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ed with VSCO with p5 preset

自己街景自己救|建築師的招牌保育運動

入夜後尖沙咀碼頭非常熱鬧,大批鏡粉擠在大屏幕前,舉起手機拍攝MIRROR最新MV;步向不遠處,天星碼頭一角的櫥窗裡,陳列著一堆店舖招牌,看著窗外路人匆匆,相對顯得寂寞。

這是今年港深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的參展作品之一,《招牌種子庫》,以種子儲存庫為概念,展示曾經點綴過香港市容的招牌,細看不乏非常熟悉的字號:文華冰廳、公和荳品廠、海安㗎啡室、和昌大押、樂香園㗎啡室等,每顆「種子」都列明製作材料,建立年份、清拆原因、收集日期等資料,情況就像植物標本,凍結生命中的最後一刻。

而這裡只是冰山的一角。

文:Kit Chan
圖:Kit Chan、街招

招牌拆卸,招牌保育,香港招牌,招牌,招牌種子庫,建築師,街景,原址保留,尖沙咀好去處,招牌美學
展覽位於尖沙咀天星碼頭一角,招牌全部放入櫥窗內展示。
招牌拆卸,招牌保育,香港招牌,招牌,招牌種子庫,建築師,街景,原址保留,尖沙咀好去處,招牌美學
每個招牌都列明材料,建立年份、清拆原因、收集日期等資料,有名有姓有出處。

傳統街景 逐漸「清零」

收集招牌的是「街招」,由兩位建築師Ken(馮達煒)及Kevin(麥憬淮)組成的保育組織,兩個人四隻手,這幾年一直拯救城內被拆下的招牌,不論霓虹/亞加力膠/石屎水泥/鋅鐵/木材,也不計商戶的名氣大小,只要有能力收集,來得及收集的,他們都會出動收集,然後放進倉庫保存。

招牌拆卸,招牌保育,香港招牌,招牌,招牌種子庫,建築師,街景,原址保留,尖沙咀好去處,招牌美學
「街招」創辦人Ken(左)及Kevin(右),以建築師角色參與招牌保育。

回到當初,事情這樣開始:2015年某天,共事的二人午飯時間路過中環,看見一個已被師傅拆下的當舖招牌,廢物般放在地上,於是馬上到附近五金店購買螺絲批,把招牌上的「押」字及商號拆下。當時他倆「覺得個招牌好靚」,引起收集意欲,動機十分單純——沒想到,關於保育招牌的一顆種子已經埋下。

招牌拆卸,招牌保育,香港招牌,招牌,招牌種子庫,建築師,街景,原址保留,尖沙咀好去處,招牌美學
今年二人不時收到情報,出動拯救被拆招牌。
(圖片來源:街招)

2017年10月正式成立「街招」,有招牌才構成街景,簡單兩個字,是因果,也是一場吃力(有時甚至並不討好)的文化保育行動。隨著2010年屋宇署推出「小型工程監管制度」,大量伸出式招牌突然成為僭建物,開始遭大舉清拆;加上舊區重建,以及嚴重打擊生意的疫情,三路夾擊下,老店招牌如雪花墜落,傳統街景較疫情更快清零。「幾乎每個禮拜都收到結業拆招牌消息。」Ken搖頭。

招牌拆卸,招牌保育,香港招牌,招牌,招牌種子庫,建築師,街景,原址保留,尖沙咀好去處,招牌美學
拯救招牌是最消極方案,無奈保育追不上清拆速度,漸漸成為首要任務。
(圖片來源:街招)

吊詭的是,「街招」成立的初心,救招牌只是其一,甚至不是主力行動或首要重點;「招牌原址保留才是真正目標。」Kevin補充,他們不願只能記錄和旁觀招牌消失,最希望以建築師的身份,主動研究現行建築條例,為商店提供義務諮詢,在安全與美學之間尋找解決辦法,協助東主更換招牌設計,免卻一刀切的拆卸。

招牌拆卸,招牌保育,香港招牌,招牌,招牌種子庫,建築師,街景,原址保留,尖沙咀好去處,招牌美學
既收集珍貴招牌,亦代部分店舖暫托字號,他日重開便會交還再用。

遇上接到清拆令、重建搬遷,或者結業而必須拆除的招牌,「街招」會向店家要求保存,作為日後研究、保育及展覽用途;亦會提供暫存服務,店舖如銅鑼灣蛇王二、中環「蛇竇」樂香園㗎啡室等,如他日重開,招牌便會物歸原主。拯救本來是最消極及不情願的方案,無奈地漸漸成為組織的日常——目前為止已收集了200個招牌,來自120間店舖,而趕不及收集的招牌數目肯定更多。今次《招牌種子庫》展覽,雖然只展出二十多件招牌,但也正好讓他們真實呈現倉庫模樣,「反映我地個倉有幾咁擠迫!」

招牌拆卸,招牌保育,香港招牌,招牌,招牌種子庫,建築師,街景,原址保留,尖沙咀好去處,招牌美學
今次展覽如實呈現倉庫狀況:招牌太多,空間有限。

這是連保育都必須面對土地問題的年代。比如土瓜灣「廣同安藥行」的巨大招牌,頂報與底部均設計成半圓加尖角,受Art Deco及上海風格影響,是本地碩果僅存的特色,然而招牌超過三米高,無法進入大廈升降機,最後幸有pagehotels的負責人願意收留,方能完整保存至今。

招牌拆卸,招牌保育,香港招牌,招牌,招牌種子庫,建築師,街景,原址保留,尖沙咀好去處,招牌美學
土瓜灣「廣同安藥行」的巨大招牌,超過三米高,倉庫無法容納,當時急需公開呼籲有心人收留。
(圖片來源:街招)

搶救招牌 寄存「種子庫」

跟他們辦過的展覽略有不同,是次展出的招牌,既有大名鼎鼎的,但更多是你未必聽過的社區小店,沒經過美化,破損的部分照樣展示,一切如實。「讓招牌直接去講自己的故事。」Ken如是形容。那些人們眼中「無咁吸引」的招牌,曾經都有份構成地景,是香港讓人認得的原因。

招牌拆卸,招牌保育,香港招牌,招牌,招牌種子庫,建築師,街景,原址保留,尖沙咀好去處,招牌美學
招牌是寶?還是完成歷史任務的建築廢料?

其中一些膠片招牌,來自搬遷前的油麻地玉器市場,裡面一條「報稅街」,部分檔口在撤離前留下大量招牌,不但字體美觀,也記載了香港一段行業歷史。「好多檔主連招牌都無拆便走了。」留下大堆經營多年的字號,可以想像,那種狼狽與蒼涼。

招牌拆卸,招牌保育,香港招牌,招牌,招牌種子庫,建築師,街景,原址保留,尖沙咀好去處,招牌美學
油麻地玉器市場內的檔口招牌,記載行業歷史。

回到展覽主題:當城內招牌給逐一摘去,除了打卡留念式的紀錄,以及懷緬「香港街景曾經好靚」,當招牌成為種子,它可以種出甚麼?「希望可以種在每個人心裡。」這是策展者對招牌的最大想像。當大多數人對招牌的消失無能為力,在前線推動保育的「街招」也是一樣:「如果問成立以來,能夠成功做到原址保育的招牌數目,其實係零!」

招牌拆卸,招牌保育,香港招牌,招牌,招牌種子庫,建築師,街景,原址保留,尖沙咀好去處,招牌美學
雞記蔴雀娛樂,曾經耀眼的霓虹燈地標。
圖片來源:街招

然而還是有些東西值得盼望。Ken舉例,關注此議題的網民,已由最初的純粹提供清拆情報,到現在開始參與行動。「有位follower甚至等不及我們趕到現場,自己把霓虹招牌上的字體收集。」由旁觀者進化成行動者,民間力量正在形成。同一時間,新開的店舖如果想要製作傳統招牌,他們亦會幫忙提供意見,連結相關的工藝師傅,讓招牌美學與技術在新的時空裡傳承。

招牌拆卸,招牌保育,香港招牌,招牌,招牌種子庫,建築師,街景,原址保留,尖沙咀好去處,招牌美學
打卡式悼念以外,作為香港人,可以怎樣參與招牌保育?

二人相信,種子庫的意義,在於不知道哪一天,森林裡所有樹木都燒光了,就靠之前收集的種子,把樹一株一株重新種出來。有些事物在快速消失,同一時間,另一些事物正在慢慢孕育,等待發芽。

招牌拆卸,招牌保育,香港招牌,招牌,招牌種子庫,建築師,街景,原址保留,尖沙咀好去處,招牌美學
璀璨都市,光耀到此?

【《招牌種子庫》】

日期:即日至11月26日
時間:11am – 8pm
地址:尖沙咀天星碼頭26及28號舖
IG:@streetsign.hk
FB:街招 streetsig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