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隊The Flame自2012年開始busking,試過常駐時代廣場、試過在各區打游擊、也試過疫下停擺。然後他們重出江湖,過去一年人氣從未如此高企。主音Kit(張潔瑩)說,現時他們每月一次在灣仔海濱(灣濱)演出:「觀眾人數係千千聲!」一切始於The Flame的片段在Threads廣傳,Kit覺得,底蘊是香港人很需要情緒宣洩。 「大家好大壓力,經濟又差,人人都『好kick』。」她說相對多年前busking,觀眾純粹是途人,如今灣濱演出更像大型網聚:「我自覺有點社會責任,希望大家每月至少有一天,可以出來對住個海瘋狂尖叫,當呢度Neway,有乜重嘢喺膊頭,都擺低先。」 文:凌梓鎏圖:凌梓鎏、網上圖片場地鳴謝:@wooo_coffee The Flame主音Kit(張潔瑩) The Flame現時每月一次在灣濱演出。(圖:kitzzzzxdd IG) 別只留戀從前的快樂 Busking一般指在街上進行藝術和娛樂表演,可接受觀眾打賞。Kit語帶無奈:「Busking的定義在香港很模糊,甚至不在街上的商場騷,也叫做『busking live』⋯⋯」她的定義嚴謹,指個多月前起,在灣濱演出要向發展局申請,並規定表演者「不可收取酬賞」:「所以我覺得那不再是busking,係表演囉。」Kit形容十多年前,她的busking很organic:「以前你喺街食完飯,路過遇見我;現在觀眾來灣濱想叉電,會當concert咁睇。兩者沒好壞之分,純粹不同時代有不同事發生。」 大家都知這是壞時代,諸如經歷疫情,Kit說:「真是被偷走的三年」。疫情緩和後,The Flame曾去愉景灣碼頭busking:「比較偏遠,冇乜人睇,只係我哋自己過吓癮,之後又停了下來。」她喜歡重看The Flame昔日busking片段,去年在Threads分享2019年的舊片,沒想到引來海量唏噓comments,如「2019年嘅香港仲可以開心到⋯⋯回不去了」、「唔知點解看哭」。「睇到我好肉赤。現時大環境令人好down,個個咬緊牙關,咬到碎啦!於是我帶頭話出嚟busking,同大家一齊create依家嘅開心,別只留戀以前。」 The Flame多年前於銅鑼灣busking的舊照。(圖:The Flame F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