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藝術家Rex Koo(顧沛然)在獨立漫畫新作《毛人》裡,創作了白茫茫的廢墟世界,講香港進入冰河時期。那是無人/毛人之境——僅存的人類全身長滿毛禦寒,演化得像貓,同行的貓反而變得像人。離散、飄泊、路茫茫、(經濟)寒冬,不就是近年的香港?
Rex說:「《毛人》多少記錄了社會現狀,十年、廿年後重看,起碼我會記得自己的感受。」隨書舉辦的《毛紀錄》畫展,除展出漫畫草圖等making-of,還有描繪毛人世界的全新畫作。正所謂「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這個展覽是一場毛緣毛故的愛,奇幻過癮,前輩漫畫家利志達、楊學德也紛紛捧場。
文、圖:凌梓鎏

挑戰乜都「無」的故事
Rex在平面設計和插畫界打滾逾廿年,有不少經典作,如設計《花樣年華》電影海報。近年他開始創作漫畫,首部作品《城寨誌異》(2020)即獲第14屆日本國際漫畫賞銅賞,講一班打工仔經歷巨變;《毛人》則是今年「港漫動力」香港漫畫支援計劃的銀獎作品。他謙說:「我只出了兩本書,未敢自稱漫畫家。」這位70後還笑指,自己已戴漸進眼鏡:「畫漫畫嚟講,我很遲起步。」
驅使他畫《毛人》,是前年搬家收拾時,翻開記錄靈感的畫簿,發覺從前寥寥數筆畫下的「香港毛人」點子,像極社會實況,可發展成故事。「毛人somehow是指無人。疫情前後,我身邊移民的、病逝的人特別多。加上北上熱潮,周末商場冇乜人,店舖愈執愈多,這些都令我感受很深。」


Rex是貓奴,平日貓毛不離身,也是《毛人》靈感。故事不只圍繞「毛」發揮,還刻意玩N個「無」,包括無正邪對決、無愛恨情仇、無衫著、無乜對白等等。傳統的故事總得有戲劇性,反其道是想自我挑戰?「係㗎。我諗過整個故事講躺平,那亦是近年現象,但全書百幾頁都無嘢發生,又太難搞。所以最終想到講人和貓在冰河時期,如何解決衣食住行的問題,好似你失業,都要想辦法食三餐。」
《毛人》是「關於吃喝拉撒睡和走路」的漫畫,仍做到可堪細味,而且是隱隱蒼涼的香港味。人和貓會走進九龍城寨的牙醫診所、路經白雪覆蓋的香港地標建築、甚至去荒廢的IKEA找家具⋯⋯在《毛紀錄》畫展,可見Rex由試稿到原稿,都畫得很幼細。他沒有助理,漫畫裡每筆每劃、製作上所有大小事務一腳踢,笑言:「我『I人』畫漫畫係咁,堅係獨立製作。」



原來漫畫可以咁 香港可以咁
《毛人》的香港冰封了超過一個世紀,人和貓不斷演化,角色倒轉了——貓變得有思考、會直立行走;人變得無所事事、會舔毛清潔。書裡字不多,偶爾有點意味深長,例如「一片白茫茫的世界,文明已被淹沒,沒有讓人奮鬥的目標,沒有可追逐的夢想。」若把它看成香港寫照,太應景吧。Rex說:「結局原本幾sad,我覺得太灰而改了,現在的版本可說正面,但不是大團圓那種。」
他很怕老土,《毛人》故事由遠古時代講起,也有原因:「起初很自然會諗『未來進入冰河時期』,但我覺得唔好玩,應該好似《Star Wars》電影開場白咁,講『A long time ago in a galaxy far, far away』,那才過癮。變相《毛人》解釋埋人類起源,我們的祖先其實是貓!」Rex建構的毛人大世界,還有很多人物和景色,沒收錄在漫畫,於是他畫了一批新畫,成為《毛紀錄》展覽的作品。

Rex一系列人物畫作,星光熠熠,有「大衛毛兒」(David Bowie)、80年代一頭長鬈髮的「毛憶蓮」(林憶蓮)等歌星。他說:「主要是被他們的髮型吸引,所以想畫!《毛人》漫畫的人物,都參考了很多70、80年代的髮型,即是你在舊式髮廊會看到那種造型照,髮型超誇張,我好鍾意,是個人喜好。」展覽有幅「Punk頭」人物畫,Rex稱之為「好重要」。「這個一定要畫,因為Punk有種反社會、反制度的態度,現時社會已經冇晒,『冰河時期』你仲可以反邊個?」


人物以外,還有場景畫作,畫天星碼頭、九龍城寨天台等。展覽是《毛人》漫畫的延伸,「不論《毛人》或上一本《城寨誌異》,多數人形容為意識流漫畫,對我來說,就是呈現概念,而故事性不太重的作品。」這種方式有別於傳統長篇港漫,是Rex中學時看獨立漫畫的開心發現。「當時看歐陽應霽的短篇,只有幾格,一開始便說主角『一早起身就想死』,好震撼!原來漫畫可以咁,冇故事都得。」《毛人》也是「原來可以咁」的嘗試,也關於香港原來可以咁⋯⋯不妨來展覽意會吓。

【毛紀錄——冰河時期的香港:漫畫《毛人》製作紀錄畫展】
日期:即日至9月7日(逢星期二休息)
時間:12:30pm – 7:30pm
地點:深水埗大南街202號Parallel Space(免費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