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g2

表演中重新認識香港|大館2021秋日 4大精選節目推介

中環大館最近集合了一眾本地資深大師和新晉創作者,於9月中至10月中全新「表演藝術季:SPOTLIGHT」上演一連7個表演藝術節目和工作坊。當中既有坐定定靜心觀賞的,也有到處遊走盡用五感體驗的;編輯部就精選了其中4個節目,帶大家以舞蹈、導賞團、歌廳演唱等形式,從不同角度重新認識香港,同時沉溺在互動表演的藝術氣息之中,為自己叉叉電,打打氣。

文:Tiffany
圖:大館

① Gā gǐ nāng港式歌廳|唱談港人身分認同

今時今日,大家聽到「你係邊度人?」,相信多會同聲以「我係香港人!」回應之;但若被問的是「你邊度鄉下?」,卻難免會陷入一輪身分認同掙扎。歸「根」究底,何處是吾家?

兩年前大館叫好叫座的港式歌廳(cabaret)節目《Tri家仔》原班底——伍宇烈、盧宜均、劉榮豐,今次再度聯手,在《撈鬆》(廣東人對外省人的稱呼)裡為各位「gā gǐ nāng」又演又唱。

他們將從潮州話、上海話等上代港人的「鄉下方言」,唱到剖析現代的本土和海外港人,如何看待香港這個心中的「真・鄉下」,把港人根源的故事混搭在一場私密的歌聲對談之中;即使大家不諳鄉下話,也能循著音樂,展開尋根之旅。

左:盧宜均(聯合創作、作曲及表演者)
右:劉榮豐(聯合創作、文字及表演者)

② 從岩石聽說港史|監獄環境體驗劇場

除了談「鄉下」之外,想要追本溯源,或也可從地質歷史角度入手。環境體驗劇場《牆邊練習曲》由2021年澳門藝術節重點節目《大堂巷七號睇樓團》團隊「歷歷在目」製作,大家將會戴上耳機,步入香港開埠初期,最先以磚石建造的建築物之一的域多利監獄(部分大館前身),親手觸摸獄中的花崗岩土地。

喜歡行山,或是曾修讀地理的朋友,一定不會對「花崗岩」感到陌生。花崗岩形成於地殼深處岩基,是香港最常見的岩石之一,廣泛分佈於香港市區多處道路,更築起了不少百年歷史建築,一路見證香港開埠以來的各種日常。大家可以摸著有故事的「岩」,配合劇場投影、燈光和聲境,探視香港不斷推翻重組的前世今生。

③ 流浪貓之舞|從主子眼中看我城消逝

城市風景日復日變遷,唯有貓始終悠然自得,相信各位「貓奴」都曾帶著這種想法,觀察「主子」如水的身段和舉動。本地資深舞蹈及編舞家梅卓燕同為資深「貓奴」,與香港流浪貓相處多年,許久前收養的「盲貓」更令她學會以嶄新的方式和外界相處,今次就和貓咪一起,帶來自傳式「獨舞」作品《日記VII・我來給你講個故事⋯⋯》

小梅老師持續編寫私人日記,並製作成《日記》系列舞蹈劇場已有35年,今次的新章將以文字、光影、聲音,與貓一起踮起腳尖,帶大家走過年月輪替,以狡黠機敏的貓眼,凝視城市明暗,同時細聽各位「奴僕」講人話。

左:梅卓燕(編舞 / 演出);右:李志偉(燈光設計)

④ 實境遊戲X舞蹈劇場|重塑去與留集體回憶

所謂「避唔到,一齊捱」,假使世界荒謬得不可預期,不如索性在虛實交織的藝術中,一起「黐線」片刻。5位旅居英國的香港藝術家用上逾一年半時間,構想和製作由另類實境遊戲(ARG)和當代實驗舞蹈劇場組成的《痴線一分鐘》,讓大家遊走於似曾相識的模擬場景之中,近距離與表演舞者在本土流行文化片段中夢遊一趟。

5位同聲同氣的創作者離家千里,經常聚首一邊打邊爐,一邊談論家鄉種種,《痴線一分鐘》就是在他們拾獲碎片化的本土集體回憶、檢視香港與身處之英國的殖民關係、反思身份認同的過程中,逐漸成形的創作。他們希望利用這種互動藝術,和大家一起釋放「被困」之感,勇敢地說一聲:「我哋仲喺度」。

右:許瑋諾(音樂及音響設計);左:黃梓豪(創作表演者)

【大館表演藝術季:SPOTLIGHT】

日期:9月16日至10月17日
地點:大館(中環荷李活道10號)
票價:成人 $280-300;學生、長者、殘疾人士及看護人 $168-180
購票連結:art-mate.net城市售票網
網址:www.taikwun.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