終點安泰邨,便可乘搭巴士離開,結束半邊山之旅。

安達臣道新發展區的焦點之一,就是眼前的防洪人工湖,可儲雨水也可遊玩。
除有安峯、峻然等私人屋苑,還可仰望屋苑背後的大上托。
接安達臣道南段末端的迴旋處,雖然附近有捷徑下安泰邨,但安全至上,還是沿安達臣道前往較佳。
此段僅餘的安達臣道,不知何時又會改變?
抵達路口,左轉入安秀道,右轉則往清水灣道。
終於抵達安泰邨。
來自昔日石礦場的顎式碎石機,成為安泰邨的公眾藝術展品。

順道懷舊:倒數中彩虹 復古巴士站打卡

遊完大上托是否意猶未盡?不妨搭程車到山腳的彩虹邨。雖然據彩虹邨重建方案,會由2028拆至2043,不過懷舊紀念的活動也未停過,計有房屋署去年將已交吉的金碧樓地下「芝蘭髮廊」,翻新成為「彩虹生活館」,除有重建資訊,亦有一些舊物和髮廊留下來的物件,讓居民遊客打卡。另外九巴為紀念彩虹巴士總站啟用60周年,特意為站長室、休息室和上蓋等,髹上經典的奶黃配紅,又為203E路線設置復古總站牌,以及在茶水室加設懷舊招牌等,更增設昔日巴士總站圖片及資料板,讓大家了解歷史。九巴近日亦不時在巴士總站舉行快閃活動,早前就有古董巴士「大水牛」到站讓巴士迷打卡,未來亦會不時舉辦。

彩虹邨拆卸在即,這個常拍MV的球場不知在未來是否也會消失?
彩虹巴士總站髹上舊色,讓遊人多一個打卡點。
九巴路線203E的總站招牌,似層相識,讓人懷緬。
金碧樓地下「芝蘭髮廊」已變身為「彩虹生活館」。
以前有沒有坐過這種髮廊椅子剪頭髮?
店舖開始結業清場,有點可惜,時代的巨輪不停再變,希望未來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