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漓淋浪_FI_V2

淋漓淋浪師生作品聯展 ︱教畫十五年見證社會變形 推畫冊為香港「存檔」

卡夫卡的名作《變形記》以一場荒誕的變形故事,揭示了弱勢社群面對冰冷社會的絕望、孤獨,殊不知百年後的香港,同樣經歷著種種「變形」,居民、社會、環境逐漸變得面目全非。夫妻檔藝術家淋漓淋浪近日聯同所授畫室學員於香港藝術中心舉辦展覽「香港變形記」,藉著超過二百多件師生作品,回顧從事藝術教育十五年間,香港社會與學生的變化、成長;同時將作品結集成畫冊,與學生一同用斑駁的色彩描摹出最真實的香港。

文:Layne
圖:Layne、受訪者提供

展覽開幕當日人頭湧湧,大多數觀展者都是畫班學員的親朋戚友。

香港社會的殘酷「變形」

展覽將淋漓淋浪二人及多位畫室學員,接近二百多幅作品分為「卵、蟲、蛹、蝶」四個系列,「卵」即是由淋漓淋浪所畫的作品,意味著由老師播下教學的種子(藝術觀);「蟲」代表學員開始以視覺角度接觸、繪畫香港事物,包括描繪港式美食、建築保育、街道及文化等;「蛹」代表學員對香港貧窮、讀書、環保等社會議題的反思;「蝶」則代表著他們對香港本土的愛戀、對未來的希冀,以蝴蝶完全變態的過程代表學生不同階段的藝術水平,並以香港社會的變形為主軸貫穿整場展覽。

「蟲」系列作品,學員們以聯想方式作畫,每行由左至右觀看如同連環圖,頗具趣味。
展品擺放的位置亦頗有考究,「卵」、「蝶」系列相依,「蛹」、「蟲」系列作鄰。

「我們很多作品都是以社會為題材,教畫的十五年間,許多學生在耳濡目染之下,畫出了這個社會多年來的變化。」夫妻檔中的妻子淋漓解釋展覽的主題時說道,並引其中一位學生為例,「2011年,當時正值菜園村拆村,有位正就讀幼稚園的同學仔畫了一幅菜園舊村的作品;相隔多年後,就讀中學的他畫下了菜園新村的模樣,所以我們稱他為一位最佳的『菜園村見證人』。」畫室學員不同時期的作品,除了會呈現出自己畫功、藝術水平的進步,同時亦見證了香港的社會發展。

其丈夫淋浪提出,實際上香港的「變形」不限於景觀、環境上的轉變,背後更多隱含著與《變形記》主角經歷相似的故事:由於軀體、身分轉變,最終被社會排斥、遺棄。無論是居於劏房、露宿街頭的貧苦基層,歷受苦難的殘疾人士,或者是因政治見解而入獄的人,他們都是遭受這個殘酷社會壓迫的一群。「其實香港有許多類似的例子,只不過人們缺乏揭露真相的勇氣。在現時的社會環境下就更加明顯,有些事情我們只能藏在自己的房間中,對著紙張吶喊,卻不能為此發聲。」

淋漓淋浪二人信奉基督教,堅持以言行身教作見證,而非盲目向他人傳福音。

基層經歷造就寫實畫作

淋漓淋浪二人對現實社會的不滿、不甘,早見於他們在2011-12年繪製的畫作《板間人》及《拉鏈人》,兩幅畫作分別悼念十年前佛山車禍中因無人施救而慘死的女童小悅悅,以及同年在新蒲崗劏房中被母親壓死的嬰兒。「當時有許多人認為我們的畫風十分恐怖,但事實上我們從來都是以超現實主義的藝術風格,描繪著最寫實的真實故事,人們認為恐怖是因為他們未經歷過這種苦難。直至近幾年,香港人經歷了許多痛苦的時刻,他們逐漸對畫作呈現的殘酷現實產生共鳴。」

淋漓淋浪笑言其實二人自己就正處於社會底層,所以才能夠體會到貧苦人士的痛苦。

他們的畫作之所以能夠充分展現出社會基層的痛苦,皆因二人出身基層,加上當年遠赴法國留學時經歷的餐風飲露生活——二人曾試過在飢寒交逼的情況下,瑟縮於巴黎聖母院中過夜,能夠依靠的就只有彼此的體溫及心中的信仰;就算在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學習期間,二人都是以街頭賣藝的方式賺取生活費,切身體驗過朝不保夕、貧民般的生活。

所以他們自2006年返港後,一直堅持以手中的畫筆,記錄社會草根基層的狀況,亦設立畫室教授學生,在指導他們繪畫技巧的同時,教曉他們何謂「畫行合一」。淋浪沉聲道:「我們一直堅持所畫的事,要與生活中做的事方向一致,在教授學生繪畫劏房租戶及露宿者前,我們會帶著他們親身前往探訪,讓他們自己接觸『現實』,而不是憑空想像當時社會的現況。」

淋浪 – 《板間人》(2011)
淋漓淋浪 – 《拉鏈人》(2012)
淋漓 – 《輪椅人》(2013)

沉船後合體成真・香港人

有著二人的循循善誘,畫室的學生們無論藝術觀、畫功都有著相當穩固的基礎,從展覽中的「我思故港在」系列可見一斑,當中兩幅大型集體創作《沉船》、《合體》更是淋漓淋浪最欣賞的作品。淋漓解釋道:「其實『沉船』很明顯是一個暗喻,當時我們向學生們提出的引導問題就是,假如香港現在『沉船』,大家會怎樣面對。之後我們用MBTI性格測試將學生分成直覺、觸覺兩組,最終得出的結果是直覺組的作品偏向感性,大多描述準備迎接死亡,略帶自暴自棄;觸覺組的作品則非常積極,作品中的人物多數在求生、幫人急救、修補船隻。」

集體創作 – 《香港說——直覺的沉船》(2019)
集體創作 – 《香港說——觸覺的沉船》(2019)

「『我思故港在』這個系列當中蘊含著許多想法與感受,但需要學員們以一種有智慧的隱喻形式表達出來。借我們老師的一句說話:藝術從來都不是一目了然,而是一言難盡,大家需要想辦法將靈感昇華或者轉化,創作此系列的學員們較年長,有能力討論一些更深層次、更複雜的社會問題,對超現實主義的藝術手法亦比較熟悉,所以得出的作品效果不俗。加上這個題目與我們創作方向亦最接近,所以最能夠代表到整場展覽、畫冊。」淋漓如是評論道。

淋漓再分析學員們另一份大型集體創作《合體》時則表示,由於卡夫卡《變形記》結局中,主角並不能成功變回人類,學員們希望能夠彌補這個遺憾,所以催生了這份作品:繪出各人覺得充滿記念價值的物件,去重新組合一個「真・香港人」。在展覽的編排上,亦將《沉船》設置於《合體》前,讓觀展者先體會到沉船的無奈、絕望之後,再用合體為他們重新燃起希望。

集體創作 – 《香港說——合體》(2019)

將未來作品獻給香港

提起香港人的希望、未來,淋漓淋浪表示:「雖然現時社會環境看似非常絕望,但亦希望各位緊記Be Water及兄弟爬山,每個人都要用自己的方法努力。只要有心就必然會想到辦法,但如果你半途而廢,哪怕你有再好的方法亦是枉然,這亦是我們一直本持的信念。我們推出畫冊則希望能為這個展覽留下一個Save(存檔),讓十年、二十年後的香港人見到時亦會心生共鳴,亦是盡一份歷史責任。」畫冊於展覽場地有售,在展覽完結後,則會在淋漓淋浪的網店上架及書店有售。

畫冊借著名作家卡夫卡《變形記》為題,將各超現實風格作品分為卵、蟲、蛹和蝶四個系列,以蝴蝶完全變態的過程代表學生不同階段的藝術水平,並以香港社會的變形為主軸貫穿整本畫冊。

「香港變形記」畫冊,當中包含部分展覽中未有展出的作品。
售價:$160(凡購滿 HK$450 ,免本地運費)
網購傳送門:bit.ly/3Grd76N
書店地址詳情:bit.ly/3mliQmJ

二人笑言由於深知香港的觀展文化不太盛行,所以準備畫冊的時間,甚至比籌備展覽的時間要多出數倍,「展覽完結之後,我們亦是時候要做返自己的事,香港仍有許多十分重要的事件需要人去記錄,如果不去記錄,會是我們人生中最大的遺憾。」在畫冊的結語中,淋漓淋浪留下了一句說話:「我們向為社會、信仰和藝術而犧牲的人致敬。」相信二人日後仍會繼續默默以畫作,為香港無數的無名英雄、英雌記下事跡。

展覽作品能夠從近萬幅學員作品中被挑選展出,必有過人之處,大家記得落足心機觀展。
作品系列「香港咬穿窿」
大多數學員的作品都繼承了淋漓淋浪超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將常見的事物異化,引起觀者的反思。
場地角落亦展出了一系列出自學員手筆的聖像畫,以「耶穌說」為名。
【香港變形記】淋漓淋浪師生十五年展

日期:即日起至2021年5月16日
時間:10am – 8pm,10am – 5pm(5月16日)
地址:香港灣仔港灣道2號 香港藝術中心 包氏畫廊 4/F
*5月15日設有導賞時間(3pm – 3:45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