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歲在父親薰陶下,朱芸編(Wan)開始學習二胡、高胡和板胡,年紀輕輕就已憑藉卓越技藝與情感表現,贏得不少國際級獎項的肯定,前赴英國皇家音樂學院深造期間,曾修讀電影音樂和音樂製作碩士課程,2013年更成為首位在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表演的中樂演奏家。演出足跡遍及英國、美國、法國及日本等地的Wan,近年亦參與了不少電影配樂製作,其中包括《白日之下》與《破·地獄》等口碑之作,音樂才華備受讚譽,即將下月上映的《他年她日》,也是由他操刀電影配樂。擅於融合音樂與影像,表達情緒與個人世界觀的他,十月將舉行《BETWEEN WORLDS》音樂會,抒發自己近月以來對生死的領會,並聯同其他本地音樂家與藝術家,以嶄新手法呈現對生命循環的提問。
文、圖:過路人
場地提供:菲來啡去 Film Coffee HK
我們是如何看待死亡的?
從小已展現其音樂天賦的二胡演奏家朱芸編,近年開始涉獵不同電影的配樂創作,其中包括荷李活電影《哥斯拉II:王者巨獸》,以及去年破盡票房紀錄的《破·地獄》,後者更奪得第4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原創電影音樂」與第18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原創音樂」,亦令他得到更多觀眾的認識。
去年Wan為電影《破·地獄》創作配樂,令他產生更多對生死與關係上的反思。
十月舉行的音樂會,Wan選擇以《BETWEEN WORLDS》命名,一方面是想透過演出,引領觀眾思索存在於不同世界之間的可能與意義,另一方面亦是包含了他過去幾個月的深切感受,以及各種關於生與死的思考。「死亡是終結,還是一個開始?我相信很多人都會就此討論。如果有宗教信仰的話,死亡就代表after death life,死亡的那刻其實就是一道橋樑,連結這一世與下一世。人愈大,有時會想,人死後會到哪裡,是否會有審判,審判後是否又會前往一個不同的地方?愈是生活下去,就覺得人真的很脆弱,可以突然之間就走,好像我有位朋友,他的爸爸確診患癌才兩個星期,然後就沒了,整件事來得很快,讓我有很多思考,我們是如何看待死亡這回事呢?」
2018年周慧敏在紅館舉行的演唱會,是Wan首次在該場地演奏二胡。
對於Wan來說,音樂從來都是他抒發內在情緒的媒介,《BETWEEN WORLDS》的構思過程也不例外。演出以二胡為主軸,融合多元音樂語境,更特別的是Wan以四幅對應畫作靈感,務求讓觀眾從進場的一刻開始,就能進入這些畫作的世界,感受它們背後蘊藏的哲理。「我很相信vibe,如果觀眾只知道我在拉二胡,或者演奏著其他樂器,以呼應畫作裡的某個人,卻不能感覺那個世界,那麼我只是在輸出,觀眾沒有接受到,這次音樂會我很需要的,是觀眾進入畫作呈現的四個世界之中,可以感覺得到背後的哲理。作為一個影像人,我深明音樂配合影像,帶來的火花可有多大,同時會怎樣影響一個人的情緒,這次我就是想透過光與影呈現整個氣氛。」
Wan過去曾在不少歌手的音樂會裡演奏二胡,其中包括張敬軒。
Wan的音樂演奏不時都會揉合中樂與流行曲元素,為聽眾帶來另一種欣賞的角度。
從創作者身處的時代欣賞藝術
音樂會裡將會出現四幅的畫作,雖然要待正式演出時才揭盅,但Wan形容這幾幅畫都是對他相當重要的作品,彼此間亦有著相當截然不同的世界,Wan希望藉此引領觀眾走進其中,讓大家留意畫作裡的主角之餘,也能投入旁邊那些配角的世界,好好感受。「這些畫作並非照片,當中的每個眼神,每個人,每個生物,都是畫家繪畫出來,因此他們不會只關照主角,而是關照到每一個角色在做甚麼,我很喜歡留意這些非主角的角色,因此也想讓觀眾嘗試代入畫作裡的配角,感受一下他們在想些甚麼。」
每幅畫作所展現的不同風格、繪畫其中的元素以至每款用色,在Wan的眼中都可看出一筆一劃的歷史與意義。重新了解這些藏於背後的故事,亦是他喜歡欣賞畫作的原因。「一幅畫作,不單是畫家表達自己情感的方式,也是反映著那個時代的情緒,或是帶有諷刺,或是基於某些歷史事件,驅使畫家將它畫出來,從中可以看到一個時代,而我很喜歡去知道這些背後的故事,例如有些畫作,畫家畫完一個大概,然後抹掉又再畫上另一層,為甚麼他要這麼做呢,這些東西我都很想知道。」

Wan所喜歡的畫作類型,也從不局限於某些特定範疇,而漫畫更是他相當熱衷的世界,不久之前他在Lost Stars舉行的音樂會裡,就曾以二胡演奏《鬼滅之刃》的歌曲。「正如山水畫與浮世繪,都是文化獨有的東西,漫畫也是反映這個時代的產物,它所呈現的是另一個世界,裡面所有reaction可以很誇張而合理,明明它一動不動,卻又能讓你感覺那份動態,帶來很多想像空間。」
無論是哪種畫作,透過欣賞它們的筆觸與細節,往往都能讓Wan看出一個時代,從中找到不少樂趣。這種從創作者身處的時代,切身處地了解當時的文化與背景,回頭去看他們當時的創作,是Wan欣賞不同畫作的角度,放諸音樂世界亦然。「像貝多芬與莫札特,現在我們對其印象,都是從後世回頭來看,但在他們身處的時代,兩人卻是多走了一步,創作了脫離當時流行的音樂,寫出了並非那個時代的另類作品。要像他們去做一些那個時代以外的東西,令我不禁想到,他們是否能維持生計呢?如果現在要我放棄pop song與電影配樂,去做一些自己相信下個時代會hit的東西,我是否有足夠的睿智,能夠在沒有參考對象可言的情況下,將它做出來而又生存得到,同時又能表達自己的情緒呢?當我這麼想的時候,就更對他們感到佩服。」
在去年的「亞洲電影大獎」頒獎典禮,Wan曾跟中樂團與流行樂隊,演奏多首重信編曲的電影配樂與主題曲。
這些在歷史留名的偉大音樂家,其開創時代的才華與勇氣,都令現在遊走於商業與藝術世界的Wan,有著不少反思。「我知道觀眾喜歡聽些甚麼,但是我自己會想怎樣呢?或者我做完之後,是否會對此proud of?以往我做過某些電影,即使很高票房,but I’m not that particularly proud of,反而有些沒太多人留意的,而我在其中花了很多心思的電影,自己偶爾聽回卻很喜歡。」
從小到大的「不被分類」
縱然曾在多個國際舞台上進行演出,近年的電影配樂作品也備受讚譽,Wan卻不諱言揉合中樂西樂元素作演出,其實從來不獨只有他一人,觀眾總能找到其他的選擇,真正能夠吸引他們入場的原因,Wan始終認為演出者的音樂品味與想法,來得更加重要。「正如我喜歡看畫,或是喜歡聽不同的音樂,除了當中表達的情緒外,我也會想了解背後的原因。以前我可能會在乎別人如何看待自己的演出,但現在我覺得觀眾最想看到的,是這個人的音樂選擇,以及他會如何演奏。
透過畫作與音樂的配合,Wan形容這次演出會是「一部以音樂為主的戲」,亦正因為音樂會的獨特形式與風格,Wan覺得籌劃過程裡的最大挑戰,有點難以界定它的具體性質,這種狀態,亦一直存在於他的成長日常。「我覺得很多東西都是無法分類的,然而我又明白到,現今世代如果要觀眾購票入場,確實需要具備某些標籤與分類。如果真要界定的話,我好像涉獵很多範疇,有著不同的身份,只是大眾很喜歡將某些東西標籤,那麼我是甚麼呢?從小到大,我都有這種感覺,是個不被分類、不被理解的人類,其實我覺得並沒界定的必要。」
電影《白日之下》是Wan在香港的首部配樂作品,主題曲〈日光漂白〉也是由他創作。
曾經對這種「不被分類」有所介懷,但這刻的Wan已學會不再在意,畢竟每個人的生活,都是為了自己而活,而非他人。「曾經聽過很多前輩跟我說,你又拉二胡,又做電影配樂,那麼你是屬於甚麼範疇呢?我心想,why not both,我並沒有放棄任何一項。當我長大了就知道,生活是你 live for yourself,當然後果就是因為兩邊的工作而變得忙碌,but that’s my choice。」
不著意要為任何人與事,設下一個特定的標籤與分類,Wan尤其喜歡在創作過程裡,與不同人所產生的化學作用。互相拋出想法,分享構思靈感,成品呈現的效果,才能更上層樓。「每個人有不同的腦袋,自然有不同的出發點,我會很想聽別人拋出甚麼東西給自己,也喜歡知道自己有甚麼option。在這個演出裡,主角或者是我,但其實背後還有很多富才華的人付出,是集合了所有人的藝術觀感與品味,才能促成這件事。無論音樂或者藝術,要再跳出一步的話,其實不能那麼理性,有些火花很難解釋,work就是work。」

至於這次的《BETWEEN WORLDS》音樂會,Wan最希望能夠帶給觀眾的,就是讓他們對自己的生命有所反思,並將焦點重新放回自己之上。「觀眾在這場音樂會裡,就是其中的一部分,當然我希望大家喜歡我演奏的音樂,但更想每個人都感覺得到,我想在演出裡表達的世界觀。」
朱芸編 BETWEEN WORLDS 音樂會
SOY-SKY FARMTECH PRESENTS
日期:2025年10月29日(星期三)
時間:晚上8時
地點:西九文化區自由空間大盒
票價:$880 (VIP)* / $480
*VIP門票包括音樂會後meet & greet環節
售票連結:https://www.popticket.hk/between-worl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