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_knowhere_0609

一張櫈,一個交叉,一個念頭

你正在回家路上。你看見街道放了一張櫈。櫈上給噴上交叉,似在吶喊著甚麼。

你看見那張櫈,然而你實在很忙很累,於是你選擇看不見——看不見那張櫈,以及背後牽扯的種種,關於社區,關於空間運用,關於生活,與人。

有人把路邊一張椅子放在眼裡,將一顆純粹好奇的種子,孕育成念頭:為什麼它在這裡?對社區帶來哪些影響?

這是《Islanders島民》的引旨。它是最近出版的坪洲獨立刊物,以地圖誌的形式去呈現海島生活,每季一冊。

第一期說的是organic space,地方本來沒有生命,有人進入,參與,自會出現有機變化,無從計劃和預測,不涉及由上而下的管治,人民的社區,人民自己去設計。

看似被棄置於碼頭一帶的座椅,便是有機空間的最好證明——在坪洲,那不止一張,粗糙點算多達293張,幾乎全部都神秘地被打上交叉,數字不斷更新中。

那本來是叫一句「好得意啊」便沒有後續的路上風景,然而坪洲島民Kit及太太Myriem想要知道更多。

他們是《Islanders島民》的創辦人及編輯,調查後發現椅子好些年前由一位島民自發放出來,大多來自附近愉景灣丟出的舊傢俬,原意非常善良,讓街坊長者可以隨便坐,更重要是能夠選擇想要安坐的位置——雖然政府早已在沿岸線加設長櫈,可人們渴望的是更多自由,坐邊度,邊張櫈,我話事,我可以。

至於大剌剌的顏色噴漆,是為避免有貪婪的人把座椅據為己有,意外地成為耐人尋味的一種記認。

漸漸椅子愈放愈多,引來另一位有心街坊出手協助管理,叮囑取用者交還,定期檢查安全狀況等等,一切完全自發進行,沒酬勞,沒職銜,只有責任與義務。

當然《Islanders島民》想說的不止於離島人文風物,小清新小風景以外,尋常如街邊一張櫈,是一個想法,一根等待被劃的火柴:假如坪洲街道容許人們規劃設計,那麼回到城市又怎樣?隔了一個海,不足一小時船程的距離,為什麼我們不能?

回到2014年冬天,遍地雨傘收起來,人們開始碎碎唸著,傘落社區,深耕細作。

然後去年夏天開始,傘子再次在社區張開,成為一塊塊牆,一條條輸送物資的人鍊,一種前所未有的守望相助。

接下來,在香港各處,或者將會有更多的櫈,更多的問題,終於一一被看見,不再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