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獨行_OG

女孩獨自行山

獨行登山客魂斷山巒的新聞,使我心感悲痛。事發經過暫時無從得知,誠言我亦不認識她,然而還是心生某種失去志同道合者的創傷,也許因為我亦經常獨自行山,恰巧地,亦是女孩。行山十分普及,然而在香港,獨行客仍然屬小眾興趣(經常重遊熟悉路線以便「伸伸腿」的不計),看到這則新聞就像……你剛知道有如此一個人之時,正是她離開之時,感受實難以言傳。

志趣相投也許會明白我的感受。得悉新聞那刻,在沙發中看電視的我恍惚半晌,腦中閃過當事人可能產生的狀況,緊隨閃現一己曾經遭遇的險景,我抬眼再看電視,想要確定失事的位置,然後發現新聞報導早已過了。幾乎嗅到濕草的氣味,聽到山的沉默,心的吵嚷;每一位solo hiker的離去,也會帶走其他同道者一部分的靈魂。

Photo by Vlad Marisescu on Unsplash

獨自登山並不如大家想像一般危險,然而每位獨行客亦必然遇過險峻時刻。有登山伴未必等於危險性減輕,取決於登山伴是誰。容許我坦誠相告:登山伴亦能制造麻煩,畢竟登山關於經驗、體格,更關於性格。另一方面,人多膽子大。獨行,在較多情況下,人偏向更為審慎和嚴肅,正正因為獨行——這是外界不會明白的心理因素。

所以那夜我深感憤慨:那夜,我外出用膳,鄰桌的四個男人,你一言我一詞,主要評論獨自登山有多「蠢」,以及「女孩要找個伴作陪有多容易」……

容我說說自己畢生遇過最為危險的登山處境:格魯吉亞,exactly因為團中兩位雄性的狂妄(他們把「狂妄」理解為「變通、堅持」),不止搞出狀況,還弄全團人亂吵當場,到最後要依靠幾位完全陌生的、碰巧遇上的大學生之幫助,才得以安全下山。結論是:就算登山屬於(外界以為是純粹的)體格型活動,製造風險/ 亂況者,偏偏可以是體格較「優勝」者。

Photo by daria lisovtsova on Unsplash

重申劣作《峰迴路轉》一書的明示:登山最大的敵人,是ego=自大。

Ego如何體現?例如……「評論女人有多蠢」。若果有人——不論男女、性向、體格、年紀——放出此種言論,無論他們如何愛表現保護「弱小」,別跟他們登山!如一定要,他們在山中的每一個決定,別相信!論登山,「自大者」正是徹頭徹尾會創造麻煩的屎。 我是認真的說:本人solo hike 年資過十,單攻日本、台灣、亞美尼亞、英國、加拿大、意大利,此刻回想,為何「寧獨善其身」?其一原因,是預視到那些「聲稱渴望同行者」也許會帶來的種種困擾:當你感悟到山之險,只會更加嚴肅對待每一步,而非「情願有個人陪」。

「獨個兒」,是另一被歧視的題目。其實有許多充滿危險的活動,人們皆獨個兒進行,這包括獨自駕車(別跟我說獨自駕車好正常;你是否知道車輛是lethal weapon?)以駕車作例,因為這種活動同樣地取決於心智、性情、節奏……跟體力沒有必然關係。

一直以來,直至這篇文章,我亦不敢宣揚hiking solo之美,畢竟獨自登山者自會懂,毋須讀卓韻芝的宣揚,再者,誘發他人獨自登山,或產生一種不欲遇見之副作用:無知者瞎試,主要就是因為覺得酷。老老實實,山巒只教我一件事:在山面前,沒人是酷。沒有一個人的強,強得過大自然的法則。而就算一個靈魂充滿謙遜,意外仍是會發生。命運是引路使者。

Photo by Andrés Dallimonti on Unsplash

還記得一次,我在山中落淚,一顆堅實的眼淚,來自感動——

那次我在高地獨自前進,路況為崖上窄路濕土,步段之寬,只容一隻腳掌,連雙掌並排亦不足以。忽然,迎面出現一個人,她佇立寬地,讓我先行完。我走畢,路況回寬,那人準備踏上「單掌路」,跟我擦身而過時,忽然以當地話說:「加油呀!」

我忽然想起,自己幾多個小時沒見過人了?我沒有回頭遠看她的背影,站著,安靜地,落下一顆堅實而難以言傳的淚。